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星洲辣椒炒蟹

眾所周知,最近我發了點小財,想炫耀消費一番,於是充大款,在市場當著眾生大喊:給大爺我一隻上好泥蟹,要橫行舞爪的!


從我這飯來張口男的角度看,製作方法其實簡單不過,先把那近1公斤重的泥蟹放進雪櫃幾小時,活活凍死,然後將之斷手解肢,如圖。


辣椒醬汁略炒,泥蟹落鑊泡製,最後加入蛋漿,完成。美味!

2009-04-28

直面歷史 深刻反省

一個不肯直面歷史,深刻反省的政權是個必然墮落的政權

一個不敢直面歷史,深刻反省的民族是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這種話,拿來教訓別人,好像經常用得著。其實,需要直面歷史深刻反省的,豈只別人?

不要說已經忘掉了,或最好大家都忘掉。很多不堪回首,但烙印終生的事件,都不過在50年,40年,甚至20年前發生。

2009-04-27

退稅剛收到...

...待我挺身而出,隻手振興經濟!

先來一客愛國無畏豬扒大餐,吃個半死!



曾堯角落:如何花錢 頭痛中

2009-04-26

作文範例

【標題】

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動亂

【內文】

在悼念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活動中,廣大共産黨員、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解放軍和青年學生,以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哀思,並表示要化悲痛為力量,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貢獻力量

在悼念活動期間,也出現了一些不正常情況極少數人借機制造謠言指名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蠱惑群衆襲擊黨中央、國務院所在地中南海新華門;甚至還有人喊出了“打倒共産黨”等反動口號;在西安、長沙還發生了一些不法分子打、砸、搶、燒嚴重事件

考慮到廣大群衆的悲痛心情,對于青年學生感情激動時某些不妥當的言行,黨和政府采取了容忍和克制態度。在二十二日胡耀邦同志追悼大會召開前,對于先期到達天安門廣場的一些學生並沒有按照慣例清場,而是要求他們遵守紀律,共同追悼胡耀邦同志。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證了追悼大會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順利進行。

但是,在追悼大會後,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繼續利用青年學生悼念胡耀邦同志的心情,制造種種謠言,蠱惑人心,利用大小字報污蔑、謾罵、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公然違反憲法鼓動反對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一部分高等學校中成立非法組織,向學生會“奪權”,有的甚至搶占學校廣播室;在有的高等學校中鼓動學生罷課、教師罷教,甚至強行阻止同學上課;盜用工人組織的名義,散發反動傳單;並且四處串聯企圖制造更大的事端

這些事實證明,極少數人不是在進行悼念胡耀邦同志的活動,不是為了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也不是有些不滿發發牢騷。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破壞民主法制,其目的是搞散人心,搞亂全國,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

如果對這場動亂姑息縱容,聽之任之,將會出現嚴重的混亂局面,全國人民,包括廣大青年學生所希望的改革開放、治理整頓、建設發展、控制物價、改善生活、反對腐敗現象、建設民主與法制,都將化為泡影;甚至十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都可能喪失殆盡,全民族振興中華的宏偉願望也難以實現。一個很有希望很有前途的中國,將變為一個動亂不安的、沒有前途的中國。

全黨和全國人民都要充分認識這場鬥爭的嚴重性團結起來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堅決維護得來不易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憲法,維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決不允許成立任何非法組織;對以任何藉口侵犯合法學生組織權益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對蓄意造謠進行誣陷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禁止非法遊行示威,禁止到工廠、農村、學校進行串聯;對于搞打、砸、搶、燒的人要依法制裁;要保護學生上課學習的正當權利。廣大同學真誠地希望消除腐敗,推進民主,這也是黨和政府的要求,這些要求只能在黨的領導下,加強治理整頓,積極推進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來實現。

全黨同志、全國人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堅決地制止這場動亂,將國無甯日。這場鬥爭事關改革開放和四化建設的成敗,事關國家民族的前途。中國共産黨各級組織、廣大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各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和全國人民要明辨是非積極行動起來,為堅決、迅速地制止這場動亂而鬥爭

觀讀聽 09-4-26

Leonard Cohen倫敦演唱會DVD享受完。毫無疑問,我會一看再看三看的。

從圖書館借來的劉再復紅樓夢悟(增訂本),跟自己的舊簡體字版,分別只在額外一百條“悟”語。紅樓夢悟應該算是近十年紅學佳作之一,可惜的是,我對他無限高舉紅樓夢和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悟”道,始終吃不消。

吃不消的還有白石一文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書名雖叫佐賀阿嬤的幸福旅行箱,作者島田洋七這次主要談的他的相聲生涯。拿著書,一兩個小時無痛無癢地就過去了。

妙筆生花的末代港督Chris Patten的書至今未讀過,What Next?會是一個開始嗎?

音樂方面,都在聽從Cros.fm下載的幾個精彩“bootleg”錄音。

最近聽了幾次Mahler 3,漸入佳境。(曾堯角落:我的 Mahler 版本

最近對電影的興趣近零。今晚在World Movies Channel播的Black Belt(黒帯,長崎俊一導演),看來不像甚麼好東西,先錄下來再說吧。



我將“觀”的時間全花在“觀球”上了。

Buying books online: The Book Depository, Booko and others

I used to buy books online through Amazon on a regular basis. Not anymore. Fact is, I am buying fewer books these days, and since moving to Australia, I often find it hard to justify the expensive shipping cost.

For example, Amazon charges US$4.99 per shipment and US$4.99 per book. For buying a single item, I have to pay 10 bucks for shipment! Even if I include 5 items in the order, say, average shipping cost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6 bucks. And the peril of placing multiple items in the order is that, quite often, I was doing that just for the sake of bring down the average cost, without thinking through whether I really want them all.

As for Amazon UK, for a long time I thought there's nothing that Amazon couldn't do for me, and at lower prices. The sharp decline of the pound over the past year, however, has made UK-based online booksellers potentially attractive.

In comparison, Amazon UK's per shipment and per book costs are £4.99 (roughly US$7.3 at current exchange rate) and £2.99 (US$4.4) respectively. Not particularly competitive.

What motivates me to write this blog entry is the existence (which I just learnt days ago) of a UK-based online bookseller called The Book Depository. It sells books mostly at RRP or 10% below that. But it offers free worldwide delivery! So, while UK book lovers (and certainly Northern American ones) may find its business model not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since they can usually buy books at considerable discounts, and with free local delivery, those like me who liv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may think otherwise.

So, is it more economical for me to buy books through The Book Depository rather than the Amazons? A simple mental exercise tells me that The Book Depository would be very attractive for buying inexpensive books, particularly just a single book, like the latest bestselling paperback novel. The more expensive the books are, and the more items you have in the order, the more attractive the Amazons become.

Can I be more precise? I can't. But the Booko can.

Booko is a clever little site for finding "the cheapest place to buy books & DVDs in Australia". It is essentially a price comparison site, tailor-made for Australian buyers. I am sure there are similar things out there (AddALL, for example), but Booko is just so much better.

Just type-in the search terms for a book, choose the right one (and/or the right edition) and Booko would display the total cost for buying that book from international and Australian sellers. How about buying multiple items per order? Just put each of them in the "shopping cart" and Booko would display the total cost for the entire order. Now that's clever.

I am (pleasantly) surprised that The Book Depository is almost always the cheapest (and much cheaper) place to buy a single book. Even for multiple items, it more often than not emerges as the winner.

But it does have a disadvantage when it comes to hot-off-the-press books from the US. In those cases, Better World Books (US$3.95 flat worldwide) and DeepDiscount.com (US$5.95 for order of up to US$25) often offer good deals.

It is almost never justifiable to buy books from Australian online booksellers. Buying from brick-and-mortar local bookshops can be competitive (not having to pay shipment cost) on rare occasions.

None of the pure online booksellers in Australia - Fishpond, Booktopia etc. - is anywhere as competitive as The Book Depository.

Give The Book Depository a try!

For Australian book lovers, give Booko a try as well!

2009-04-23

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我算不上張愛玲迷,張學也不怎麼跟進。關於她的《小團圓》,直至2007年底所知的,就只是宋淇在1976年寫的《私語張愛玲》中透露,張在寫一個新的中篇小說,叫《小團圓》,正在潤飾中。結果30年來,沒有出版,據說內容提到張胡戀,而張在死前要把文稿銷毀...

數年前,偶然得知專門將中國熱點話題譯成英文,造福外國中國研究界的東南西北 EastSouthWestNorth網網主宋以朗(Roland Soong)原來是宋淇鄺文美夫婦之子,亦是張愛玲的遺產承繼人之一和文學遺產執行人。宋自2005年低調地公開一批張愛玲與宋淇書信往來的影印本,初期沒有引起廣泛注意。我在自己的網誌曾略作介紹(見張愛玲"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的書寫過程張愛玲為何「擱開」《同學少年都不賤》?)。

2007年10月,宋在網誌轉載一篇《蘋果日報》為他做的專訪,題為張愛玲在我家住過幾個月,其中有這一段:

張愛玲也曾在信件裏叮囑父親要把沒有出版的《小團圓》原稿銷毀。這一件事,我與版權代理人、台灣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都有為難。張愛玲到底是個重要作家,保留遺作50年甚或100年,將來對研究她文學的人可能有益處,本著不逆作者原意,平先生把這個原稿放在自己私人保險箱裏面,暫不交任何人。

同年底,同是與張愛玲關係最密切的人的下一代,皇冠出版社副社長平雲提到,宋淇曾與平氏父子約定,未來處理張愛玲作品版權的最高原則是:「張愛玲生前不願意做的事,我們便也不要去做。」也就是要完全尊重張愛玲生前的習慣和意願。

平雲當時說,因為必須尊重張愛玲的遺願,所以《小團圓》未來將不會予以出版或發表;但另一方面,因為《小團圓》也是研究張愛玲非常珍貴的文學史料,所以手稿目前也不會銷毀,而是會予以妥善封存,也許有一天等到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能夠更客觀、更單純的還原張愛玲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地位時,會考慮開放做為學術研究的史料,但近期之內都不會有任何公開的打算。(全文見張愛玲作品大陸維權 遏阻盜版艱辛打贏官司

可以說,直至2007年底,宋以朗和皇冠出版社就處理《小團圓》對外傳遞的共識是:
- 不會銷毀手稿,而會妥善封存
- 待“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才會考慮以何種形式發表
- 這發表時機估計不會在短期內出現

據林幸謙透露,直至2008年11月底,宋在浸會大學的演講和跟林的宵夜閑談中,還是堅定表示“《小團圓》一書不能出版,因為這是張愛玲的「遺願」”。(全文見林幸謙︰《小團圓》出版前後紀事

不料,剛踏進2009年,即傳來由宋親口證實,《小團圓》即將出版的消息。下面是我的即時反應:

宋以朗說過,就銷毀《小團圓》一事,「張愛玲到底是個重要作家,保留遺作50年或100年,將來對研究她文學的人可能有益處,...」當然,實情是未到50年或100年,皇冠就將《小團圓》出版了。為此宋以朗補充說,「但一九九三、九四年間,她仍多次與父親在書中修改內容,將女主角的作家身分改為學醫、研究戲劇等等,證明她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

人死即滅,張愛玲在出版《小團圓》一事上,沒有決定權,亦不可能有決定權。平鑫濤和宋以朗以代理人/執行人身份全權決定可也。一切都是為了張迷。誰不想小團圓跟張迷有大團圓結局?名作家希望銷毀稿件日記等東西,要嗎生前辦妥,否則中外經驗告訴我們,叮囑托付任何人在身後處理都只有一個結果...

縱然無關重要,不妨順帶一提。這書,我不會買。不買當然有可想而知的理由,但也不是唯一的甚至重要的理由。張愛玲的晚期小說,很多都沒有讀過,讀過的很多也不滿意。小團圓,不買,不讀,不失望,多好!(全文請參閱小團圓 大團圓?

《小團圓》的出版,果然引起爭議。當被問及為何不按照張愛玲遺願銷毀原稿時,宋回應,「那是一封信,不是遺囑。信是選擇性的,與遺囑不同。92年叫我銷毀,怎知93年沒有叫我不要」。我的意見是:

張愛玲曾要求銷毀《小團圓》,千真萬確,但不是在1992年的遺囑內提出,而是寫在隨遺囑附寄的另一封信內。所以宋以朗認為,“沒有法律效力”。況且,這只能說是當時張的遺願,其後她又多活幾年,“92年叫我銷毀,怎知93年沒有叫我不要”!我們知道的,是其後張還在改寫,還在談出版。然後,她就去了。

宋以朗沒說錯,她的確“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但大前提應是,改寫到滿意方才出版,而我還沒有看到宋披露任何張表示滿意的信件。所以,“如果過程中真的銷毀,將會是大罪過”這一說法,只能算是宋以朗的看法。而若他“不出面處理出版”,《小團圓》“永難與書迷見面”,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各有見解,唯獨張愛玲人死即滅,不可能有意見。(全文見閑讀《小團圓》出版相關報導

或曰,出版《小團圓》時機(即“世人窺私的眼光褪盡”的時候)已到。我不同意:

隨著《色.戒》被改編成電影,轟動一時,爭論四起,目前“世人窺私的眼光”不僅沒有褪減,恐怕正方興未艾。回頭讀讀宋引用的符立中和亦舒,和新書發報會上南方朔和蘇偉貞的發言,不難發現,宋和皇冠合奏的主旋律是,《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白小說,是張對那段戀情的一個發言,幫自己說話的機會。(全文見出版《小團圓》時機已到?

《小團圓》的高調出版,意味著世人窺私的眼光不僅不再是個問題,反而應該鼓勵。因為,既要提供一個張愛玲幫自己說話的機會,那就要為她找來讀者,而且越多越好,否則說了也是白說。

出版《小團圓》的反對聲中,最矚目的無疑是台大教授張小虹的《「合法盜版」張愛玲 從此永不團圓》。對於這一“張看”,我的見解是:

張小虹的指責非常嚴厲。我對宋以朗此時出版《小團圓》的決定十分反感,覺得沒有尊重張愛玲的遺願,甚至沒有尊重張愛玲本人。執行人,代理人和讀者的意願反倒很受重視。但我不會質疑他的動機。

不過,張小虹說,“張愛玲一九九五年過世時,在公寓裡幾天沒人發現,當然也不會有人來得及問她《小團圓》改好了沒?決定要出、不出還是仍在猶豫?更進一步想,若以寫作者將心比心,就算張愛玲生前不完全放棄出版的念頭,想她也不會願意以修改中的「未完成」稿出版”,這我是完全同意的。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去世前一直有在修改,但總要改寫到滿意方可出版啊。否則,1992年遺願仍是她對身後如何處理《小團圓》的“最終指示”。 【注1】

既然一直有在修改,但在死前都沒有改好。怎辦?宋以朗選擇了出版二十年前的“原稿”。且不說張愛玲遺願希望銷毀的《小團圓》,指的可能正是這份稿件,宋的論據,其實還有問題。他說,“當年若非宋淇把關,指出胡蘭成與台灣政治情況的問題,《小團圓》早已在一九七六年發表了。既然這些問題在今天已不再存在,我便決定直接發表當時的原稿,不作任何刪改。”

張愛玲寄給宋鄺的《小團圓》,是“定稿”,因宋淇把關不放,結果當時沒有拿去出版社或報館發表。是這樣嗎?個人認為未必。從《色戒》的後期改寫過程可知,那時的張愛玲,十分倚重宋淇對作品在總體,情節,甚至文字上的修改意見。因此,也可以說,當年張愛玲寄給宋鄺的《小團圓》,是“徵求意見稿”,而不是“定稿”。(全文見窺私眼看團圓) 【注2】

宋在新書宣傳活動中,談到自己將近60歲,後輩不熟中文,故他必須親自解決此事。我認為,這是他改變原意,決定火速出版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他的後輩不熟中文,也可能比他對張愛玲更不感興趣,對處理張愛玲的文學遺產是個大難題。宋可能認為,由他本人盡快解決,是最好的做法。

我在2007年11月寫過一篇花落誰家?,談的正是這個問題:

- 張愛玲生前朋友極少,信賴的可說絕無僅有。她將遺物交托宋淇夫婦,是當時最佳做法,但絕非長遠的最佳做法。

- 宋淇夫婦都是人,都要相繼離開人世。我相信張愛玲對由他們的下一代(即宋以朗)管理應感到放心。但宋以朗也是人,最終也是要離開人世的。那再下一代呢,仍然可以放心?如無下一代又怎辦?如有下一代,但卻無興趣擔此任又怎辦?終歸是個死局。

- 作家遺物最終交予大學圖書館管理,是很普遍的做法。大學圖書館管理就其好處而言,是具備永恒性,同時可以保證遺物作為研究資料的有序使用。

- 不論生前死後,宋淇夫婦對張愛玲可說愛、護有加。宋以朗承此重任,不可能無止境地肩負下去。找尋一個長遠妥善的處理辦法是宋家對張愛玲仁至義盡的表現。

至此,我對出版《小團圓》的批評,要說的應已說完。那麼,為何其後我在網誌又再多寫兩篇?事源宋以朗在《小團圓》後記一文質問:

最近得悉,各界對張愛玲《小團圓》所發表的各種意見,意見本來就是大家都可以發表的,但我希望有些人在批評之前,至少能弄清楚出版此書的理據。我在七千多字的《小團圓》前言中,已詳述了一切背景。假如對這前言視若無睹,而只一味說不該出版,試問是憑什麼來議論我的出版決定呢?

我,反對在這個時刻出版《小團圓》。自己是不是他口中“有些人”中的一個我不知道。不過,既然宋除在公開場合不斷申明出版的決定,而且一再為文鋪排事實和理據,我想,在情在理,我也應該撫心自問:憑什麼來議論宋以朗出版《小團圓》的決定?

讀畢他的前言和後記,我有自信,出版此書的理據我都清楚,而且沒有對理據“視若無睹”,我就是憑著對事實的認知和情理的分析發表意見的 - “我對宋以朗此時出版《小團圓》的決定十分反感”。何出此言?

關鍵在如何看待那封1992年張愛玲隨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的信。宋以朗經常說,那封信不是遺囑,也因此沒有法律效力。它的確不是遺囑,但那封信就只是一封普通的信嗎?我不同意,那是一封隨遺囑寄出的信,我會看成是張愛玲的遺願。我認為,就算張愛玲很珍視此書,也仍想出版,去世前一直有在修改,但總要改寫到滿意方可出版。否則,1992年遺願仍是她對身後如何處理《小團圓》的重要指示。

在此時此刻出版《小團圓》我有異議。我認為,決定草率(宋太想盡速解決張的遺稿遺信),時機不對(世人窺私張胡眼光正盛),“沒有尊重張愛玲的遺願,甚至沒有尊重張愛玲本人。執行人,代理人和讀者的意願反倒很受重視。”(全文見撫心自問:憑什麼來議論宋以朗出版《小團圓》的決定?

可以看到,我在此文的論據,其實並無新意,在早前的文章已談過。但我對他的“憑什麼”的質問覺得非回應不可。此外,我對宋“如何看待那封1992年張愛玲隨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的信”的看法,不能茍同。於是,寫了最後一篇關於寫有『「小團圓」小說要銷毀』的信函,全文如下:

我反對出版張愛玲的《小團圓》。反對的理由,前文已詳列。

從銷量和網上反應看,贊成出版或認為無謂深究的,佔99%以上。況且,我只認為宋以朗的決定錯誤,從來不覺得他背叛了誰或行為不道德,而對於宋大方披露相關資料和不厭其煩地申明作決定的理由,非常欣賞。

我自覺應該收口。

不過,有一點,始終不吐不快。

宋三番四次說,提及“《小團圓》小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的,只是他們眾多書信中一封的一句,這不是遺囑,更不是法律檔案。

不是遺囑/法律檔案,OK,但“只是他們眾多書信中一封的一句”?絕不!

還是看看宋的《《小團圓》後記》吧。張愛玲於92年2月14日在美國立遺囑,訂明遺產交予宋淇夫婦,遺體即時火化並散發骨灰。

在此引用宋自己的字眼:“張愛玲把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在附隨的信上說:「......(《小團圓》小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

寫有『「小團圓」小說要銷毀』的,就是一封隨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的信函。信上還談了訂立遺囑的經過,表示死後有錢剩要把它用在她的作品上(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給宋淇夫婦買點東西留念,但不想立基金會作紀念等等。

很明顯,這不是遺囑,也因此沒有法律效力,但也很明顯的是,這是一封隨遺囑寄給遺產承受人並寫有遺願的信函。

宋以朗故意貶低該信的重要性,將它說成僅是“眾多書信中一封”,來支持他的出版決定,是清楚不過的。

不過,從《《小團圓》後記》看,他也有點搞不清該信作為“遺願”的另一性質。文中他說,若宋淇收到信後,立即銷毀《小團圓》,而張後來改變注意,豈不鑄成大錯?另外,自此以後,張亦沒有問過《小團圓》是否已銷毀。在其他談話或訪問中,宋也經常重覆一個論據:如果張愛玲真的要銷毀《小團圓》,她會寫“見此信請立刻銷毀《小團圓》稿件,再回信確認”。但她沒有。

既然信是遺願,是談身後事的,那麼,銷毀《小團圓》的囑咐(從字眼看當時她的確還未完全拿定主意,這是事實),就如信中提到的其他事情一樣,應在張死後才做,而不是立即執行!所以,張不會寫“見此信請立刻銷毀《小團圓》”,宋淇閱後亦理所當然地沒有立即行動,而此後張沒有提起此事,亦不足為怪。

----------

收筆前,還想略談另一件相關事。我在前面說過,張愛玲遺願希望銷毀的《小團圓》小說,指的可能正是那份1976年的稿件。我有個沒有確實根據的推測:張愛玲希望銷毀的,不是泛指《小團圓》,而是《小團圓》小說,亦即那份1976年稿件,亦即現今拿來出版的手稿。

《小團圓》讀者都會知道,大家現在拿在手中的,很有自白味道的小說,是來自三十多年前張愛玲寄給宋淇,希望出版的《小團圓》小說手稿。宋因種種考量,建議張略作修改,減低出版後世人對號入座的可能。張幾經考慮,不同意宋的建議,但似乎接受不改則不宜面世的判斷,出版一事從此不了了之。

張愛玲在遺願中說“《小團圓》小說要銷毀”,但其後又積極修改,希望盡早出版,直至死前還未完成。這兩件事,有關連嗎?有其他玄機嗎?

張愛玲在遺願後去世前努力修改的《小團圓》,究竟是怎麼一部作品?大家直覺判斷,應該是將當年的小說稿修改(無論是否依照宋淇的建議)。事情是這樣嗎?直至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宋以朗或皇冠出版社談及那幾年間的修改稿的下落或大概內容 【注3】。

關注此事,重要嗎,有意義嗎?我只想在此指出:那去世前修改稿,那張愛玲晚年很想出版的《小團圓》,可能根本不是一部小說,而是近乎《對照記》的自白性散文。張曾打算將《小團圓》和《對照記》合出一書,後因“過厚”及《小團圓》還未寫完而作罷。

可能,張愛玲在遺願中叮囑去世後銷毀的,是《小團圓》小說,注意,是小說,亦即那份1976年稿件。至於她為何希望銷毀那小說?我不得而知。也許,這跟她即將(或已經開始)改寫《小團圓》,以自白性散文形式跟讀者見面有關吧。

因為沒有確實根據,我就不再多談了,只希望未來會有機會從宋或皇冠處更多了解那去世前修改稿的下落。在此,我只引用陳子善的一點研究心得:

皇冠主持人平鑫濤在《永恒的停格——結緣張愛玲》中回憶,張愛玲在1993年12月10日的信中提到:“《小團圓》明年初絕對沒有,等寫得有點眉目了會提早來信告知,不過您不能拿它當樁事,內容同《對照記》而較深入,有些讀者會視為炒冷飯……”次年9月11日,張愛玲在致台灣《聯合報》副刊編輯蘇偉貞的信中又說:“信中提到聯副皇冠合刊《小團圓》事,請轉告瘂弦先生(《聯合報》副刊主編——作者注),以後《小團圓》當然仍照宋淇教授原來的安排,在聯副皇冠同時刊出……不過《小團圓》與《對》是同類性質的散文,內容也一樣,只較深入,希望不使瘂弦先生失望。”到了1994年10月5日,張愛玲在致莊信正的信中再次表示:“我正在寫的《小團圓》內容同《對照記》,不過較深入。”這時離張愛玲謝世只有十一個月了。不妨這樣設想,如果再給張愛玲二三年時間,也許她真的會完成新的《小團圓》。

之所以說新的《小團圓》,因為張愛玲在致平鑫濤、蘇偉貞和莊信正的信中反複強調這一稿《小團圓》內容與《對照記》相同而“較深入”,更重要的是,這新的《小團圓》是“散文”而不是小說!這個訊息是如此清晰,如此確切無誤。那麼,這新的《小團圓》可能是改寫,也可能是重寫。不管是改寫還是重寫,也應該像《對照記》一樣,是用第一人稱寫成的吧。也許不久的將來,這新的《小團圓》哪怕只是殘存的手稿經過整理,也有可能與我們見面?看來長篇小說《小團圓》雖已問世,《小團圓》的故事仍在繼續。(全文見《小團圓》的前世今生

----------
【注1】 關於此事涉及的版權法和著作權法,可參閱章忠信的張愛玲能禁止皇冠出版社發行「小團圓」嗎?
【注2】 不管那是定稿與否,事實是,1976年張愛玲原想把《小團圓》發表,“被宋淇勸阻”,張同意了,此後也沒有證據顯示她不滿或後悔當年的決定。宋以朗認為“當年若非宋淇把關”,《小團圓》早已發表了,他今天出版1976年的稿件,言下之意是遂了張愛玲的心願。這看法,我認為是不能成立的。
【注3】 宋以朗在《小團圓》前言後記都沒有提及《小團圓》修改稿的下落或大概內容。但根據北京青年報的一篇訪問報導,宋表示,在“著手整理張愛玲的書稿後,並沒有發現其中有《小團圓》的修改版。目前,1976年版的《小團圓》仍是他手中唯一一個版本。”

2009-04-19

觀讀聽 09-4-19

從電視錄影下來已有一段時間,上週終於看了新海誠的長篇動畫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驚嘆佩服。不過,跟《星之聲/ほしのこえ》比,似乎短篇更優。

阿伯演唱會(Leonard Cohen Live in London)DVD週中已收到,捨不得一口氣看完,每天一首兩首慢慢嘆。遲些希望寫篇以阿伯老矣,尚能唱否為題的觀後感。(同一包裹收到的,還有Woodstock, 3 Days of Peace & Music - The Director's Cut!和Paco Pena的Fabulous Flamenco)

Guillaume Musso的Will You Be There?已讀完,覺得最合改編成另一荷里活-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維持未來不改過去-電影。

也讀了西村京太郎的特急北阿爾卑斯殺人事件。兇手製造不在場證據的詭計竟是如斯低能。這種東西,多產作家三天可寫兩本。

初逢宮本輝,既恨晚,又慶幸未為晚也。錦繡是傑作,讀之洗滌心靈。下次回港,務必將他的書買齊。

麥田文學部落格:
- 編輯推薦:《錦繡》生命織錦的無限風光
- 推薦序:《錦繡》裡的月光
- 《錦繡》內文試閱

孔子是誰?他說過甚麼?我好像知道一點點,其實一點也不知。讀李零(去聖乃得真孔子--《論語》縱橫讀),希望是個好的開始。下一部,喪家狗

Lies, Deep Fries and Statistics,收編了澳洲Radio National電臺Ockham's Razor節目近30篇的播音筆錄。選了幾篇感興趣的讀了。

自家製牛肉亁

先將調味後的薄切牛肉置於雪櫃“風亁”幾天,拿出來放進焗爐即成。

味道很不錯,質感亦像外頭買的。下次再做時,將蜜糖和辣味加強就更合口味了。

Honey spiced cured beef

2009-04-17

關於寫有『「小團圓」小說要銷毀』的信函

(零零碎碎寫過幾篇批評出版《小團圓》的文章,下文為其中之一。有興趣的可讀我的總論: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網頁】【網誌】)


我反對出版張愛玲的《小團圓》。反對的理由,前文已詳列。

從銷量和網上反應看,贊成出版或認為無謂深究的,佔99%以上。況且,我只認為宋以朗的決定錯誤,從來不覺得他背叛了誰或行為不道德,而對於宋大方披露相關資料和不厭其煩地申明作決定的理由,非常欣賞。

我自覺應該收口。

不過,有一點,始終不吐不快。

宋三番四次說,提及“《小團圓》小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的,只是他們眾多書信中一封的一句,這不是遺囑,更不是法律檔案。

不是遺囑/法律檔案,OK,但“只是他們眾多書信中一封的一句”?絕不!

還是看看宋的《《小團圓》後記》吧。張愛玲於92年2月14日在美國立遺囑,訂明遺產交予宋淇夫婦,遺體即時火化並散發骨灰。

在此引用宋自己的字眼:“張愛玲把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在附隨的信上說:「......(《小團圓》小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

寫有『「小團圓」小說要銷毀』的,就是一封隨遺囑正本寄給宋氏夫婦的信函。信上還談了訂立遺囑的經過,表示死後有錢剩要把它用在她的作品上(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給宋淇夫婦買點東西留念,但不想立基金會作紀念等等。

(《《小團圓》後記》一文附有遺囑和該信的影印)

很明顯,這不是遺囑,也因此沒有法律效力,但也很明顯的是,這是一封隨遺囑寄給遺產承受人並寫有遺願的信函。

宋以朗故意貶低該信的重要性,將它說成僅是“衆多書信中一封”,來支持他的出版決定,是清楚不過的。

不過,從《《小團圓》後記》看,他也有點搞不清該信作為“遺願”的另一性質。文中他說,若宋淇收到信後,立即銷毀《小團圓》,而張後來改變注意,豈不鑄成大錯?另外,自此以後,張亦沒有問過《小團圓》是否已銷毀。在其他談話或訪問中,宋也經常重覆一個論據:如果張愛玲真的要銷毀《小團圓》,她會寫“見此信請立刻銷毀《小團圓》稿件,再回信確認”。但她沒有。

既然信是遺願,是談身後事的,那麼,銷毀《小團圓》的囑咐(從字眼看當時她的確還未完全拿定主意,這是事實),就如信中提到的其他事情一樣,應在張死後才做,而不是立即執行!所以,張不會寫“見此信請立刻銷毀《小團圓》”,宋淇閱後亦理所當然地沒有立即行動,而此後張沒有提起此事,亦不足為怪。

夜半眼光光

連續兩天夜半起床看歐聯賽事,每天兩場,看得不亦樂乎。Arsenal晉級,可喜可賀!


(Five touchline dances to rival Arsenal manager Arsene Wenger’s Villarreal jig)


可惜,慣性使然,今夜天未亮,竟又眼光光!

2009-04-15

咖啡時光

3點左右,又是咖啡時間。配襯的,有時是自制糕點,有時簡單如兩塊餅亁,幾粒花生米,或一小片黑巧克力。

Afternoon coffee & cake


遺憾地,我至今尚未戀上咖啡,仍是一名愛喝中國濃茶的阿伯。

2009-04-13

【山陰 山陽 東京無所事事】 住宿

大阪:スーパーホテルなんば・日本橋(Super Hotel難波・日本橋)

- 已不是第一次住這間Super Hotel。以我們的行程,今次應該住梅田一帶才對。選它,完全因為它的健康美味早餐,正!(8/10)

廣島:Hotel FLEX

- 酒店實際比照片平實得多,有丁點老舊,住的房中間有一條大圓柱,怪怪的。離車站5-10分鐘步程。房價不貴,不能要求太高了。(6/10)

松江:グリーンリッチホテル松江駅前(Green Rich Hotel松江駅前)

- 離車站約5分鐘步程。酒店外觀和房內設備都很新很不錯。房小而床大,走行不便但睡得舒適。早餐OK。(7/10)

東京上野:ホテルサードニクス上野(Hotel Sardonyx上野)

- 想住上野區(往返機場,乘多種新幹線,買美而廉東西),Hotel Sardonyx是好選擇。沒有甚麼特別出眾之處,但各方面都在水準以上。(7/10)

東京汐留:ロイヤルパーク汐留タワー(Royal Park Shiodome Tower)

- 個人很喜歡汐留區,上次住Villa Fontaine覺得很不錯,今次Royal Park更佳(離車站步程,酒店檔次和設備)。若房價相若的話,應選Royal Park。(9/10)

橫濱:パンパシフィック横浜ベイホテル東急(Pan Pacific Yokohama Bay Hotel Tokyu)

- 趁有超廉房價在這高級酒店過了一晚。房間超大,設備豪華,浴室尤其享受非凡。窗外正對著五色繽紛的摩天輪。(9/10)

2009-04-12

觀讀聽 09-4-12

上週觀即聽,聽即觀。看了兩個Leonard Cohen的tribute concert。一是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Jazz de Montréal的Hommage à Leonard Cohen。另一是在Barcelona舉行的Acordes con Leonard Cohen。Adam Cohen兩場皆有出席表演。

- 曾堯角落:Tribute to Leonard Cohen | Jackson Browne sings Leonard Cohen | Constantino Romero recites Leonard Cohen (Spanish)

論精彩,還是I'm Your Man勝出。

- 曾堯角落:I'm Your Man, I'm your fan!

還在等候老人家的Live in London DVD駕臨我的信箱。

- 曾堯角落:Leonard Cohen: Live in London!

陸陸續續在聽那套殘缺山寨版卡拉揚CD

書嘛,日本紅學史稿讀完了。正在讀Guillaume Musso的Will You Be There?,又是一部講回到過去會否改變命運的小說。

【山陰 山陽 東京無所事事】 詳盡實際行程

(2008年11-12月【山陰 山陽 東京無所事事】之旅的點點滴滴,早前馬馬虎虎地寫過50多篇,但翻查一下,偏偏沒有寫過詳盡的實際行程。趁未忘掉,詳列如下。基本上,實際行程跟計劃沒有太大分別,僅有些景點順序變更。)


關西

D1 18/11(二):飛往關西空港(傍晚抵達)→大阪 (宿大阪)

D2 19/11(三):往京都→高雄賞楓→西陣,北野天滿宮→返大阪 ,梅田逛街→(宿大阪)

山陽

D3 20/11(四):往廣島→錦帶橋,紅葉谷公園→返廣島,廣島城,市內逛夜街,胡子大祭 (宿廣島)

D4 21/11(五):平和公園→往新山口,體驗SL山口蒸氣火車(從山口折返)→往下關→往門司→返廣島 (宿廣島)

D5 22/11(六):往宮島,一天遊→返廣島,本通一帶逛街 (宿廣島)

山陰

D6 23/11(日):往松江,周遊巴士觀光,縣立美術館旁看日落 (宿松江)

D7 24/11(一):乘鬼太郎列車往境港,鬼怪街道→往米子,足立美術館參觀→返松江 (宿松江)

D8 25/11(二):往大田,遊石見銀山→返松江,由志園秋之夜間鑑賞會 (宿松江)

D9 26/11(三):往出雲,出雲大社,日御琦→返松江,堀川遊覧船 (宿松江)

D10 27/11(四):往倉吉,白壁土蔵群→往鳥取,上砂丘→返松江 (宿松江)

D11 28/11(五):松江,出雲逛街購物,夜乘寝台特急サンライズ出雲往東京 (宿火車)

東京

D12 29/11(六):抵達東京,上野公園一帶建築物,池袋淳久堂書店,十条,夜逛浅草酉の市 (宿東京)

D13 30/11(日):往奧多摩,御岳渓谷賞楓→往青梅,逛懷舊街→往吉祥寺,逛街購物晚餐 (宿東京)

D14 1/12(一):往新潟市,一天遊→返東京 (宿東京)

D15 2/12(二):往日光,一天遊→返東京,東京駅丸之內夜景 (宿東京)

D16 3/12(三):往輕井澤,outlet購物,舊輕井澤銀座散步→返東京,神保町舊書店街 (宿東京)

D17 4/12(四):六本木→往橫濱,夜逛橫濱 (宿橫濱)

D18 5/12(五):橫濱散步→往入間,outlet購物→往吉祥寺晚餐(宿東京)

D19 6/12(六):有樂町,二重橋,日比谷公園,日本橋,東京駅 (宿東京)

D20 7/12(日):濱離宮恩賜庭園,水上巴士往淺草,南青山,表參道 (宿東京)

D21 8/12(一):神宮外苑,新宿Cocoon Tower+Book1st流連→往吉祥寺晚餐 (宿東京)

D22 9/12(二):往大阪,逛街→往京都,駅內逛→關西空港夜機返澳


交通方面,全靠21天的JR Pass,第二天起使用。

2009-04-11

Jackson Browne sings Leonard Cohen

A Thousand Kisses Deep, from Acordes con Leonard Cohen.



Browne and Cohen are two of my favourite singer-songwriters.

From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ee profile: "He was only 23 when he released the auspicious debut album, Jackson Browne (Saturate Before Using). Yet he’d been making waves as a songwriter for seven years. As an Orange County high-schooler, he fell in with a folksinging clique that included Tim Buckley, Steve Noonan and Greg Copeland. In 1967 he ventured to New York, brushing against Andy Warhol’s scene and befriending Leonard Cohen and Lou Reed."

(Jackson Browne sings his own, From Silver Lake)


----------

(see also: Constantino Romero recites Leonard Cohen (Spanish))

2009-04-10

街頭小吃家中做

(雞蛋仔)


(花生椰絲夾餅)

2009-04-09

Tribute to Leonard Cohen

Montreal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2008

(Chris Botti - Hallelujah + Leonard Cohen - Suzanne)


(Madeleine Peyroux - 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


(Michel Pagliaro - The Future)


(Leonard Cohen - Hallelujah)


The tribute concert, the video of which I watched, didn't feature Leonard Cohen himself. From leonardcohenforum.com:

This summer, Leonard Cohen went home for the first time in 15 years, and his city held a really loud party for him.

The occasion was the annual Montreal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and the event combined a free outdoor tribute concert for more than 100,000 on the city's main drag, rue Ste-Catherine, and an indoor concert by Himself at Place des Arts.

Leonard Cohen: Everybody Knows, airing Sunday on CBC, is a partial record of that event.

The show consists of black-and-white footage of Cohen performing such hits as "Hallelujah", "Suzanne" and "Closing Time" from the concert hall, intercut with colour film of the outdoor concert.

從一套殘缺山寨版卡拉揚CD談起

上月在香港時,走進旺角一唱片鋪,見一套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的舊錄音套裝CD,共5片,只售50多塊。CD封套上有Union Fenosa和El Pais字樣,似是西班牙出品。曲目包括幾首Beethoven交響曲,Mozart和Brahms。唱片鋪用膠紙將CD封成一套。

看到有Beethoven的交響曲,對知道卡拉揚錄音歷史的,應該已心裏有數。是“山寨版”50年代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錄音無疑。

不是我喜歡的東西,但價錢太低,不買不行。回家後略略google一下,原來整套應是9片CD。未知因何殘缺,亦無興趣考究。

----------

想想,這些50年代初至中期的mono錄音,出現山寨版,想必是因為50年版權期已過吧。再想想,未來10年,又會是甚麼局面?

這就有趣了。在古典音樂領域內,stereo錄音陸陸續續從50年代末出現,至60年代初,已成標準。雖說論演繹水平,60年代(或以後的)錄音難說一定比50年代(或以前的)優勝。但stereo跟mono,在聽方面畢竟分別很大。對一般樂迷而言,古典音樂錄音,特別是交響樂錄音,立體聲是基本要求。未來幾年推出的山寨60年代古典錄音的銷量,應遠勝以前的。在流行音樂方面,就更不用說了,60年代是一去不返的高峰期,人才輩出,Beatles,Bob Dylan等等,叫好叫座。

現持有版權的唱片公司如何對應?慚愧,對此,我素無跟進。於是又google一下。果然,這些大公司一直在鼓吹延長版權期。冠冕堂皇的理由多的是,但你知我知,無非錢作怪。未知結局如何,好像在美國,錄音版權期已延長至95年,而歐洲議會亦可能近期通過類似法案。

若延長版權之路不通(或沒把握此路必通),怎辦?會不會搶在現行版權期終結,山寨版出現前,狠狠再撈一筆?看看新聞,digitally remastered的Beatles全部錄音,即將隆重面世。Beatles迷有福了。唱片公司更有福了!

----------

後記1:所謂“山寨版”,只是我隨意借用的近期流行語,泛指所有由非原版權持有者重新發行已流入public domain的音樂錄音。這種山寨版CD,大多以價格取勝,但也包括很多原版權持有者已不再發行的錄音。

後記2:Karajan/Philharmonia的Beethoven 1-9(EMI 5CD“正”版),200塊左右,應該買到。

----------

(09-4-18)後後記:最近人人講“山寨”,我在上文隨意借用了這近期流行語來形容這套卡拉揚CD。細想,這比喻其實不倫不類。要說山寨,更確切應該指那些以次等樂團樂手(或許再加上次等錄音技術次等文案包裝)出版古典音樂錄音。早年很多行內人就曾經視Naxos出品為山寨版古典。

2009-04-07

牛吃牛

我是一條老牛(今年是本命年),牛肉我喜歡吃。但大口大口地“鋸”牛扒又覺得無聊。想吃的時候,買一片小的(200g以下),略煎,配意大利麵,或切條,配越式檬,都很不錯。



搞搞新意思。用日式親子飯的制作方法,以牛肉代替雞肉,加大量蔬菜伴碗,誰說不可以?姑且叫它蛋汁牛肉飯吧。

All day breakfast, at home

午餐嘗試弄一個類似外頭餐廳或pub供應的all-day breakfast(全日早餐):番茄,火腿扒,茄汁豆,香草煎蛋。除火腿扒外,其他物料可算“家居必備”。一般做法,用肉腸較普遍。不過,誰叫那天我們碰巧只有火腿扒而無肉腸!

Bean, tomato, ham and egg lunch

2009-04-06

Constantino Romero recites Leonard Cohen (Spanish)

from Acordes con Leonard Cohen

Oración por el Mesías/Prayer for the Messiah


Títulos/Titles


Cualquier sistema/Any system




(See also: Jackson Browne sings Leonard Cohen)

2009-04-05

觀讀聽 09-4-05

觀影=0

讀書:

● 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曾堯角落:跑,村上跑

● 張灼祥:《一個人在旅途上》 (看來應是他在蘋果的專欄的結集)

● 孙玉明:《日本红学史稿》 (閱讀中。曾堯角落:《紅樓夢》何時傳入日本?(補充版)

中國建築文化講座的圖像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圖像我藏書不多,記性不太壞,甚少意外重購。但還是發生了。這次回港,買了漢寶德的《中國建築文化講座》,屬小型精裝本。卻原來早已買了平裝本(但又奇怪地未在aNobii上架)。

聽樂:

重溫Fairport Convention/Sanny Denny和Dulce Pontes。(曾堯角落:愛曲(3) Fairport Convention Who Knows Where The Time GoesDulce Pontes

從Amazon UK購買了幾張音樂DVD/CD。等待中。

《紅樓夢》何時傳入日本?(補充版)

原文 2007-02-17) 剛讀了一篇刊於1月31日《環球時報》的史料文章,對《紅樓夢》傳入日本、朝鮮的經過有了初步了解。

兩百年前 《紅樓夢》走向世界所述,1793年12月9日,“寅貳號”貨船從浙江乍浦抵達日本長崎。船上還載有67種中國圖書,其中一種名為《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共9部18套。這次航程是《紅樓夢》走向海外的最早記錄。

《紅樓夢》除了深受日本文人的追捧外,更有趣的是,自明代以來,日本的外國語言學校在教授漢語時都以南京官話為基礎,但自從《紅樓夢》傳入後不久,他們便轉而學習北京官話,而《紅樓夢》則成為學生必備的教材。

所謂《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即通行的120回「程高本」《紅樓夢》。該書初版(即所謂「程甲本」)於1791年末由萃文書屋出版。翌年經大幅修訂後改版再印,是為「程乙本」。不論“寅貳號”所載的是程甲或程乙本,該部《紅樓夢》都可被視為當時的「新近出版圖書」。

----------

(補充) 寫此補充,主要因正在閱讀孫玉明的《日本紅學史稿》和其他網上相關資料,對情況有近一步了解。

- 紅樓夢確於1793年(即乾隆58年,寬正5年)12月9日隨一艘從浙江乍浦開往長崎的商船首次踏足日本。

- 版本并非《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據船主的出納賬目錄,帶來的是“紅樓夢九部十八套”。慶松認為,“從船的出航地和發行的部數來看,可推測該書是蘇州版的《繡像紅樓夢全傳》”,亦即「程高本」《紅樓夢》的一種#。

- 孫玉明的研究顯示,“《紅樓夢》一書傳入日本後,引起了日本文人學者的極大注意和熱烈愛好”(胡文彬語)跟實情有段距離。從中國傳入的白話小說中,《三國》,《水滸》,《三言二拍》等歷史演義小說,公案小說和才子佳人小說廣為流傳,廣被研究。相反,長期以來,《紅樓夢》在日本的作用,主要是學習中國北方話的教材。

- 日本文人跟《紅樓夢》有一定淵源的,可考者包括瀧澤馬琴,大河內輝聲和島崎藤村。但總體而言,在傳入日本的頭一個世紀中,《紅樓夢》可算備受冷落,跟它在中國本土被爭相捧讀的情況有很大分別。

- 日本紅學的誕生,可算是森槐南在1892年底(即《紅樓夢》傳入日本的第100年)發表的《紅樓夢評論》。

# 查一飛認為,"《紅樓夢》印本中最早的當推程甲本(1791年首印)和程乙本(1792年印)。由于社會上對《紅樓夢》的需求日益擴大,坊肆銷書頗有洛陽紙貴之勢,到乾隆58年(公元1793年)蘇州東觀閣據程甲本作了一些校訂後自行木刻刊印出版,自此開了副本翻印《紅樓夢》之風。據《紅樓夢》流傳的勢頭分析,從乍浦出海的《紅樓夢》版本當屬日益普及的程本系統。但由于劉印本的北京萃文書屋初刻印數也不多,日本紅學家伊藤漱平先生認為:在一版百部程度的情況下,程甲本和程乙本在一、二年時間內是很難從刊地北京流到江南再運到日本的。而且到目前為止日本現存的程本都是中華民國階段後從北京購置的,從未發現過早的程本。反之,蘇州到乍浦十分近便,蘇州東觀閣當年刊劉的本子運到乍浦,經乍浦港出海駛向日本,是十分可能的。因此我們認為最早從乍浦駛向日本的《紅樓夢》九部十八套很可能是蘇州東觀閣的本子。"

----------

2009-04-03

跑,村上跑

本來打算不讀村上春樹的跑跑書,不過為了新譯者施小煒,終於還是在香港買了南海的簡體字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甚麼》,而且還讀了。

先談施小煒。村上春樹的大陸譯本,向由林少華操刀。今次首度換上施小煒。我讀村上,主要讀賴明珠/葉蕙譯本,對林少華的功力和風格理解不深。不過,我在《挪威的森林》譯文拉雜談中曾說過,初讀覺得林譯「順滑」,賴葉較「粗糙」。再多讀幾段,發覺林譯不單「順滑」,簡直就像「文學作品」一般,造句流麗,用詞講究。“或許我是受了葉蕙/賴明珠先入為主的荼毒,總覺得村上春樹的文字風格,應該跟渡邊的性格差不多:直、粗疏、不修飾,有時模稜兩可,對林少華的譯文十分抗拒”。

施小煒呢?若硬將林少華和賴明珠放在量尺的兩極,那麼,我認為施近林遠賴。施在譯文時,比較重視文句是否穩妥,用詞是否簡練。套用施在書中用過至少四次的詞句,我覺得施小煒的譯文很“正兒八經”。

談回本書。為甚麼我本來打算不讀呢?一,村上近年作品水平下降,對於我這個村上迷來說,已到達“村上新作沒有必讀理由”的地步(不過,他即將推出的巨著《1Q84》還是不會錯過的)。二,村上的非小說,向來不是我的閱讀重點。三,我深信,讀其文,不一定要知其人,知其人反而往往妨礙讀其文。

本書談長跑,談經年累月從不間斷持之以恒的長跑,談以長跑鍛煉身心支持和延長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不過,可能施小煒的譯文令我覺得書中主人公不很村上,但更可能的,是我這麼多年壓根兒讀不通村上,看不出他的小說,跟他的長跑有任何關係。因此,盡管這書很有趣味(印象中還未讀過更有趣味的談體育的書),很有啟發性(村上春樹的驚人毅力令我慚愧不已),但我始終覺得,這只是一本業餘長跑手寫的一本跑跑自傳。

● 曾堯角落:《挪威的森林》譯文拉雜談
● 曾堯角落:村上春樹的中文翻譯水平

村上春樹作品大陸版首換譯者 施小煒:我的譯文更準
村上新作“換手” 譯者互不買賬
閱讀比較林少華、賴明珠和施小煒
林少華的村上春樹
李長聲談村上作品的中文翻譯
村上翻譯之爭
跑就跑呗

----------

2009-04-02

三文魚飯

不管生吃熟吃,從來對三文魚興趣不大。幾個月前,將買來的Tasmanian Salmon切成小方塊,加日式醬汁略煎,做成三文魚飯。肥美香滑,好味極了。今天午飯就是吃這個(飯底是香菇紅椒糙米燴飯)!

愛曲(3) Fairport Convention Who Knows Where The Time Goes

早逝的Sandy Denny作曲主唱。



(Sandy Denny的home demo。比灌錄的成品更簡潔動人。)


每次聽Sandy Denny,總被哀愁籠罩。聽聽她的Fotheringay。





'You had to hold on to the furniture when Sandy sang' - Live fast, die young ... John Harris pays tribute to the one-woman maelstrom that was Sandy Denny
In A Lonely Moment, by Clive James
'The lady she had a silver tongue': Sandy Denny as singer-songwriter, by Philip M Ward

2009-04-01

四一 娛人

艷照於網上流傳已一段時間,誰是最初上傳者已不可考。

慷慨露點,意識極壞。不喜勿進!不進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