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8
Four versions of Almost Blue
Four versions of Almost Blue:
- Chet Baker: Certainly the most famous and best-loved version, performed by the legendary trumpeter/singer, towards the end of his life
- Elvis Costello: Singing his own song
- Alison Moyet: A wonderful, wonderful interpreter of this torch song
- Diana Krall: I don't always like her, but she did a good job singing her husband's famous tune
- Chet Baker: Certainly the most famous and best-loved version, performed by the legendary trumpeter/singer, towards the end of his life
- Elvis Costello: Singing his own song
- Alison Moyet: A wonderful, wonderful interpreter of this torch song
- Diana Krall: I don't always like her, but she did a good job singing her husband's famous tune
2016-03-20
絲絲詩C記憶廢文一篇
那天北上陽光海岸,一面駕車一面聽黃霑精選,到忘盡心中情,那句昨天種種夢難望再有詩,勾起絲絲記憶。
關於武人蘇乞兒的電視劇主題曲,跟“詩”有何關係?何以難望再有詩?哈哈,告訴你吧,其實該是“C”,不是“詩”。
此曲流行時,我正住在那只知勇武競技不重上課唸書的大學宿舍,每年期考前夕,總要全體動員寫“揮春”,定要有個“過”(即Pass)字,貼在房間或額頭,自求多福!
若是考試成績有個C,那是幾生修到光宗耀祖的事。所以,聽到“難望再有C”,粗口四起,問候我們平日尊敬的前大仙(對,黃霑也是這宿舍調教出來的壞學生)!
關於武人蘇乞兒的電視劇主題曲,跟“詩”有何關係?何以難望再有詩?哈哈,告訴你吧,其實該是“C”,不是“詩”。
此曲流行時,我正住在那只知勇武競技不重上課唸書的大學宿舍,每年期考前夕,總要全體動員寫“揮春”,定要有個“過”(即Pass)字,貼在房間或額頭,自求多福!
若是考試成績有個C,那是幾生修到光宗耀祖的事。所以,聽到“難望再有C”,粗口四起,問候我們平日尊敬的前大仙(對,黃霑也是這宿舍調教出來的壞學生)!
周邊特色泳池
過去一個多星期,東跑跑,西走走,無獨有偶,到過的地方都有“特色泳池”。
- Orion Lagoon, Springfield:這是Springfield區的開放式大型親子玩樂泳池,屬該區“中央公園”的新建部分,旁邊是大型購物商場和辦公大樓。
- Streets Beach, South Bank:布里斯本市中心河南岸的知名玩樂區/必遊景點,是個人工沙灘,旁邊還有泳池和玩水設施。
- Kings Beach Oceanfront Salt Water Pool:位於布里斯本以北,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的Caloundra區。顧名思義,泳池就在Kings Beach盡頭,面朝大海。用者以成年人/長者為主。
- Orion Lagoon, Springfield:這是Springfield區的開放式大型親子玩樂泳池,屬該區“中央公園”的新建部分,旁邊是大型購物商場和辦公大樓。
- Streets Beach, South Bank:布里斯本市中心河南岸的知名玩樂區/必遊景點,是個人工沙灘,旁邊還有泳池和玩水設施。
- Kings Beach Oceanfront Salt Water Pool:位於布里斯本以北,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的Caloundra區。顧名思義,泳池就在Kings Beach盡頭,面朝大海。用者以成年人/長者為主。
2016-03-19
苦等 Google Photos 變成更佳的 Picasa
多年來,習慣在PC上以Picasa軟件管理照片(它的修圖功能只屬中低階,但已能滿足我的需求),然後上傳到Picasa Web Albums儲存,再以相簿或個別照片形式貼到曾堯角落(以前很喜歡它的slideshow功能,但隨著越來越多瀏覽器不支援Flash,slideshow變得只能在個別平台觀看,很不理想)。
臉書貼圖,則一向直接上傳,或從Picasa通過Facebook Uploader完成。
如今Google宣布退休Picasa,不再更新或支援,往後以Google Photos為開發主力。
幸好,目前的情況只是,不再更新或支援,而不是把Picasa殺掉,用戶仍可如舊使用。
Google Photos不是不好,但它的強項主要在讓手機用戶上傳照片到各社交媒體。它一則照片管理功能薄弱,二則貼圖到部落格的選項幾近零,難以滿足我的使用需求,。
看來,我還是要依賴Picasa系統貼圖,直到有更好的選擇為止。
更好的選擇從何而來?在Google的Picasa用戶群組上,很多人滿有信心,Google將來會為Google Photos增添更多功能,可能可以完全取代Picasa。
我沒那麼樂觀,但當然希望自己看錯。
臉書貼圖,則一向直接上傳,或從Picasa通過Facebook Uploader完成。
如今Google宣布退休Picasa,不再更新或支援,往後以Google Photos為開發主力。
幸好,目前的情況只是,不再更新或支援,而不是把Picasa殺掉,用戶仍可如舊使用。
Google Photos不是不好,但它的強項主要在讓手機用戶上傳照片到各社交媒體。它一則照片管理功能薄弱,二則貼圖到部落格的選項幾近零,難以滿足我的使用需求,。
看來,我還是要依賴Picasa系統貼圖,直到有更好的選擇為止。
更好的選擇從何而來?在Google的Picasa用戶群組上,很多人滿有信心,Google將來會為Google Photos增添更多功能,可能可以完全取代Picasa。
我沒那麼樂觀,但當然希望自己看錯。
體制正在吞噬民間社會
莫之許:體制正在吞噬民間社會
如今,從後知後覺的立場來看,2012年底的中共18大,實際成為了體制與民間關係的一個轉折。當時,包括諸多民間人士在內,普遍企盼新任領導集體會有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舉措,人們也刻意從習近平的一言一行中尋找符合自己期待的東西,然而,實際卻是一次又一次的針對民間社會的打壓,其數量之多,已經難以在此一一重複,其打擊範圍包括維權律師、ngo群體、街頭行動者、人權捍衛者,迄今為止,已經有數以百計的人士鋃鐺入獄,有理由相信,與胡錦濤執政時期相比,體制針對民間社會採取了一種新的打壓策略,對此,需要民間社會有更多的認知,並思考如何應對。
因此,18大後的打擊策略轉變,根本上服從於市場化越進展,專政手段的運用也越頻繁、越加大力度的邏輯,而這種全面高壓、不留死角的態勢,顯示出了體制對於類似北非茉莉花這樣的大規模突發聚集的擔心。可以預期,體制將繼續挾持資源優勢,對社會展開全面壓制,並對異議反對持零容忍打擊態勢,這種類似冰河期的凍結前景,已經很清晰地擺在所有人面前。
長期以來,受市場化及其社會後果的鼓舞,民間抗爭的主流思路是試圖推動體制回應(良性互動論),從維權運動、零八憲章到新公民,無不是這一思路的體現,而在新極權體制之下,體制已經全面展開對於民間社會的「吞噬」或「清場」策略,在這一階段,民間抗爭行動如飛蛾撲火,旋起旋滅,並無能形成持續累積效應;試圖喚起體制回應的所有努力,都勢必如同踢到了鐵門之上,對於民間人士來說,是百折不撓,期待最終門為之開,還是必須正視新極權現實,另找路徑(悲哀的是這樣的路徑一時又並不顯明),就成為了迫切和核心的問題所在。在當下,虛假希望固然因之破滅,新的希望之門卻尚未開啟。新極權體制的壓制和打擊,輔之於信息和輿論的消滅箝制,一時尚不足以引來全面性的反彈,這是民間抗爭最艱難的階段,而如何應對這一日益凍結的冰河期,也是對所有積極分子個人的考驗。
2016-03-18
陽光海岸 Caloundra 小旅行
星期一駕車到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玩了幾天,沒什麼特別行程,主要在海灘或岸邊步道散步。
去年的陽光海岸之旅,住Mooloolaba(曾堯角落: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 試機小旅行),今次去幾年前到過的Caloundra,住同一酒店(曾堯角落:陽光海岸 - Crowne Plaza Pelican Waters | Caloundra 坐船仔)。
從布里斯本駕車,向南一個多小時是黃金海岸(Gold Coast),向北一個多小時是陽光海岸。相較黃金海岸,陽光海岸歪國遊客較少,青春尋樂味道較淡,適合家庭或慵懶式渡假。但以海灘散步而言,陽光海岸相對失色,Coolum Beach以外,不容易找到像黃金海岸Surfers Paradise一帶那又直又長不見盡頭的細沙海灘,讓你忘掉一切聽著海浪漫步。
不得不提,從Coolum Beach往北走,沙灘很快就變成狗狗的奔跑天堂,是養狗家庭散步的好選擇。
(點擊下圖進入Google Photos相簿)
去年的陽光海岸之旅,住Mooloolaba(曾堯角落: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 試機小旅行),今次去幾年前到過的Caloundra,住同一酒店(曾堯角落:陽光海岸 - Crowne Plaza Pelican Waters | Caloundra 坐船仔)。
從布里斯本駕車,向南一個多小時是黃金海岸(Gold Coast),向北一個多小時是陽光海岸。相較黃金海岸,陽光海岸歪國遊客較少,青春尋樂味道較淡,適合家庭或慵懶式渡假。但以海灘散步而言,陽光海岸相對失色,Coolum Beach以外,不容易找到像黃金海岸Surfers Paradise一帶那又直又長不見盡頭的細沙海灘,讓你忘掉一切聽著海浪漫步。
不得不提,從Coolum Beach往北走,沙灘很快就變成狗狗的奔跑天堂,是養狗家庭散步的好選擇。
(點擊下圖進入Google Photos相簿)
2016-03-13
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
《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
The Sketch of Impermanence: Remembering Kieślowski
羅展鳳著
----------------------------------------
Krzysztof Kieślowski
(27 June 1941 – 13 March 1996)
Still Alive
The Sketch of Impermanence: Remembering Kieślowski
羅展鳳著
「2004年,她完成了第一本電影音樂評論作品,並許下承諾:「下一站,波蘭」。因為一個敬重的導演,2007年,她帶著導演的英文版傳記,隻身跑到波蘭的三個城市:華沙、洛茲、克拉科夫,為的是要親身站在導演的出生地、成長地、其拍攝現場、以至墓園,跟導演說聲:「奇斯洛夫斯基先生,謝謝你。」因為這個導演,她的書寫生命從此不再一樣。2016年,結集了這本小書,有關導演與場景,有關導演及其作品,有關生命裡一些感悟。在導演逝世的二十周年,完一個心結。」
(羅展鳳:專研電影音樂,為華語世界少數研究此領域的研究者。自2004年起,有關著作包括《映畫x音樂》、《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畫內音》、《畫外音》。201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半年期「利希慎基金獎助金」,遊學紐約。2011年4月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 )
----------------------------------------
Krzysztof Kieślowski
(27 June 1941 – 13 March 1996)
Still Alive
2016-03-09
Ricci 舍堂文化今昔
從未在曾堯角落寫過30多年前讀港大住Ricci Hall(利瑪竇宿舍)的經歷。若非梁天琦的Ricci背景,和他把“舍堂皇帝”經驗帶進社會,領導抗爭,我也不會試圖通過閱讀了解現今的Ricci舍堂文化。
讀梁天琦的專訪,再看他人的評論才知道,原來今天的Ricci很斯巴達(Spartan),不斷強調「團結、忠誠、犧牲」。宿生面對強大壓力融入舍堂文化,為舍堂增光,也因此經常出現主動quit hall(搬出宿舍)或被quit hall。這跟我在80年代初的經驗很不同。
不錯,Ricci Hall向來與眾不同:直至近年,港大一直是香港“最高學府”,Ricci Hall乃兩間由教會而非大學管理的舍堂之一,有自主收生權,且是純男生宿舍,注重體育成績,強調團體精神。其創辦和管理的教會,乃崇尚教育,思想開明的天主教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也是現任教宗方濟各所屬教派。耶穌會在香港興辦教育,最為人知的要算香港和九龍兩家華仁書院。作為九華仔兼Ricci仔,我的十年大好青春就在耶穌會關顧下度過。以我的親身經驗,耶穌會在利瑪竇宿舍的直接參與較低,一般放手讓宿生作主。所以,利瑪竇宿舍的傳統特色,沒有太多耶穌會的影子,主要源自英式貴族學院的舍堂文化。這些,歷來不變。
跟過往大不同的,是從閱讀得知,今天Ricci斯巴達文化的日常性。30多年前,Ricci也可以很斯巴達,但那幾乎完全集中表現在迎新營(Orientation),即一般人津津樂道的“玩新生”(大家若看過電影玻璃之城該會有點了解)。Ricci通過對新生嚴酷的迎新考驗(兩星期迎新營住在宿舍,日以繼夜地被“玩”),企圖培養新生對舍堂的「團結、忠誠、犧牲」精神。迎新過後,舍堂生活其實很正常。如何維繫「團結、忠誠、犧牲」和增進兄弟情?主要通過“大仙”們以身作則和以愛感召,壓力幾乎不存在,不管主動或被動的quit hall也少之又少。
我本身就是個不錯的個案。我的體育水平從來不能為Ricci作任何貢獻,生活糜爛又要搞學苑,致舍堂活動參與較其他人少。最重要是,我反對集體主義,在舍堂內屬公開反對派,但我從未感受conformity壓力,大家都是開開心心互諒互讓過日子。
話雖如此,即便是當年,已有提出對迎新反思的聲音。不得不提一段插曲:宿舍定期舉行High Table晚宴,每次請來社會知名人士跟穿著端正的宿生一起晚飯,飯後並作分享演講和答問。那次,請來剛在電視爆紅,天天講解「每日一字」的書生林佐瀚作嘉賓。出乎很多宿生意料之外,林當年也是Ricci仔!而他的飯後演講,除了一般的客套話和介紹新近的電視文化教育工作,竟然集中批判Ricci的迎新,在高貴的口號背後,其實更多是真真正正的“玩新生”,要不得!結果,雙方激辯(當然也有少數宿生如我附和林佐瀚)到差不多半夜才結束。
我在舍堂內屬反對派這回事,除了自己的反集體主義思想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是個替補生,沒有經過迎新營而住進宿舍的新鮮人,到第二年才跟一眾新生“升仙”。這經驗很特殊:我已住了一年,對舍堂了解已深,跟“大仙”相熟,平日平起平坐。補過迎新,角色頓時變換,這對我及“玩新生”的“大仙”都有點尷尬。過程中,我變得既是參與者,又是有點投閒置散的觀察者。因著這個背景,我的所看所感,跟其他宿生很不一樣。
到了最後一年(我讀三年制),在舍堂為籌備即將到來的迎新營舉行的全體大會中,我跟其他為數不多持相反意見的,跟主流派辯論起來。其實,大家都同意,迎新營基本上是個initiation和conformity的工具。主流派著眼其正面效果,我等則強調其流弊。最終當然還是以主流計劃行事。
從畢業到移民前那幾年,每次跟舍堂同學聚會,都會談及Ricci和迎新營的新發展。還記得,當時提到,過往幾乎不會有人因忍受不了/不願忍受迎新而“退宿”,漸漸出現了,帶來一定震動。那是因為,雖然大學和耶穌會對激烈的迎新不甚認同,但前者沒管理角色,後者信守高度自治,對宿生的“胡作非為”很能容忍。但一旦有同學因不滿而“退宿”,大學就有藉口過問,而受壓的耶穌會也會對宿生會施加壓力。
當時我想,香港年輕人在受寵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將越來越不甘心“被玩”,“退宿”情況只會有增無減。在要求舍堂降低迎新嚴酷程度的呼聲下,展望未來,Ricci Hall將逐漸步向跟一般大學舍堂無異。
這點,從最近閱讀所知,應是看錯了。今天的Ricci迎新依然激烈,迎新元素甚至滲入日常舍堂生活,新人以至舊人quit hall司空見慣,耶穌會更曾在十多年前罕有地插手,中止當年的迎新營。當時的舍監谷紀賢神父(Father Coghlan)其後更公開說過:「宿舍内,往往有一小眾宿生極力捍衛那些所謂的傳統。有些時候,他們更會使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懲罰方式懲治不聽話的新生。在堂内的迎新營和週年大會上,我注意到通常只有一些年資較高的同學發言,我認爲這些人就是舍堂内的大仙及超仙們,而他們不鼓勵新人挑戰傳統制度的觀念必須被除去。」(《學苑》2010年1月號)
至於何以演變到今時今日的地步?將來路向又會如何?我隔岸又離地,看不透,只能留待高人解答了。
讀梁天琦的專訪,再看他人的評論才知道,原來今天的Ricci很斯巴達(Spartan),不斷強調「團結、忠誠、犧牲」。宿生面對強大壓力融入舍堂文化,為舍堂增光,也因此經常出現主動quit hall(搬出宿舍)或被quit hall。這跟我在80年代初的經驗很不同。
不錯,Ricci Hall向來與眾不同:直至近年,港大一直是香港“最高學府”,Ricci Hall乃兩間由教會而非大學管理的舍堂之一,有自主收生權,且是純男生宿舍,注重體育成績,強調團體精神。其創辦和管理的教會,乃崇尚教育,思想開明的天主教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也是現任教宗方濟各所屬教派。耶穌會在香港興辦教育,最為人知的要算香港和九龍兩家華仁書院。作為九華仔兼Ricci仔,我的十年大好青春就在耶穌會關顧下度過。以我的親身經驗,耶穌會在利瑪竇宿舍的直接參與較低,一般放手讓宿生作主。所以,利瑪竇宿舍的傳統特色,沒有太多耶穌會的影子,主要源自英式貴族學院的舍堂文化。這些,歷來不變。
跟過往大不同的,是從閱讀得知,今天Ricci斯巴達文化的日常性。30多年前,Ricci也可以很斯巴達,但那幾乎完全集中表現在迎新營(Orientation),即一般人津津樂道的“玩新生”(大家若看過電影玻璃之城該會有點了解)。Ricci通過對新生嚴酷的迎新考驗(兩星期迎新營住在宿舍,日以繼夜地被“玩”),企圖培養新生對舍堂的「團結、忠誠、犧牲」精神。迎新過後,舍堂生活其實很正常。如何維繫「團結、忠誠、犧牲」和增進兄弟情?主要通過“大仙”們以身作則和以愛感召,壓力幾乎不存在,不管主動或被動的quit hall也少之又少。
我本身就是個不錯的個案。我的體育水平從來不能為Ricci作任何貢獻,生活糜爛又要搞學苑,致舍堂活動參與較其他人少。最重要是,我反對集體主義,在舍堂內屬公開反對派,但我從未感受conformity壓力,大家都是開開心心互諒互讓過日子。
話雖如此,即便是當年,已有提出對迎新反思的聲音。不得不提一段插曲:宿舍定期舉行High Table晚宴,每次請來社會知名人士跟穿著端正的宿生一起晚飯,飯後並作分享演講和答問。那次,請來剛在電視爆紅,天天講解「每日一字」的書生林佐瀚作嘉賓。出乎很多宿生意料之外,林當年也是Ricci仔!而他的飯後演講,除了一般的客套話和介紹新近的電視文化教育工作,竟然集中批判Ricci的迎新,在高貴的口號背後,其實更多是真真正正的“玩新生”,要不得!結果,雙方激辯(當然也有少數宿生如我附和林佐瀚)到差不多半夜才結束。
我在舍堂內屬反對派這回事,除了自己的反集體主義思想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是個替補生,沒有經過迎新營而住進宿舍的新鮮人,到第二年才跟一眾新生“升仙”。這經驗很特殊:我已住了一年,對舍堂了解已深,跟“大仙”相熟,平日平起平坐。補過迎新,角色頓時變換,這對我及“玩新生”的“大仙”都有點尷尬。過程中,我變得既是參與者,又是有點投閒置散的觀察者。因著這個背景,我的所看所感,跟其他宿生很不一樣。
到了最後一年(我讀三年制),在舍堂為籌備即將到來的迎新營舉行的全體大會中,我跟其他為數不多持相反意見的,跟主流派辯論起來。其實,大家都同意,迎新營基本上是個initiation和conformity的工具。主流派著眼其正面效果,我等則強調其流弊。最終當然還是以主流計劃行事。
從畢業到移民前那幾年,每次跟舍堂同學聚會,都會談及Ricci和迎新營的新發展。還記得,當時提到,過往幾乎不會有人因忍受不了/不願忍受迎新而“退宿”,漸漸出現了,帶來一定震動。那是因為,雖然大學和耶穌會對激烈的迎新不甚認同,但前者沒管理角色,後者信守高度自治,對宿生的“胡作非為”很能容忍。但一旦有同學因不滿而“退宿”,大學就有藉口過問,而受壓的耶穌會也會對宿生會施加壓力。
當時我想,香港年輕人在受寵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將越來越不甘心“被玩”,“退宿”情況只會有增無減。在要求舍堂降低迎新嚴酷程度的呼聲下,展望未來,Ricci Hall將逐漸步向跟一般大學舍堂無異。
這點,從最近閱讀所知,應是看錯了。今天的Ricci迎新依然激烈,迎新元素甚至滲入日常舍堂生活,新人以至舊人quit hall司空見慣,耶穌會更曾在十多年前罕有地插手,中止當年的迎新營。當時的舍監谷紀賢神父(Father Coghlan)其後更公開說過:「宿舍内,往往有一小眾宿生極力捍衛那些所謂的傳統。有些時候,他們更會使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懲罰方式懲治不聽話的新生。在堂内的迎新營和週年大會上,我注意到通常只有一些年資較高的同學發言,我認爲這些人就是舍堂内的大仙及超仙們,而他們不鼓勵新人挑戰傳統制度的觀念必須被除去。」(《學苑》2010年1月號)
至於何以演變到今時今日的地步?將來路向又會如何?我隔岸又離地,看不透,只能留待高人解答了。
2016-03-08
2016-03-07
曬曬舊雜誌
珍藏的24 hours雜誌“書皮”
60多期,91年7月-96年8月
印記我在澳洲坎培拉的日子
- 91年4月離港移民澳洲坎培拉
- 91年7月開始上班日子(公務員)
- 96年8月離職返港親睹“回歸”
- 24 hours乃澳洲公營電台ABC出版的古典音樂月刊,號稱The Complete Monthly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
- 91年4,5,6月無業新移民,節衣縮食,沒買雜誌
- 96年8月這期,封面人物,介紹當時的“new diva” Angela Gheorghiu
- 為方便運返香港,忍痛丟掉所有內頁,僅留“書皮”
Playboy40週年紀念號。
兔眼中人是誰?
下面是Playboy首40年每期封面。
兔眼中人乃創刊號封面人物。
(左) Rolling Stone 25週年特刊
明年50大壽!
(右) 《當代》創刊號
1986.5
經濟學人“千年”刊! | 這特刊相信很多人保留到今
2016-03-03
舍堂皇帝不惜一切一定要贏香港自主權
- 端傳媒:從「暴動」到選舉,本土新生代梁天琦說:我不想失敗,我想贏
朋友問會不會因為發現了和梁天琦有舍堂之緣(#)而另眼相看。我只能說,看了這篇詳盡專訪,對他的觀感更差,覺得他更偏執可怕。
一定要贏的他,當上宿生會主席,竟自我膨脹地覺得成為舍堂皇帝,叫人做什麼,別人就要做,沒人反駁,帶領群眾不惜一切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一起去贏要打的仗...
相關閱讀:
- 都市日報:梁天琦拒變偶像
跟上面那篇比較,這篇不再提「舍堂皇帝」,而是「一人之下的宿生長」,但仍重複「一定要贏」的心態。
- kurskHK.net 庫斯克:梁天琦與Ricci Hall
庫斯克認為Ricci舍堂文化屬斯巴達式,用在社運的話,核心團隊會有很強的行動力。
- 輔仁網:Unity, Loyalty, Sacrifice
估計跟梁天琦大致同期的Riccian闡釋「團結、忠誠、犧牲」的意義:為了目的我們不擇手段,為了兄弟我們義無反顧。
----------------------------------------
(#) 當年我在香港讀大學的兩重身份,跟近年風起雲湧的抗爭政治息息相關:港大畢業,搞過學苑。
意想不到,我的第三重身份也剛被捲入,跟我不認同的,強調排斥他者以暴洩憤派的前台人物梁天琦拉上關係:我也是利瑪竇宿舍宿生。
「一定要贏」的想法徘徊在梁天琦腦中。大學三年級,他當選利瑪竇的宿生會主席,決心帶領全宿舍120多名男生一起奪勝。梁天琦說,「那時候我叫人做什麼,別人都要做,沒人反駁我,好像皇帝一樣。」梁天琦興奮地回憶帶領一整支年輕軍隊的感受,教他們「如何訓練,怎樣做人」,也在他們犯錯時「屌他們」。
梁天琦說,自己是從這幾年的「舍堂皇帝」經驗中學會怎樣動員,「不惜一切,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一起去達成目標,一起去贏。」他不斷強調,利瑪竇的精神就是「團結、忠誠、犧牲」。
兩年以後,他將這種經驗套用在香港社運路上,同樣是「團結、忠誠、犧牲」,不同的是,「當時是對舍堂的忠誠,現在是對香港的忠誠」。
這個年輕人聲稱,他現在要贏的,是「香港的自主權」。
朋友問會不會因為發現了和梁天琦有舍堂之緣(#)而另眼相看。我只能說,看了這篇詳盡專訪,對他的觀感更差,覺得他更偏執可怕。
一定要贏的他,當上宿生會主席,竟自我膨脹地覺得成為舍堂皇帝,叫人做什麼,別人就要做,沒人反駁,帶領群眾不惜一切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一起去贏要打的仗...
相關閱讀:
- 都市日報:梁天琦拒變偶像
跟上面那篇比較,這篇不再提「舍堂皇帝」,而是「一人之下的宿生長」,但仍重複「一定要贏」的心態。
- kurskHK.net 庫斯克:梁天琦與Ricci Hall
庫斯克認為Ricci舍堂文化屬斯巴達式,用在社運的話,核心團隊會有很強的行動力。
- 輔仁網:Unity, Loyalty, Sacrifice
估計跟梁天琦大致同期的Riccian闡釋「團結、忠誠、犧牲」的意義:為了目的我們不擇手段,為了兄弟我們義無反顧。
----------------------------------------
(#) 當年我在香港讀大學的兩重身份,跟近年風起雲湧的抗爭政治息息相關:港大畢業,搞過學苑。
意想不到,我的第三重身份也剛被捲入,跟我不認同的,強調排斥他者以暴洩憤派的前台人物梁天琦拉上關係:我也是利瑪竇宿舍宿生。
(非關時事 純聽好歌) 坐艇返大陸
Luke Thompson Music
----------------------------------------
此艇非彼艇。Luke Thompson坐的是自製新艇。這是經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