2009-02-27

日本最冷景區

07年底遊日,選的是冷門景區四國,還在背包客棧發起為何那麼少人遊四國?的討論。到底有幾少人遊四國?據JNTO的訪日外客実態調査2006-2007結果,在所有外來遊客中,只有約1%以四國為行程一部分。



去年底遊日,選的也是冷門景區:山陰(21天總行程還包括山陽和東京)。四國,山陰,誰更冷?

答案可在新發表的JNTO訪日外客訪問地調査2008結果速報找到。

近3年,外來遊客踏足四國的比例徘徊在1%左右,無大變化。包括山陰在內的中國地區(中國=山陽+山陰)則超過5%。不過,山陽由新幹線貫通,又有以同名大城市作縣會的岡山,廣島和山口縣吸引遊客,理所當然比偏處一隅的山陰更熱門。

由於JNTO數據沒有劃分山陽山陰,故只能再從縣級統計入手。以縣計算,山陰的島根和鳥取縣只能各自吸引0.2%外來遊客觀光。此比率跟四國的德島縣持平,略高於高知縣(0.1%),但遠低於香川和愛媛縣(各佔0.4%)。

假定外來遊客踏足山陰的比率為0.3-0.4%(因為總會有些遊客像我們一樣既遊島根又遊鳥取),那麼到四國旅遊的外客應約為山陰的3倍!

四國冷,山陰更冷!

----------

相反,北海道天氣冷,但旅遊熱。外客踏足比率,由06年的6.4%,升至07年的7.6%,再升至去年的8.1%。

其中,臺灣和香港旅客尤其鍾情北海道。選擇到北海道的臺灣和香港旅客約為總數的15%和20%。

(以前我從日遊論壇的文章數量推論港人獨鐘北海道。JNTO的統計數字為這推論提供了證據)

----------

背包客棧:日本最冷景區

2009-02-26

Blog 在人不在

發仔離開前,寫blog寫了3年多,blog名趙來發生活筆記。生活點滴,大滴小滴通通寫,有點像流水帳,如今已成為他珍貴的遺產,一份人人都可分享的珍貴遺產。

發仔很搞野,喜歡經常為blog更改副標題。臨去前,副標題為“尚好”(現實情況當然很不好)。記憶所及,也曾用過“呢條友”(呢條友後來變成一種現象!)。

看看我的browser bookmarks,趙來發生活筆記的副標題是“blog在人在”,不知道是甚麼時候的事。

Blog在,人不在,有點傷感。

人不在,Blog在,有點安慰。

出版《小團圓》時機已到?

(零零碎碎寫過幾篇批評出版《小團圓》的文章,下文為其中之一。有興趣的可讀我的總論: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網頁】【網誌】)


終於在宋以朗的東南西北網看到《小團圓》出版後的第一篇相關貼文,題為Pre-Game Warm-up Show(???)。

他引述符立中在新書《上海神話》所說的:

筆者雖非張迷﹐總也忍不住請問《今生今世》的擁護者﹕是寧願要書中<民國女子>那一章﹐還是整部十八萬字的《小團圓》? 幸而最近得到消息﹕遺囑執行人並未遵照張的遺願、毀掉《小團圓》。站在書迷的立場﹐當然還是希望這部遺作能有出土的一日。

此外,還轉貼了亦舒85年的一篇隨筆,題為<胡蘭成的下作>,內容不想可知。

就《小團圓》應否出版,是否違背了張的遺願,我在前兩篇已探討過,此處不談。讓我們重溫一下,在此之前,宋和皇冠就處理《小團圓》對外傳遞的共識是:

- 不會銷毀手稿,而會妥善封存
- 待“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才會考慮以何種形式出版
- 這出版時機估計不會在短期內出現

現在,書出版了,這是否意味著宋和皇冠認為出版時機(即“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的時候)已達?

隨著《色.戒》被改編成電影,轟動一時,爭論四起,目前“世人窺私的眼光”不僅沒有褪減,恐怕正方興未艾。回頭讀讀宋引用的符立中和亦舒,和新書發報會上南方朔和蘇偉貞的發言,不難發現,宋和皇冠合奏的主旋律是,《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白小說,是張對那段戀情的一個發言,幫自己說話的機會。

希望“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口頭是這樣說,行動可會是另一套?

----------
曾堯角落:閑讀《小團圓》出版相關報導
曾堯角落:小團圓 大團圓?

關於《小團圓》,我的口水至此噴完了。

2009-02-25

閑讀《小團圓》出版相關報導

(零零碎碎寫過幾篇批評出版《小團圓》的文章,下文為其中之一。有興趣的可讀我的總論: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網頁】【網誌】)


有人曾問宋以朗為何不按照張愛玲遺願銷毀原稿。他回應,「那是一封信,不是遺囑。信是選擇性的,與遺囑不同。92年叫我銷毀,怎知93年沒有叫我不要」。

- 小團圓》張愛玲 曾想銷毀原稿(聯合晚報 24/2/09)

作家張愛玲小說遺作「小團圓」完成33年後終於出版,她的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今天表示,當年張愛玲曾因顧慮想銷毀手稿,如果過程中真的銷毀,將會是大罪過

- 保存張愛玲文學遺產 小團圓33年後終出版(自由電子報 24/2/09)

作家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今天在台出席小說「小團圓」新書記者會,他說,若不出面處理出版,張愛玲這本代表性的史料作品「小團圓」,將永難與書迷見面

- 宋以朗力挺小團圓出版 造福張愛玲迷(自由電子報 24/2/09)

張愛玲曾要求銷毀《小團圓》,千真萬確,但不是在1992年的遺囑內提出,而是寫在隨遺囑附寄的另一封信內。所以宋以朗認為,“沒有法律效力”。況且,這只能說是當時張的遺願,張的意見,其後她又多活幾年,“92年叫我銷毀,怎知93年沒有叫我不要”!

我們知道的,是其後張還在改寫,還在談出版。然後,她就去了。從我這個閑人的角度看,宋以朗沒說錯,她的確“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作家蘇偉貞也有類似說法),但從人之常情看,大前提是改寫到滿意方才出版,而我還沒有看到宋披露任何張表示滿意的信件(南方朔也指出書中情節頗多顛倒錯亂之處)。所以,“如果過程中真的銷毀,將會是大罪過”這一說法,只能算是宋以朗的看法。而若他“不出面處理出版”,《小團圓》“永難與書迷見面”,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各有見解,唯獨張愛玲人死即滅,不可能有意見。


梁秉鈞曾表示,「胡蘭成也有寫張愛玲,小團圓則是她自己寫的版本。我寧願看她所說的。最詆毀她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寫過,這是她一次發言機會。」

- 小團圓》梁秉鈞:這是她的發言機會(聯合晚報 24/2/09)

張愛玲最後遺作「小團圓」,未上市先轟動,出版社已經準備再版。同時將舉辦新書分享會,請來作家與民眾對談,分享閱讀心得。

- 小團圓》小團圓未上市先轟動 準備再版(聯合晚報 24/2/09)

《小團圓》經執行人“力挺”和“出面處理”終於出版,除了造福張迷外,最重要的是讓張愛玲有“一次發言機會”(用符立中的話,即“透過作品幫自己說話”)。這還不只。看新聞報導,讀到皇冠“舉辦新書分享會,請來作家與民眾對談”時,我還以為祖師奶奶破例答應回來現身說法呢!空歡喜。據中新社,分享會只是“由知名作家主講”而已。


這份手稿後來由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淇交給皇冠社長平鑫濤帶回台灣保存,多年來不曾曝光。之所以會保留現在出版,皇冠出版社總編輯盧春旭表示,這主要是張愛玲摯友兼經紀人宋淇先生的公子宋以朗所做的決定

- 張愛玲自傳小說《小團圓》問世(自由電子報 25/2/09)

皇冠總編輯表示出版主要是宋公子的決定。奇怪!早前明報的報導,不是說,“平鑫濤的確曾為了尊重張愛玲的「遺願」,決定將原稿保密多年,到讀者對張胡戀情「八卦」心態消減後,「才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出版。甚至宋以朗,也是今年1月,當《小團圓》確定將要出版前夕,才看到一直收藏在平鑫濤書房夾萬裏的原稿,小說的內容亦一直未被批露。”?


宋以朗透露,他手中至少還有三部:一部是張愛玲自傳小說「易經」,英文原稿據說已送到皇冠手中;一部是張愛玲描寫她到溫州探胡蘭成的三萬字遊記;另一部則是張和宋家父母的通信。

- 張愛玲遺作 還會有三部(聯合報 25/2/09)

“最後,最神秘的遺作”已經出版了,張迷還有甚麼值得期待的呢?多著呢。

----------

在資料搜集過程中,讀到一篇台北今日報(?)07年底的報導,有以下兩段:

至於也有大陸的張學專家質疑皇冠為何未推動成立張愛玲文學基金會,平雲表示,在張愛玲遺囑執行人林式同先生將張愛玲遺物寄到香港給宋淇夫婦後,他曾和父親平鑫濤先生專程赴港與宋淇教授討論張愛玲作品版權的後續事宜,當時平鑫濤先生即曾提出成立基金會的想法,但宋淇隨即拿出張愛玲在1992年2月公證完遺囑並指定林式同做執行人後,於3月12日寫給宋淇夫婦的私人信函,信上表明遺產所餘希望能用在她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翻譯,以及給宋淇夫婦買點東西留念,而「即使有較多的錢剩下,也不想立基金會作紀念。」當下便為這件事做了最後定調,而宋淇教授也與平鑫濤父子約定,未來處理張愛玲作品版權的最高原則就是:「張愛玲生前不願意做的事,我們便也不要去做。」也就是要完全尊重張愛玲生前的習慣和意願

在這封信中,張愛玲還特別囑咐未發表的小說遺作《小團圓》要銷毀,不願公諸於世。不過宋淇當時覺得可惜而並未立即銷毀,而是將《小團圓》手稿交由平鑫濤先生帶回台灣保管,並由平先生決定將來是否銷毀。平雲表示,因為必須尊重張愛玲的遺願,所以《小團圓》未來將不會予以出版或發表;但另一方面,因為《小團圓》也是研究張愛玲非常珍貴的文學史料,所以手稿目前也不會銷毀,而是會予以妥善封存,也許有一天等到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能夠更客觀、更單純的還原張愛玲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地位時,會考慮開放做為學術研究的史料,但近期之內都不會有任何公開的打算

不過一年多,變化真大。

2009-02-24

Only God can save u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Amazon.com:

Is God an Economist?: 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Testament (Studies in European Cultur/His) (Hardcover)

by Sigmund Wagner-Tsukamoto (Author)

This book offers a radical new way of approaching the Old Testament. Sigmund Wagner-Tsukamoto argues that ra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constitutional economic lessons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Old Testament, with applications to social conflict and resolution. The book suggests that this religious text also anticipated many modern economic advances.

2009-02-22

觀讀聽 22/2/09

除了年輕時讀過一點老夫子,小流氓/龍虎門,中華英雄,和池上遼一外,近二十多年來,跟漫畫無緣,一概不懂。

近來發現原來圖書館青少年區有不少漫畫書,於是借幾部回家試看。上星期讀完The Umbrella Academy,相當不錯。本星期完成了Alan Moore & David Lloyd的V for Vendetta,真的無話可說,經典之作!電影版雖也很好,但跟讀漫畫的滿足感相去太遠了。

本星期在讀方面可算大豐收。除V for Vendetta外,還讀了伊坂幸太郎的Lush Life,天才之作也!

電影方面,馬馬虎虎,都是日本片。

- 犬童一心 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貓咪咕咕 (電影網站)(看過他的前作眉山
- タナダユキ 百万円と苦虫女 (電影網頁
- 大谷健太郎 NANA

2009-02-20

小團圓 大團圓?

(零零碎碎寫過幾篇批評出版《小團圓》的文章,下文為其中之一。有興趣的可讀我的總論: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網頁】【網誌】)


張愛玲的《小團圓》即將面世,跟張迷大團圓了。

宋淇之子宋以朗(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說過,張愛玲曾在信件叮囑宋淇要把沒有出版的《小團圓》原稿銷毀。「這一件事,我與版權代理人、台灣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都有為難。張愛玲到底是個重要作家,保留遺作50年或100年,將來對研究她文學的人可能有益處,本著不逆作者原意,平先生把這個原稿放在自己私人保險箱裏面,暫不交任何人。」

當然,實情是未到50年或100年,皇冠就將《小團圓》出版了。為此宋以朗補充說,「但一九九三、九四年間,她仍多次與父親在書中修改內容,將女主角的作家身分改為學醫、研究戲劇等等,證明她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

人死即滅,張愛玲在出版《小團圓》一事上,沒有決定權,亦不可能有決定權。平鑫濤和宋以朗以代理人/執行人身份全權決定可也。

一切都是為了張迷。誰不想小團圓跟張迷有大團圓結局?


名作家希望銷毀稿件日記等東西,要嗎生前辦妥,否則中外經驗告訴我們,叮囑托付任何人在身後處理都只有一個結果...

當然,也可以說,名作家生前不親自銷毀稿件日記等東西,足證“仍想出版”。


- 從銷毀到出版之謎(明報 11/2/09)
- 魚雁往還滿載四十年情誼(關衛寧 大公報 10/11/07)
- 張愛玲作品的著作權爭議 | 張愛玲能禁止皇冠出版社發行「小團圓」嗎?(章忠信)
- 关于《小团圆》(止庵)

----------

縱然無關重要,不妨順帶一提。這書,我不會買。不買當然有可想而知的理由,但也不是唯一的甚至重要的理由。張愛玲的晚期小說,很多都沒有讀過,讀過的很多也不滿意。小團圓,不買,不讀,不失望,多好!

溫 總 理 為 何 總 是 讓 人 熱 淚 盈 眶

搜集關於《小團圓》出版的資料,竟碰到這段新聞。

內文沒看,因為單看標題已“值回票價”!

溫總理為何總是讓人熱淚盈眶

這算是“舔屁溝”一例嗎? :-)

2009-02-19

私家泳池

今早又在私家泳池暢泳。



我家在布里斯班的某個新建屋苑,由發展商一手包辦,除過百houses或townhouses外,還有公用的會所,泳池,網球場,健身室等。

我們是比較早搬進的一戶,最初使用那25米泳池時甚少遇到任何鄰居。我們笑稱那是私家泳池。

隨著住戶陸續搬入,心想,這種好日子將會成為過去吧。

誰知不然。一個過百戶,幾百人居住的屋苑,公用設施在非繁忙時間的使用率低得要命。我們游泳的時間,一般在平日的上午7-8點。那時候,遇見其他使用者的機會,十中無一。因此,上圖所示的,依舊是我們的私家豪華大泳池。

----------

05年中剛搬進此屋苑時,泳池對我來說,不過是玩水的地方。因為,慚愧得很,我雖長到40過外,還是不懂泳術。及至年底到Daydreaming Island旅遊期間,情況有變 - 頓悟!

我向來不怎麼喜歡到渡假村小島旅行,不懂泳術是其中主要原因。我是那種不怕不沉,敢玩任何水上水底活動,但又不懂泳術的人。扒扒撥撥尚可應付,但呼吸換氣對我始終是個大難題,顧此失彼。今次在白日夢島泳池,不知何故,頓悟開竅,懂了!

現在,每次下水,一般游1000-1500米。不過,今天因腳患初愈,只慢慢地游了300米,就走到旁邊的jacuzzi“療傷”了。

2009-02-18

Darwin special stamps from Royal Mail



----------

A celebratory stamp from Italy:



Nothing from the US of A (or Turkey), I am afraid.


Belief in evolution: Untouched by the hand of God (The Economist, 5/2/09)


Darwin, Britain's Hero,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n U.S. (NPR, 8/2/09)

----------

Also read: Darwin in China (in Chinese)

- 达尔文在中国:一百年误读,二百年孤独(南都周刊,16/2/09)

- 达尔文的中国路径(李华芳)

(James Reeve Pusey China and Charles Darwin | 浦嘉珉 中国与达尔文)

2009-02-17

紅樓夢西遊趣談

鳳凰網讀書頻道連載:裴鈺 莎士比亞眼裏的林黛玉——《紅樓夢》海外言情趣談

【簡介】《紅樓夢》在我國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在西方人眼裏《紅樓夢》是什麼樣子的?寶玉的怡紅院改名做了怡“綠”院,劉姥姥成了基督徒,賈政領著一家人做彌撒祈禱,林黛玉的藍顏知己是個英國人,德國真的有個賈寶玉式的男士……作者第一次揭示了圍繞著《紅樓夢》海外傳播過程中的許多趣聞佳話,讓人忍俊不已,又感慨良多。通過中西文化比較的角度,追溯傳統漢語的無窮魅力,讓我們重新發掘了《紅樓夢》這部奇書的巨大魅力,通俗嚴謹,雅俗共賞,是目前國內清新寧靜的紅學品評作品。本書對《紅樓夢》的研究,集中于東西方比較文化的角度,通過《紅樓夢》中文原著和英文譯本的對比,力求探索《紅樓夢》的傳統中文魅力,積極推進傳統漢語言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全書語言通俗風趣,角度新穎,國內有關《紅樓夢》的著作大都局限於人物分析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範疇,本書則另辟蹊徑,從西方人的視角來看《紅樓夢》,集中于東西方比較文化的角度,分析《紅樓夢》在西方英語世界裏的種種趣聞軼事,擴展了當前紅學研究新的角度和新的視野。適合都市白領、小資人士和青年學生的閱讀,同時也是一本英語學習的輔導讀物。

- 老外翻译的雷人《红楼梦》(新京报)
-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YOKA时尚网)
-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femina 伊周)

----------

茂呂美耶:海角七號,跨不過的鴻溝

茂呂美耶:流浪到海角七號

因此我再度站在台灣觀眾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然後,我發現,我跟台灣觀眾之間有一條很深的溝渠。這是條時代跟空間組成的溝渠,我永遠跨不過去,溝渠那邊的人也永遠跨不過來。

我很想對著溝渠那邊大喊:既然如此,當初你們為何不對我們好一點?倘若當年友子跟那個日本老師真的結為夫婦,而且生下孩子,你們會對那個孩子好嗎?

對我來說,電影中的故事是事實,而且被拆散的不只他們一對。再擴大範圍來看,我正是電影中情節的真正主角之一。我可以說是友子跟日本老師之間的愛的結晶,但我經歷的卻都是悲劇。



----------

電影海角七號的故事我讀過介紹(可惜不知甚麼時候才有機會觀看),茂呂美耶的身世我也知道一點,因此,對她所說的跨不過的鴻溝,好像可以理解但又未能具體掌握。

----------

延伸閱讀:

茂呂美耶:小野與李亞的《面對》 | “非亲非客”的大陆交换生

2009-02-15

觀讀聽 15/2/09

Gabriel Ba & Gerard Way The Umbrella Academy



土屋隆夫 紅的組曲(推理小說不是我喜愛的書類。土屋隆夫也不是我喜愛的推理小說作家。他給我的感覺很正統,很正派,很昨天,也很乏味。最令我失望的,是他雖花大量筆墨於檢察官破解命案,但由始至終,他仍然是一個性格模糊的存在)

Banana Yoshimoto Hardboiled and Hard Luck(我跟吉本芭娜娜無緣。她的書我沒有一本覺得好讀)


蜷川実花 さくらん(感官享受)(蜷川実花網站



Simon Staho Himlens Hjärta/Heaven's Heart



Sven Taddicken Emmas Glück/Emma's Bliss

Timur Bekmambetov Wanted

Andrei Konchalovsky Glyanets/Gloss

Steven Spielberg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低能,老套,浪費大家時間)

2009-02-14

Leonard Cohen: Live in London!

Leonard Cohen's Live in London album will be released on 31 March, and will be available both as a double-CD or a DVD. The set was taken from his 17 July 2008 performance in London as part of his ongoing world tour.



Amazon.com has made available a streaming video of Suzanne from the album. Enjoy!

2009-02-13

說「發」

駱友梅:「天生不合尋常格 莫與春花一例看」-- 記發仔(《文化現場》2009-2 第10期)

盧偉力 呂大樂 周兆祥 區惠蓮:香港文化人檔案-趙來發(香港電台 講東講西 21/1/09)

黃志華:悼「張月愛」── 趙來發

馮文:感謝同行(趙來發生活筆記 留言簿 19-Jan-09 5:04 PM)

呂大樂:那年,1978(明報 19/1/09)

杜可道:捉依恩-悼趙來發

周兆祥:趙教父夠沉默未?(趙來發生活筆記 留言簿 15-Jan-09 11:12 PM)

邵國華:溫柔如發(明報 15/1/09)

關麗珊:人群外圍的靜少年(明報 15/1/09)

Clara Chan:重要一課(明報 15/1/09)

呂書練:安息吧,朋友(文匯報 15/1/09)

雨山人:您不再來更新網誌

朱一心:他飄離香港文化現場﹕“再見了﹐有機會再見”(亞洲週刊 二十三卷四期)

關平:悼念趙來發(大公報 15/1/09)

潘麗瓊:別矣,發哥! | 追憶趙來發

陳也:再會,發仔(蘋果日報 14/1/09)

阿麥太功課簿--Lydia:黑絲帶(信報 14/1/09)

陳惜姿(?):趙來發和趙啟銘(明報 13/1/09)

葉子菁:臨終的網誌

馬靄媛:讓沉默說「發」——悼趙來發(明報 11/1/09)

黎佩芬:留下只有思念(明報 11/1/09)

陳惜姿(?):發哥,請放心走(明報 11/1/09)

關仁:快筆趙來發(明報 11/1/09)

張翠容:發仔懷念你!(香港經濟日報 10/1/09)

Able to feel is good:Emperor’s New Clothes(趙來發生活筆記 可能再見 留言#131)

靜心素語:懷念趙來發先生

陳嘉銘:給趙來發

2009-02-12

情人節卡 (Valentine's Day Card)

列印 簽名 送出 等候 (Print Sign Send Wait)

2009-02-11

凡有火災,必讓領導先走

兰小欢:央视火灾通稿:让领导先走!

一覺醒來,央視大樓火災的通稿已經發布,學習了一下。總體印象是:這到底是“通稿”呢,還是“通搞”?

第一:“這次火災是由于工程項目業主管理單位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主要負責人未經請示批准,擅自雇傭人員,違規燃放煙花釀成的。”

好一個“未經請示批准,擅自雇傭人員”!十二個字,已經決定了追究責任方案:領導基本免責,建設工程辦公室負責人頂雷,“擅自被雇傭”的人員倒黴。有興趣的同志可以追蹤一下誰是這個頂雷的負責人,他是不是那個真的負責人,恐怕又有故事了。

雖然大火一來領導就要先走是我國慣例,但這次走得實在是太牽強了,怎麽走得了呢?!如此特殊的節日,如此大規模的煙火慶祝,又在自己即將建成的新居門口,這麽大的好事兒這央視的領導們竟然事先不知道?!再者說,如此規模的煙火和設備,花費隨隨便便恐怕就要幾十萬,領導們都不知道,這預算哪裏來的?!CCTV如此財大氣粗,視錢財如糞土,難不成自焚真是為了扯動國家內需? ......

2009-02-09

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 誓要當克拉瑪依的大官

冉雲飛博客得知,據說克拉玛依大火中"让领导先走"的败类,竟然升任市长!

這可能只是舊聞一則,而且市長唐健可能並非當年喊“讓領導先走”的教委官員唐健(參閱让领导先走——记克拉玛依大火十二周年)。姑妄聽之可也。

不過,周雲蓬的中國孩子,既具控訴性,也是上乘的藝術作品,常聽裨益心身。

(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


(周雲蓬 中國孩子)


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火燒痛皮膚,讓親娘心焦。
不要做沙蘭鎮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著。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媽媽七天七夜不回家。

呀……呀……呀……

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愛滋病在血液裡哈哈地笑。
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變成了一筐媒,你別再想見到他。

呀……呀……呀……

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不要做沙蘭鎮的孩子,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

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餓極了他們會把你吃掉。
還不如曠野中的老山羊,為保護小羊而目露凶光。

呀……呀……呀……

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是些怯懦的人。
為證明他們的鐵石心腸,死到臨頭讓領導先走。

呀……呀……呀……

2009-02-08

觀讀聽 8/2/09

易中天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輕鬆有趣,值得一讀。缺點是內容時而閑話,時而學術。

首次讀藤田宜永的書,本不抱任何期望,但《戀愛事情》原來是部不錯的短篇小說集。六篇故事雖然都涉及五、六十歲男人和較年輕女人的不倫戀,但篇篇各具姿彩。

Christopher Hitchens在他編的《The Portable Atheist - Essential Readings for the Non-believer》中,收入從古至今著名的無神言論。我不打算整部讀完,只會選擇感興趣的章節欣賞一下。

- Excerpt from 'The Portable Atheist' (USA Today)
- The Portable Atheist: Essential Readings for the Non-Believer (Wikipedia)

電影只看了Colin Nutley的《Heartbreak Hotel》。

聽Kate Bush,Don McLean和Jim Croce。兩位詩人,一個女妖。都曾是我的至愛。

- 愛曲(1) Kate Bush Moving

愛曲(1) Kate Bush Moving

(不定期介紹我的愛曲。這是第一篇)

我自懂事以來,從不迷信神鬼,是個堅定的,心安理得的無神論者。不過,回想起來,也曾有過跡近迷信的行為。

1978年,未滿20歲的Kate Bush推出The Kick Inside,樂迷驚為天人。對我而言,驚為妖女下凡更為貼切,因為她不論人或歌,都有一種如仙如妖的感覺,似乎不吃人間煙火,也不容世人過分親近和理解。

The Kick Inside大碟中,當然以Wuthering Heights名氣最響,使她成為英國首位女歌手以自創歌曲登上流行榜No.1。此外,她以16歲之齡創作的The Man with the Child in His Eyes也為樂迷津津樂道。

不知何故,我對大碟的第一首歌Moving情有獨鐘,喜歡得入迷上癮。在讀大學和初畢業那幾年,甚至每逢做任何大事(一般都是考試面試之類)之前,都要聽一聽Moving才會心裏踏實。


這是大碟歌曲+硬照版本。若循此搜尋Moving的現場版的話,你會對她的“妖氣”有更深了解

- Moving創作意念

Moving曾以細碟形式於78年6月在日本發行。這也是Moving唯一一次以細碟A面歌曲出現。

The Kick Inside在日本發行時,專輯名為天使と小悪魔(即天使與小妖精),而天使と小悪魔,正是Moving此曲的日文名稱。

2009-02-07

電腦屏幕閱讀直排中文

近日在更新我的網上紅樓網頁時,發現一篇非常感興趣的文章,題目為紅樓夢伊藤漱平日譯本研究(銘傳大學丁瑞瀅的碩士論文),於是第一時間下載。

想不到,這是一篇A4度的pdf檔。更要命的是,這是一篇直排中文檔,每行可容60字(一般直排中文書籍,視乎紙張長度字體大小排版疏密,每行約40字)。換言之,要在電腦屏幕閱讀這篇論文,若以100%原大(或更大)觀看的話,則要先閱讀上半行,向下捲動(scroll down),閱讀下半行,向上捲動(scroll up),轉去下一行的上半部分,再向下捲動...。簡單的說,根本讀不下去。

若將pdf檔縮成60%左右的話,則可在電腦屏幕顯示整行文字,無須不停下上捲動。不過,由於我的手提電腦屏幕只有13吋對角寬,這樣觀看的話,文字又小得令人頭痛眼痛,一樣讀不下去。

電腦屏幕的設計,根本是為了方便閱讀橫向文字。要好好的讀這篇167頁的直排中文論文,莫非真要用笨方法,將它列印出來?!

若一切皆不可行的話,還有一個笨方法,就是向作者Akira詢問有否橫排文字檔。

----------

百度百科:伊藤漱平
吴世昌:论《石头记》中的棠村序文——答伊藤漱平助教授
胡文彬:《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和研究述略
慶松:《红楼梦》在日本
孙玉明:日本红学史稿-图书目录

----------


-- 橫寫直寫 向右向左 左翻右翻 沒完沒了 --

2009-02-06

2009-02-03

如何花錢 頭痛中

不管在澳洲或香港,不管是經濟好景政府“派糖”還是經濟不景政府“派米”,我這等中產人向來甚少受惠。

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澳洲亦不能幸免,正一步步陷入衰退。

今天,政府宣佈經濟振興方案,基本上是以巨額政府開支刺激需求。其中一項,是年收入100,000元以下的納稅人可享最高950元的一次性退稅。我雖無薪金收入,但因利息收入等同薪金收入也要繳稅,故“看來”我們應該符合條件,將獲每人950元的退稅。

(之所以說“看來”,是因為方案細則未詳,而且尚未在國會通過)

聽到這消息,我們略略討論,應如何處理這筆意外之財。結論是,響應政府呼吁,將總數盡快花在本土市場。

不過,怎樣花,倒是個難題。

我們一年的家庭總開支,主要花在旅遊,平常生活非常儉樸,不過是柴米油鹽,外出飲食也不多。況且,我們的物欲甚低,曾經在聖誕前考慮過節後大減價應購入甚麼而大傷腦筋-結果甚麼都沒買。

看來,來一次本土小旅行是最有效的花錢方法。

----------
$42 billion spent to kickstart economy with Budget going into deficit and handouts for many (News.com.au, 3/2/09)

2009-02-01

Krugman, Hayek and Kung

My ex-colleague and good friend Francis asked my opinion on Hans Kung's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which books by Paul Krugman and F.A. Hayek to read.

Hans Kung's The Catholic Church: A Short History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masterpiece. Despite his obvious authority on this subject, I didn't enjoy this book very much (a bit boring to be precise).

Paul Krugman's books are usually very accessible. A good starting point is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which was originally written almost 10 years ago on the economic crise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He has expanded the book to analyse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that America (and the whole world) is facing. For a good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rade" theory which earns him the Nobel recognition, try Geography and Trade.

You may also consider reading his manifesto: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Unlike Krugman, most of Hayek's works are "scholastic",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Road to Serfdom, which he wrot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For a collection of his best essays, I recommend The Essence of Hayek.

----------
● Taking Hayek Seriously (The Home Of The Friedrich Hayek Scholars Page)
● F.A. Hayek: 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
●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s Nobel Prize Lecture: The Pretence of Knowledge

● Paul Krugman Page (The New York Times)
● Paul Krugman's Nobel Prize Lecture: "New trade", "new geography", and the troubles of manufacturing

觀讀聽 1/2/09

09澳洲網球公開賽就只剩下今晚的煞科戲男單決賽。下星期我就可有大量時間浪費在其他地方了!

書只讀了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推理小說向非我杯茶,讀它,不過是殺一點睡覺和看網球以外的時間罷了。不過,東野圭吾的鼎鼎大名我還是知曉的,也知他近期因獲獎累累的《嫌疑犯X的獻身》被改變成電影而紅得發紫。去年年底在日本時,很多書店內最醒目的位置都被他霸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