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01 董夫人 (The Arch)
06-02 They Shot the Piano Player (鋼琴師失踪之謎 / 他們射殺了鋼琴師)
06-03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06-04 動詞變位 (Conjugation)
06-05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06-06 Schlitter (Schlitter: Evil in the Woods)
06-07 Rumours (G7高瘋會:首腦危機)
06-08 The Wonder (禁食疑案)
06-09 Kurak Günler (Burning Days | 炎日)
06-10 お茶漬の味 (茶泡飯之味 | Flavor Of Green Tea Over Rice)
06-10 熱帶魚 (Tropical Fish)
06-11 Goldstone
06-12 Metsurin tarina (The Woodcutter Story | 伐木工人好意外)
06-13 택시운전사 (A Taxi Driver | 逆權司機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06-14 Sidonie au Japon (Sidonie in Japan | 日安,朵朵)
06-15 永い言い訳 (漫長的藉口 / 永久的托詞 | The Long Excuse)
06-16 Il conformista (The Conformist | 同流者)
06-18 The Straight Story (路直路彎)
06-19 暗戀桃花源 (Secret Love for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06-20 Ali & Ava
06-21 鎖戰 (The Locksmith)
06-22 幻の光 (幻之光 | Maborosi)
06-23 Riceboy Sleeps
06-24 Banel & Adama
06-25 Red Riding: 1974
06-26 Birth (靈異緣未了 / 越世驚情)
06-27 좋은 친구들 (Confession | 兄弟情)
06-28 椒麻堂會 (A New Old Play)
06-29 Red Riding: 1980
06-30 Red Riding: 1983
05-06 Mountain Onion
05-07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One Cut of the Dead | 屍殺片場 / 一屍到底)
05-08 Invisible Nation (看不見的國家)
05-09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1-2
05-10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3-4
05-11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5-6
05-12 El sueño de la sultana (Sultana's Dream)
05-13 Tigertail (虎尾)
05-14 승부 (The Match | 終極對弈)
05-15 The New Boy
05-16 後窗
05-17 A Stitch in Time
05-18 삼진그룹 영어토익반 (菜英文沒在怕 | Samjin Company English Class)
05-20 A-1頭條
05-21 Godland (Volaða land | Vanskabte Land)
05-22 Leave No Trace
05-23 銀座化粧 (Ginza Cosmetics)
05-24 六月燈の三姉妹 (Three Sisters)
05-25 Life is Strange
05-25 Drama Queens
05-25 Summer bus
05-25 Last Scene
05-25 I'm Not a Robot
05-26 Kar ve Ayı (Snow the the Bear | 雪中真相)
05-27 からっ風野郎 (Afraid to Die | 風野郎)
05-28 To Catch a Thief (捉賊記)
05-30 Fruitvale Station (公義終站 | 奧斯卡的一天)
05-31 看海的日子 (A Flower in the Rainy Night)
People's Palace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原為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1865年創立於倫敦)於1911年興建的住宿設施。這棟建築是當年救世軍在澳洲推行「廉價、乾淨、無酒精的住宿」理念的一部分,旨在為來城市謀生的工人、旅客或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個體面又經濟實惠的住處。People's Palace除見證了布里斯本的城市發展,也反映了20世紀初澳洲社會改革與宗教慈善運動的精神。
不過,經百年時光流逝,多番變遷,它早不再是原來的無酒旅館(Temperance Hotel)。諷刺的是,People's Palace雖已被列入昆士蘭州遺產名錄,受到保護,卻是由私人企業擁有,目前被租用作背包旅館,並設有酒吧設施!
相關連結:
- mustdobrisbane.com: People's Palace
- Wikipedia: People's Palace, Brisbane
- 維基百科:救世軍
04-01 Le Cercle Rouge (The Red Circle | 紅圈 / 劫寶群英)
04-02 Nana (Before, Now & Then | 娜娜的逝水年華)
04-02 ホットスポット (The Hot Spot | 小鎮星熱點) 10
04-03 明日戰記 (Warriors of Future)
04-04 헌트 (Hunt | 獵戰 / 獵首密令)
04-05 Take Out (外賣)
04-06 一生螈命 (Life (cycle) of the Hong Kong Newt)
04-07 Boiling Point (餐廳失控夜)
04-08 Perfectos desconocidos (Perfect Strangers | 完美陌生人)
04-09 母性 (Motherhood)
04-10 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歲月的童話 / 兒時的點點滴滴 | Only Yesterday)
04-11 Bayan Ko: Kapit sa Patalim (This Is My Country | 我的國家:緊握刀刃)
04-12 หลานม่า (姥姥的外孫 / 全職乖孫 / 金孫暴富攻略 | 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
04-13 Mary and Max (巧克力情緣)
04-14 Manchester by the Sea (情繫海邊之城 | 海邊的曼徹斯特)
04-15 The Monk and the Gun (不丹沒有槍)
04-16 少年 (Boy)
04-17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 導演剪輯版 (I Missed You - Director's Cut)
04-17 Closing Dynasty
04-18 Dìdi (弟弟)
04-18 Los Hiperbóreos (The Hyperboreans)
04-19 Snerting (Touch | 心動50年)
04-20 Coalesce (Les Affluents)
04-21 Falcon Lake (湖畔泡影)
04-22 A Star is Born (一個巨星的誕生 / 星夢情深)
04-23 Tiger Stripes (虎紋少女)
04-24 In Flames (燒失惡人)
04-24 新幹線大爆破 (新幹線驚爆倒數)
04-25 Poison
04-25 What Did Jack Do? (傑克做了什麼?)
04-25 Three Songs for Benazir (阿富汗的愛情頌歌)
04-26 Mestari Cheng (Master Cheng / A Spice for Life | 程大師)
03-01 The Unknown Country (未知國度)
03-02 Il treno dei bambini (The Children's Train | 童心列車)
03-03 37 Seconds (37 秒 / 漫畫少女愛啟蒙)
03-04 Noche de fuego (Prayers for the Stolen | 被偷走的女孩)
03-05 Metronom (嚴密監視的派對)
03-06 映画大好きポンポさん (Pompo: The Cinéphile | 酷愛電影的龐波小姐)
03-06 ホットスポット (The Hot Spot | 小鎮星熱點) 6
03-08 Maagh (The Winter Within | 寒冬未盡)
03-08 巴士奇遇結良緣
03-09 After Yang (人造眷戀 / 楊之後)
03-10 風の中の牝雞 (風中的母雞 | A Hen in the Wind)
03-11 R.M.N. (仇恨透視)
03-12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 (望鄉 | Sandakan No.8)
03-13 Un beau matin (One Fine Morning)
03-14 悪は存在しない (Evil Does Not Exist | 無邪之境)
03-15 Tótem (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
03-16 安娜瑪德蓮娜 (Anna Magdalena)
03-17 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 (And Your Bird Can Sing | 你的鳥兒會唱歌)
03-18 Red Rooms / Les chambres rouges
03-19 Gondola
03-20 虹の女神 Rainbow Song (電影情人夢 | Rainbow Song)
03-21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 (Tokyo Love Story | 東京愛情故事) 1
03-22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 (Tokyo Love Story | 東京愛情故事) 2,3
03-23 Ahlat Ağacı (The Wild Pear Tree | 野梨樹)
03-25 Les Enfants des autres (Other People's Children | 她和他的女兒)
03-26 ホットスポット (The Hot Spot | 小鎮星熱點) 7-9
03-27 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時)
03-28 Bir Zamanlar Anadolu’da (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 小亞細亞往事 / 安那托利亞故事)
03-29 沈黙 (Silence | 沈默)
03-31 Competencia oficial (Official Competition | 玩謝天王巨星 / 瘋狂競賽片)
02-01 しあわせのパン (Bread of Happiness | 幸福的麵包)
02-02 Sweet As
02-02 The Royal Hotel
02-03 我在這裡等你 (A Balloon's Landing)
02-03 初春或晚冬 (Last Day of Winter, First Day of Spring)
02-05 The Colour of Pomegranates (Sayat-Nova | 紅塵百劫 / 石榴的顏色)
02-06 Anuja
02-07 My Love Affair With Marriage
02-08 Cien años de soledad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1-3
02-09 Cien años de soledad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4-6
02-10 Cien años de soledad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7-8
02-11 散歩する侵略者 (Before We Vanish | 散步的侵略者)
02-13 正体 (Faceless | 正體 / 嫌疑者的真相)
02-14 大丈夫日記
02-15 龍門客棧 (Dragon Inn)
02-16 Renaissance (黑暗文藝復興)
02-17 ホットスポット (The Hot Spot | 小鎮星熱點) 1-3
02-18 Die Theorie von Allem (The Universal Theory | 愛的萬有理論)
02-19 The Grey Fox
02-20 阿修羅のごとく (宛如阿修羅 | Like Asura) (森田芳光電影版)
02-22 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低俗殭屍玩出征 / 吸血鬼家庭屍篇)
02-24 Arrête avec tes mensonges (Lie with me | 在謊言裡相愛)
02-25 길복순 (格殺福順 | Kill Boksoon)
02-26 Léon Morin, prêtre (Léon Morin, Priest | 利昂莫林神父)
02-27 Avec amour et acharnement (Both Sides of the Blade | 愛我還是愛他)
02-27 ホットスポット (The Hot Spot | 小鎮星熱點) 4-5
較早前,為了找一些是枝裕和版宛如阿修羅劇集(下稱「是枝版」)與原著關係的資訊,用了約30分鐘快播+跳播「掃瞄」了森田芳光的改編電影版(下稱「森田版」),不甚滿意,認為跟是枝版比較,高下立判。
前天終於把電影(阿修羅のごとく | 宛如阿修羅 | Like Asura)看完,覺得應該收回「高下立判」評語。電影版將故事濃縮到2小時多一點,以原著為標準審視森田版,在所難免,但不應該是唯一標準。說實話,電影拍得很不錯。
不過,本文還是主要站在批判的角度看森田版。看是枝版最大的感覺,不單是它那驚人的「忠於原著」,而是你會感到,是枝裕和跟向田邦子是心靈相通的,他很明白她對外遇和親情的複雜/一言難盡態度,而這是森田版欠缺的。所以在森田版中,四位姐妹對父親有外遇的憤慨較明顯,三妹四妹感情修好的處理也明確得多。或者可以說,森田版在處理外遇和親情的議題時,是比較「主流」的。
說森田版「主流」,另一表現在男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向田邦子不是什麼女權份子,但她對女人的地位和她們的自覺性還是比較「掙扎」的。在這方面,正如很多人指出過,相對於原著,是枝版「調高」了女人的自覺/自主性,而森田版則較傳統/保守,這尤其在二姐/二姐夫和母親/父親的角色中特別明顯。是枝版中,二姐/二姐夫的角色是最關鍵的,帶動了這一家的故事發展,也是拍得最出色的。相反,在森田版中,二姐夫的大男人和二姐的小女人味道濃得多。我作為觀眾覺得是枝版好看多了。
森田版另一缺點,是以商業電影角度處理了三妹夫(在片中是個諧角,接近怪茄),和二姐夫的秘書(角色加重了,曖昧關係的暗示強化了,角色更明顯是個攻心計的女人)。
最後一提,也是因為森田版未能完全掌握(應該說是不完全認同)向田邦子的觀感,故將母親站在父親外遇家外,被二姐偶然發現後暈倒去世這情節推到很後(在7集的原著和是枝版中,母親在第3集末段去世)。這或許令整個故事似乎更通順,但卻令母親這個角色在片中大部分時間是個無重要性的閒角,可有可無。
以英文寫的阿修羅評論不多,這篇可以一讀:
跟其他英文評論最大不同之處是,這篇通過比較原劇集,森田芳光版電影和是枝裕和版劇集,分析了幾代阿修羅的不同面貌。
他認為,與其說是枝裕和是在翻拍新版宛如阿修羅,倒不如說是他重新演繹向田邦子的原作。他保留了絕大部分原劇集的場景和對話,僅根據當代觀眾的口味對故事進行微調。而這些改動,主要是在新版中女性對自身的位置和價值有更多的自主和覺醒。
// (原劇集)中的男人有時可能會被迫採取守勢,但他們從來沒有理由質疑自己在等級制度中的地位。但在是枝裕和的版本中,情況並非如此:他賦予女性角色更多自主權,使她們不願默默忍受痛苦。 //
在這方面,二姐卷子的改變尤其明顯。相反地,作者對四妹咲子增強了自主意識不太認同:
// 最小的妹妹咲子在男友陣內的拳擊事業中扮演了更積極的角色,而不僅僅是享受他最終的成功。然而,是枝裕和讓這個角色變得更加自覺,卻也產生了一種矛盾 ...... 咲子稍微迷糊愚笨的行為,反而更容易讓人理解(這個角色)。 //
作者對森田芳光版電影不太滿意,認為編劇筒井ともみ的一些捷徑和遺漏令人遺憾。他指出這是阿修羅三個版本中核心內容最少的一個,也是最保守的一個。
01-01 毒舌大狀 (A Guilty Conscience)
01-03 山那邊的青稞田 (Barley Field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01-07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01-08 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 & 2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
01-09 奇幻世紀(世にも奇妙な物語)之模擬結婚程式
01-10 100%の女の子 | パン屋襲撃
01-11 阿修羅のごとく (宛如阿修羅 | Asura) 1-3
01-12 阿修羅のごとく (宛如阿修羅 | Asura) 4-7
01-14 Chiếc xe tải của bố (My Father's Truck)
01-15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
01-16 Barry Lyndon (亂世兒女)
01-18 Laissez-Moi (Let Me Go | 情慾出走的女人)
01-19 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
01-23 Close (親密 / 親陌)
01-25 我要成名 (My Name is Fame)
01-26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蒼鷺與少年 | The Boy and the Heron)
01-27 Mulholland Drive
01-30 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01-31 Miracol (Miracle)
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小發現,對其他人可能毫無意義。
是枝裕和版劇集宛如阿修羅(阿修羅のごとく),我看了3集(母親去世,劇情似是告一段落)就在FB寫了個觀影帖,認為「好得沒話說」,「是枝裕和回來了,向田邦子復活了」。看完其餘4集,再寫一篇,指出雖然整體而言是部佳作,但跟看完上半的興奮差得遠了。我指出後半的「招式」多少有點重複拖拉,且對三妹特別是四妹的角色塑造不太滿意,覺得像是電視編劇「加強劇情」的伎倆。
後來對照小說,結論是我不滿意的地方多是小說已有,是枝版劇集須負全責的,主要是將四妹的拳手丈夫的情節再添加了一段狗血擂台賽。
因為自己沒看過原劇集,所以完全忽略了剛發現的一個要點。根據維基百科,宛如阿修羅是1979年1月於日本NHK電視台「週六電視劇」時段播出之三集電視劇,續集於1980年1月之同時段播出,共四集。1999年,此劇發行同名小說。
原來當初劇集只3集,另外的4集是一年後的續集,向田邦子編的正續集劇本後來經中野玲子合寫成小說發表(據說略有改動)。這發現,對我心中的不少疑問提供了答案!
讀完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羅(李佳星譯,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注:這部「小說」,乃根據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羅電視劇劇本改寫的。我沒有看過原版電視劇。另,森田芳光後來改編的電影我只快速粗看了一次,並不特別欣賞)
重申我的閱讀動機,是因為看了是枝裕和的改編劇集,覺得絕對是佳作,但也有些地方不甚滿意,故萌生對照原著,了解「缺點」是原著已有,還是是枝改編後的產物。
先交代我不甚滿意的地方。全劇圍繞家庭和婚姻/外遇關係,看到後半,覺得「招式」多少有點重複拖拉。不過,更重要的是角色的參差。竹澤一家的角色設計,父母大姐二姐是向田邦子的強項,信手拈來即是好戲。三妹和四妹,我則主觀認為更多是她作為電視編劇的伎倆,或許令劇情更豐富更有看頭,卻拉低了整體成績。簡單地說,三妹的性格,又怪又複雜,覺得作為觀眾的我難以掌握/理解得好。至於圍繞著四妹的劇情,我嫌肥皂味太濃,乃是枝版劇集的最大缺點。
好了,談談原著。全書共7章,是枝版劇集也是7集。是枝改編版忠於原著的程度,令人咋舌,從全劇,到每章/每集,到具體情節和對白,讀原著,有時誤以為自己在讀是枝版劇集的劇本呢!由此可見是枝裕和對向田邦子的尊重,和對宛如阿修羅的鍾愛!
但改動還是有的。先談一個很微細但超多人討論的改動。在第6章,一直懷疑丈夫跟秘書出軌的二姐卷子,得知丈夫和部下要在旅館通宵工作後,像著了魔似的來到旅館前面呆站,誰知此時女兒洋子也來到現場......這幾乎是當年母親到丈夫外遇住所外呆望,卻遇上女兒卷子的翻版!當年,母親驚訝地看到也一臉驚訝的卷子,一直維持著歲月靜好的假面裝不下去,結果昏迷倒在地下,不久去世。而這次,卷子向女兒解釋為何到此的謊言,掩飾不了自己的狼狽,但女兒洋子卻像哭的一樣大笑起來,轉身逃走了。在是枝改編版,卷子帶著丈夫更換的衣物來到旅館呆站,遇見洋子,女兒代母親拿衣物進旅館,交給正在和秘書和其他部下奮力工作的父親後離開。
不少評論認為,是枝的改動,暗示下一代對婚姻/外遇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突破上一代的自我困境,是神來之筆。我對此無特別意見,不過女兒直面一直困擾著母親的傳聞,得知並非事實,那後來她(跟母親早前一樣)心神恍惚,在店內偷東西被抓,就顯得有點多餘。
另外,就是何謂「宛如阿修羅」。在是枝版中,到了最後,四姐妹樂也融融在老家醃泡菜,旁觀的二姐夫鷹男,跟三妹夫勝又說,她們(和所有女人)都是表面標榜仁義禮智信,卻喜歡講人壞話的神祗阿修羅,要勝又小心,姐妹們笑著質問他倆說了她們什麼壞話。其實這段在開心聚會上半開玩笑的點題,在原著中的第3章結尾(即母親葬禮後)出現,分別頗大。原著篇幅較長,口氣認真得多。且讓我引述原文:
安葬完母親的骨灰,一家人把恆太郎送回了國立的老家。
回家路上,鷹男不由喃喃地念叨一句:「簡直宛如阿修羅啊……」
「什麼?」
走在兩側的勝又和陣內轉過頭,一臉訝異地看著鷹男。姐妹四個在他們前面並肩走著,鷹男看著幾個女人的背影,說:「女人就是阿修羅啊。」
聽到鷹男似乎有感而發的話,勝又問:「阿修羅是什麼?」
「阿修羅是印度民間信仰一種的神祇,據說表面上標榜著仁義禮智信,但實際上氣量狹小,喜歡說別人的壞話,是憤怒和爭鬥的象徵。」
「所以也就是戰神對吧?」
勝又也向幾個女人的背影看去。
陣內重重地嘆息一聲:「阿修羅嗎……」
「男人完全不是對手啊。」鷹男說這句話時,四姐妹同時回頭。
「你們在說什麼?」
三個男人趕忙說:「什麼也沒說。」
四姐妹再度往前走。
「小心點吧。」鷹男壓低嗓門,另外兩人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沒有了「女人就是阿修羅」這段,是枝版劇集是如何結束第3集的呢?小說的第3章,其實題為虞美人草。追求三妹瀧子的勝又,到她工作的圖書館探望時,偶然拿起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並朗讀了開首幾句。後來,在母親的葬禮後,勝又向瀧子提及虞美人草的結尾,小說只簡單寫著:「近來只流行喜劇」。是枝版劇集第3集結尾,加長了關於虞美人草的結尾,在勝又說出「這個世界只流行喜劇」後,銀幕上打出書中相關的文字:
悲劇比喜劇偉大。
栗子或米飯?這是喜劇。
那個女人或這個女人?這也是喜劇。
英語或德語?這也是喜劇。
一切都是喜劇。
最後只剩下一個問題:
生或死?
這才悲劇。
順帶一提,阿修羅一詞其實在小說第1章已出現過。在劇集第1集中,一輛玩具車從丈夫的大衣口袋中掉出來,對丈夫出軌貌似不知情如常相處的母親呆呆把玩它一會後,突然出盡全力將玩具摔向紙門,令紙門破了一個洞(後來完全沒提起這事)。小說在此處做了這樣的描述:「短短一瞬間,阿藤(母親)臉上的表情宛如阿修羅般,充滿怨毒」。我讀著覺得頗奇怪的,因為,這段描寫似乎跟小說整體風格不甚配合。而由於只是文字描寫,是枝版劇集改以特寫母親悲憤猙獰的面部表情對應。
三妹滝子,讀書好,不愛打扮(小說中二姐夫鷹男兩次說過她可能是四姐妹中樣貌最出眾的),但性格內向孤僻,一直在圖書館工作,一直沒談過戀愛。這還不只,她也是個斤斤計較,討厭吃虧,好吵架的人。小說讓她被寡言被動但善良的勝又追求,好不容易兩情相悅,滝子卻又受肢體親熱恐懼所擾......當然,有情人最終得成正果,婚姻愉快,到最後變成四姐妹中最「正常」最幸福的人。但我作為觀眾,一直覺得滝子的性格設定太過彆扭,很難發揮。我知道很多人會不認同我的看法,這無所謂,在此只補充一句,劇集基本上緊跟原著設定,是枝裕和並無特別增刪。
至於四妹咲子,在我眼中問題嚴重得多,也是令劇集在我心中失分的主因。飾演咲子的廣瀨鈴(広瀬すず)已是第三次在是枝作品中出現,可知是是枝裕和器重的演員。至於咲子這個角色,不愛讀書,比較反叛的四妹,與拳擊新手(陣內)同居,生活拮据。後來拳手丈夫奪冠,一家風光起來,跟姐妹(特別是滝子)摩擦增多。不過好景不常,丈夫長期昏迷......這個人物設計,在一般劇集和電影經常出現,不成問題,問題在於咲子的造型過份亮麗,她的起落稍嫌誇張,跟宛如阿修羅整體不太協調。至於她空虛之餘,跟陌生男人發生一夜情,被他勒索金錢,但被滝子在陣內病房斥責,知難而退,這段實在有夠兒戲!
讀原著,我得出的結論是,大致跟是枝版劇集一致,但有重大差別。一是小說並無渲染她的容顏,二是情節雖也誇張,但較溫和。我說過,是枝版劇集驚人地忠於原著,在此出現一個重大(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不是刪減原內容,而是增加,且是略帶狗血的劇情。
增加的是那部分?小說中,陣內奪冠,兩人風光起來,但陣內開始視力衰敗,參加瀧子和勝又婚禮時更昏倒送院,到結尾也沒有清醒過來。是枝版劇集呢,他昏倒後貌似復原,且向更高目標挑戰。在劇集中佔了不少篇幅的萬眾觸目比賽中,他被重重擊倒,長期昏迷......
有點奇怪,這一重大改動,至今未見有人提到,更不要說評論了。
--------------------
附錄: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小發現,對其他人可能毫無意義。
是枝裕和版劇集宛如阿修羅(阿修羅のごとく),我看了3集(母親去世,劇情似是告一段落)就在FB寫了個觀影帖,認為「好得沒話說」,「是枝裕和回來了,向田邦子復活了」。看完其餘4集,再寫一篇,指出雖然整體而言是部佳作,但跟看完上半的興奮差得遠了。我指出後半的「招式」多少有點重複拖拉,且對三妹特別是四妹的角色塑造不太滿意,覺得像是電視編劇「加強劇情」的伎倆。
後來對照小說,結論是我不滿意的地方多是小說已有,是枝版劇集須負全責的,主要是將四妹的拳手丈夫的情節再添加了一段狗血擂台賽。
因為自己沒看過原劇集,所以完全忽略了剛發現的一個要點。根據維基百科,宛如阿修羅是1979年1月於日本NHK電視台「週六電視劇」時段播出之三集電視劇,續集於1980年1月之同時段播出,共四集。1999年,此劇發行同名小說。
原來當初劇集只3集,另外的4集是一年後的續集,向田邦子編的正續集劇本後來經中野玲子合寫成小說發表(據說略有改動)。這發現,對我心中的不少疑問提供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