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0

中島美雪與Modigliani

書友Ronja原來跟我一樣,是Amedeo Modigliani的粉絲

我超級超級超級喜歡Modigliani(莫迪良尼),尤其是他筆下的女人的天鵝頸!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翻開中島みゆき(中島美雪)的わたしの子供になりなさい(Be Like My Child)CD小冊,看到美雪姨的一張照片,大吃一驚,簡直就像一幅Modigliani畫作!於是用我幼稚園級的Photoshop功力,弄了下面這張見不得人的東西:



----------





無李取雲迪

讀舊雜誌,方知今年初EMI新簽了鋼琴家Yundi:

Chinese pianist Yundi, formerly known as Yundi Li, has signed an exclusive recording contract with EMI ...

EMI官方照


群埋個壞老豆

明星之子,也是明星,醉酒吸毒打女人,搞到周身蟻。
明星老爹說,our son got in with the wrong people(我個仔群埋班壞人)。

你個仔群埋個壞老豆就真!
一個人,做錯事,真誠反省,並痛改前非,方有改好的一天。
偏有這種老豆,永遠覺得個仔好,壞的話,都只是群埋班壞人。


(後記:這是一篇讀報有感文。未知新聞報導屬實,還是斷章取義
澳洲甚麽都好,就是濫用酒和毒,而公眾對此過分容忍
此地大部分社會問題歸根究底都由酒毒引起
每次看到相類事件,我就莫名地變得很激動)

2010-08-29

觀讀聽 10-08-29

(人性之光)*** 李瀅銓:還死傷者公道,不向弱者抽刃 ***

讀書:

- Dianne McLay Best of Brisbane (拿著她的前作,Brisbane's best bush, bay and city walks在布里斯本到處散步,非常有用。Best of Brisbane旨在介紹本市所有景點,活動和好去處,流於空泛,實用價值較低)

- Nick Hornby High Fidelity (虎頭蛇尾,美滿收場,感覺看了一部不過不失的荷里活電影)

(本書曾被改編成電影和音樂劇。從trailer看,電影是垃圾。原著不至如此不堪)


- Jon Ronson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開了眼界。原來任何怪力亂神真的都有人相信,而且信者還不是販夫酒卒,無知婦孺,而是美國軍方高層。一個眼神,置羔羊於死地!聚精會神,穿牆過壁!)

(本書已被改編成電影。據說不甚忠於原著,自由發揮)

jonronson.com專頁


音樂:

- Appalachian Spring 知多少

- 近幾天的娛樂: LC Live Wight 1970

- Come on Milord, sit down at my table. It's cold outside

2010-08-26

Appalachian Spring 知多少

每晚習慣性在晚間地區新聞前幾分鐘開電視,看兩眼有獎遊戲節目的最後階段。
那天的最後問題,獎金好像是十萬大元:
Aaron Copland最著名的作品叫Appalachian ...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參賽者不幸答錯了。
我呢,幻想自己在千萬人前,輕易贏得大袋銀紙回家,
擺出一副了不起和不在乎的表情!

關於Copland的Appalachian Spring,大家究竟知多少?
我知得不多,也不常聽。
不如講些無關痛癢的關於作品名字的故事。

從前,Martha Graham受聘創作一部芭蕾新作,
由她提供概念和編舞,Aaron Copland譜樂。
對Copland而言,作品沒有名字,就只是Ballet for Martha而已。
首演前夕,Graham告訴Copland,她為作品取了名字,叫Appalachian Spring。
名字跟內容沒有直接關係,而靈感來自一首詩的其中幾句。

此後,作品以Appalachian Spring為名獨立流傳,廣受歡迎。
常有樂迷跟Copland說,能從作品聽出Appalachian Mountains的春天氣息。
Copland啼笑皆非,
因為作品裡頭既無Appalachian Mountains,也跟春天拉不上關係。
在靈感來源的詩中,spring指的是泉,而非春天!







詳情參閱:
- Good-Music-Guide: Aaron Copland - Appalachian Spring
- Classical Notes: Aaron Copland - Appalachian Spring

2010-08-23

Come on Milord, sit down at my table. It's cold outside.

外頭陰陰慘慘,人奄奄一息,不如找點甚麽提提神。

2010-08-22

觀讀聽 10-08-22

目前正忙於整理歐遊行程的微細部分,很花時間。

Nick Hornby的High Fidelity,每天讀幾頁。

匆匆翻閱了兩本The Complete Peanuts(1957-581965-66)。一堆“廢柴”小孩的哲理漫畫,從前不懂得欣賞,如今方知其妙。

茉莉花海

攀爬在棚架上的茉莉盛放,花如海,香滿庭。





2010-08-21

今天聯邦政府選舉日。投票站離家不遠,早上享受著暖暖晨光漫步前往投票。

儘管報章電視天天講日日講煩死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像沒有競選這回事。可能家所在的選區是個safe seat,幾星期來周圍完全不見橫額傳單更不用說政客助選團。

澳洲兩大政黨,一略左,一略右,我是左仔一名,理念上比較接近工黨。但這個年頭,全球政治意識形態分野越缩越窄,兩黨所謂的分別只為競選需要盡量拉開。實情是,不管那黨上場,落實的政策根本不會有重大不同。所以,對我來說,選那一黨,都無所謂,隨我心情。我除了是左仔,更是衰仔,比較喜歡搞事,傾向選在野黨。這次也是一樣。

當然,這次不選工黨,有重要原因:工黨最討厭之處,是工會和派系的後台鬥爭特別骯髒,站台前的領導人可以只是閒角,揮之則去。80年代以後,工會的影響力減弱,但派系還是一樣把持實權。三年前,基本上無工會背景無派系的Kevin Rudd(陸克文)上台,我還以為展示了工黨的新改革。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原來春夢一場,從前是這樣,現在仍然一樣。

最後,我覺得澳洲政府三年任期實在太短(因為不是fixed term,可以提早選舉,實際執政可能只兩年多),勞民傷財,加上政黨傳媒民間監察也很足夠,所以我不喜歡搞政治平衡,不會在Senate選另一黨或少數黨。當選的政黨,就放手讓它執政幾年吧。幹得不好,將來把它轟下台就是了。

2010-08-20

誤打誤撞購超便宜德國火車票

(這是一篇我貼在背包客棧的誤打誤撞文。貼出以後才知道早有一篇高手教學文。早點讀那篇,就不用浪費時間自己傻傻的誤打誤撞了)

我算得上自助旅遊老手,歐洲也去過近10次。
但對購買火車票素無研究。
(從前用Eurail Pass,近年常飛廉航,坐火車也經常到達後才買幾天後離開的票)
且德國我只去過Frankfurt一帶和Berlin。
所以對購買便宜快捷德國火車票的法門幾近無知。

9月歐遊,第1站Amsterdam,第2站Berlin。
早知道車程6小時多一點,雖長,可以接受。
上星期覺得是時候提早購票,於是認真想想,
Berlin地大,到達Hauptbahnhof後還要轉車才到酒店,總車程要7小時。
何不考慮中途在某地玩幾小時打發時間?
結果選擇了Cologne。

初時還以為,Amsterdam-Cologne,在荷蘭國鐵網站買
Cologne-Berlin,在德國國鐵網站買。
兩段車費提早買都不算貴,OK。
(但Cologne去Berlin,有些便宜班次車程其實也要6小時以上!不理想)

再在其他地方找資料,方知道原來在Bahn.de網站
就可以直接買Amsterdam-Berlin,中途停Cologne的票。
而且最便宜的只要39歐羅。
(你看我多無知!)

不過,我這Bahn.de新手只知道可指定出發時間,
但不能指定第2程的出發時間,
只能通過指定在中途站停留時間來改動。
(其實到底有沒有更聰明的方法?)
笨笨的慢慢的更改,就可找出某天不同時間從Amsterdam出發,
在Cologne停留某段時間,再乘某班車往Berlin的票價和總車程。

知道這法門後,不禁想想,中途停兩站又如何?
(我喜歡定點放射遊,本打算在Berlin去Leipzig和Dresden各玩一天daytrip)
於是一個Amsterdam-Cologne-Leipzig-Berlin的行程誕生了。

長話短說,最後購票:
清早從Amsterdam出發,
在Cologne停4小時左右離開。
Leipzig住兩晚,即停約40小時(第2天打算用邦票來回Dresden玩),
第3天近中午往Berlin。
全程坐ICE,Cologne-Leipzig一段更是坐經Frankfurt機場的最快車,不用5小時。
全程票價?
39歐羅!

最後強調,我是網上訂火車票新手,
只希望跟大家分享我的誤打誤撞經驗,
喜歡高手跳出來提供更聰明買更便宜多段車票的辦法。

2010-08-17

演技精湛溫家寶

有人剛在香港出書,批評溫家寶是中國影帝。在此我不妨引用一下自己的舊文:溫總既不天真也不傻

話說08年五四青年節,溫總到政法大學跟學生進餐談心。傳媒揭發大學當局/地方官僚弄虛作假(新草坪,新柏油路,教室圖書館和食堂內的都是挑選出來的“演員”學生...),蒙蔽溫總,令他不能了解實況云云。

我認為,不要開玩笑了,溫家寶怎麼可能如此輕易被下級蒙蔽?首先,這類“弄虛作假”政治秀,中外皆然,虛假程度或許有別,但絕非中國獨有。再者,這類“弄虛作假”政治秀,古今皆然。遠的不說,自中華人民解放後,從來如此。溫家寶是個聰明幹練的人,既不天真也不傻。這種中外古今皆然的“弄虛作假”政治秀,他那有可能不知,那有可能被蒙蔽?

只有一個解釋,對於這場進餐談心秀,他心裏有數。試想想,溫總不是未出過宮門的少年昏君,他可是個在無數次殘酷政治鬥爭中“風雨不倒”的高人。這等下三濫把戲他會不懂嗎?從前他還是中低級幹部時恐怕也為上級安排過多次類似的秀呢。

我們作為觀眾,難道不應搞敲腦袋清醒一下:溫總五四當日到政法大學,難道單純只想跟學生們進餐談心?政治秀真的不是其中一個(甚至是主要)目的嗎?他那有不知,要政治秀達到目的,必須經過妥善安排,才可順利進行。

溫家寶是演技精湛的影帝,而我們是傻蛋信以為真的觀眾。我們很傻,也很天真!

2010-08-15

觀讀聽 10-08-15

英超聯昨天開鑼。我的英超聯今天方開始:Arsenal vs. Liverpool!

從無打算讀Bill Bryson的澳洲遊記Down Under。那天逛圖書館,不知為何,把它借了。挺不錯的一本書。

雞肉吞拿牛油果意大利麵

在溫暖晴朗的冬日中午吃這個充滿夏日感的意大利麵,有何不可?

2010-08-12

(日式生活 2.0譯)「考える人」季刊:1Q84 Book 3後,村上春樹接受的Long Interview

「考える人」季刊:1Q84 Book 3後,村上春樹接受的Long Interview

Part 1 | Part 2 | Part 3 | Part 4 | Part 5 | Part 6 | Part 7 | Part 8 | Part 9 | Part 10
(注意:譯者聲明「非」全文翻譯,而是個人選擇性翻譯。)

附:
- 蔡雨杉:無限增生的《1Q84》──Book 3 搶先直擊!
- 日式生活 2.0:1Q84 Book 3 日文版閱讀感想 之其一(雷)

2010-08-11

上一代壓垮下一代?

不管在香港或其他地方,世代之爭近年成為熱門話題。甚麽戰後一代位居要津把持不放,下一代無出頭之日。甚麽戰後一代以他們的價值觀精心教養下一代,愛變成害培育整整一代廢人等等,聽的多了。

最近世代之爭有新話題,就是戰後一代單單以他們龐大的數目壓垮下一代。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後各國生活安定百廢皆興,產生一個嬰兒出生熱潮(baby boom),所以戰後出生一代又稱baby boomers。如今baby boomers逐漸進入老年,不管有錢沒錢,政府都要通過各種公共服務全部或部分負擔這群為數龐大的老人潮的“活著”需要。這重擔當然不是今天才發覺,日本及歐洲很早就意識到這潛在危機。不過,近二三十年全球經濟表現優異,令人覺得只要好景繼續下去,難關應該可以安然闖過。

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令一切改觀。各國政府大灑公帑救市,雖令經濟不致沒頂,卻讓公共財政陷入萬劫不復的天文赤字。在此情況下,還要照顧老人,豈不是要年輕一代活在納稅“永遠”趕不上開支,政府債台高築跟破產無異的日子?年輕一代有責任犧牲自己的將來養活上一代嗎?上一代受之無愧嗎?這算不算真正的世代之“爭”?

現任英國政府Minister of State for Universities and Science的David Willets剛推出新書,題為The Pinch: How the baby boomers stole their children's future - and how they can give it back,為這話題提供他的分析。且讀/聽/看這位思人兼政客的夫子自道:

- Standpoint: Should Baby Boomers Feel the Pinch?

- British Academy event with streamed audio: Robbing our own future: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 under the microscope



- Anatole Kaletsky: This is the age of war between the generations

- Tim Congdon: Don't blame the baby boomers

- Jenni Russell's review on New Statesman

- Steve Sailer's review

- John Redwood: The Generation game

- 陶儀芬:長輩奪走年輕人的未來?

講故事:旅人的坎坷一天

未講故事,先交代背景:自03年底專心吃喝玩樂,歐遊已4次,每次約1個月,下個月的將是第5次。

04: Ireland, England, Spain
06: Frankfurt, Paris, Prague, Vienna, Budapest, Croatia
07: Italy, Berlin
08: Belgium, Poland, Geneva, Portugal, London

10: Amsterdam, Berlin, Italy - Amsterdam(6) Berlin(6) Padova(5) Taormina(2) Siracusa(4) Pisa(1) London(4)

所有機票已定,行程已成定稿,不會更改。這次歐遊,原先的想法,是“四週四市”,現在變出七市格局,原因如下:
- 騰出最後4天London一帶遊玩探親,主題行程變成4市各6天
- Sicily雖只去東部,但接受了Tripadvisor上Sicily達人的建議,將6天分給北邊的Taormina和南邊的Siracusa
- 從Sicily東部Catania機場直飛London班次疏不便宜,改在Pisa停1晚轉飛,Padova相應減為5晚

先前已提過,這次行程跟07年那次可謂一脈相承。3年前是意大利之旅,卻中途開溜去了Berlin幾天。這次也是Berlin,也是意大利(但去不同地區),淵源很明顯。從Sicily間接往London,可經Venice,Verona或最方便的Milan,但最終選擇Pisa,其實跟意大利之旅那坎坷與遺憾的一天大有關係。

故事進入正題。

話說07年意大利之旅,行程構思本來很簡單:Milan進,Rome出,從北向南,Milan-Cinque Terre-Florence+Tuscany-Rome-Amalfi Coast-Rome。由於英國親戚加入Florence+Tuscany那部分,決定從Cinque Terre往Pisa接機,租車玩Florence+Tuscany,然後返回Pisa還車送機,繼續行程往Rome。

後來忽發奇想,既然到Pisa送機,何不看看當時有沒有廉價航班可去某地方玩玩,然後飛Rome?就是這樣,初訪Berlin。(題外話:有了廉航,歐洲旅遊大可陸空配合,行程天馬行空跳躍多變,無須受舊思維限制,一定是西葡,荷比盧,東歐一路走之類路線)

分道揚鑣的一天,原計劃大清早交還Tuscany的villa,開車往Pisa玩幾小時看看斜塔,中午過後往機場。結果,先是“退房”過程有點延誤,繼而開車往Pisa途中遇上狂風暴雨氣溫急降,行車困難而緩慢。無奈要在Pisa外圍一快餐店停車休息吃點東西。經商議後,決定Pisa觀光只在市中心停車匆匆急行1小時左右。不料,到了Pisa,雨雖算是停了,但塞車嚴重,且找不到任何鄰近地方停車。兜兜轉轉,心急如焚。最後遺憾地一行人等直往機場,只從車窗遠望望那歪斜的白塔。

誰料坎坷未止。

飛抵Berlin,拖著行李傍晚到達以建築外觀著名的boutique hotel Miniloft時,竟被電子閘拒諸門外,按鈴無人理會。向附近唯一尚未關門的小店店員求助,但她一則英文不行,二則沒有Miniloft員工的電話。無奈只有呆等。等等等,終於等到負責人回來。他看見我們,一臉疑惑,解釋明明今天再沒有新入住訪客。總之,後來發現,我沒有再度確認訂房,產生誤會。他說幸運的是,還有一間空房,可供我們入住。不幸的是,房間還未清理。我們只好放下行李,先出外晚飯,讓他快速打掃一番。

這旅人的坎坷一天幸好有個高床軟枕的結尾。

2010-08-08

觀讀聽 10-08-08

歐遊下月今日出發!

上週說過,“近來無端重燃對經濟學的興趣”,本週又讀了John Talbott的The 86 Biggest Lies on Wall Street。從書名猜想,此書不可能是甚麽好東西。果然。

借來兩本散文集。楊佳嫻的海風野火花讀了近10篇,始終覺得跟自己很“隔”,放棄。駱以軍的名氣很響,但我此前還未接觸過他的作品。這次是我們愉快的初遇。

書友Ronja處得知中國書畫作品後面的題跋有跋尾與拖尾之分。

網友抹茶糰子處得知日本老麥的咖啡full of beans。

據說,艾米的山楂樹之戀近期大熱。我兩年多前讀了,評價很簡單:以文革後期為背景的催淚純愛小說,網絡文學格局


Cesaria Evora才是真正的大嬸歌后!


2010-08-03

菠蘿入餚一例

近日菠蘿又香甜又便宜,買兩個,主要當水果吃,部分拿來入餚。



這個蝦煲味道不宜太甜,正合使用菠蘿近芯比較淡而硬的部分。

2010-08-02

越似特務越能掩飾身份

08年攝於英國倫敦Downing Street入口前









So full of beans!

極少光顧老麥或McCafe(唯一一次經驗也是負面的)。

今早讀住在京都的抹茶糰子談麥當勞食物吊飾方知道,原來日本McCafe的咖啡紙杯,以“full of beans”做宣傳句。

咖啡,full of beans,當然是好事,對嗎?

想起剛讀完的Collins Dictionary of Curious Phrases(曾堯角落:觀讀聽 10-08-01),當中就有談到full of beans的原意和近代變化。翻查一下,full of beans,原解作開心,充滿活力,屬正面語。但這原意近年已變質,成為一句負面詞。以今天美國的通行用法,full of beans其實就是滿嘴胡言,基本就是full of shit的意思,不過說得委婉一些而已。

下次,當你拿起“Full of beans”的McCafe咖啡喝下去時,腦中浮起的畫面會跟以前不同嗎?

(澳洲有家Cafe,就叫Full of Beans,有點自開玩笑的味道)

2010-08-01

觀讀聽 10-08-01

- Leslie Dunkling Collins Dictionary of Curious Phrases

- 李乾朗 巨匠神工
(超級好書。每天隨意讀幾篇,獲益良多 | 曾堯角落:巨匠神工!

另外,正在讀從網上下載的pdf電子書Hayek: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ought of Our Time(也可從右圖連結購買有聲書)。

中文世界讀者對海耶克的認識,從前可能來自殷海光,認為他是自由主義大師,近年可能來自楊懷康之流,覺得他是市場萬能論者。究竟F.A. Hayek是誰?他對當代政治經濟思想有何貢獻?讀讀Eamonn Butler這部入門書應該大有得益。(Hayek對我的影響極深,但我對他的學術思想了解程度連半桶水也不如)

巨匠神工!



該打該打!李乾朗的《巨匠神工》買了很久但到近日才開始閱讀。

無保留推薦好書,絕對是任何對中國古建築感興趣的門外漢的一部寶書。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作者通過臨場體驗,以剖視圖鳥瞰圖等解構方法為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和分析中國著名古建築。較純文字或文字加照片同類書優勝得多,清楚易明得多。

- 《巨匠神工》首頁aNobii頁
- 《巨匠神工》【後記】

- 台灣古蹟的守護者--李乾朗

相關閱讀:
-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 漢寶德:中國建築文化講座
- 趙廣超:不只中國木建築

重訪柏林

9月歐遊將重訪柏林。我很喜歡這個城市,新老共冶,悲喜交集。在此跟大家分享3年前初訪的旅照。



Potsdam在柏林市郊,是一日遊的經典選擇。這次或許不會重訪Potsdam。暫定會去Leipzig,另外考慮Dresden或Hamburg,或近一點的其他地方。



從Amsterdam往Berlin,會選擇先到Cologne玩半天,見識一下那個宏偉的大教堂,順便將六七小時的車程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