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祝福香港(年末篇)

太座每天摺一隻紙鶴祝福香港,從去年6月9日到今天,共572隻(水晶盤內是去年的,紙盒內是今年的)。

我的參與,是在每張紙背寫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反中復港」等句語。


素無新年許願習慣,今天破例,但願新一年:

中共倒台

習帝慘死

香港重光





2020最後收件:「耶穌會教育/華仁」特刊

郵差竟然今天仍派信

竟然有我的信件

竟然是老朋友從香港寄來:

明周「耶穌會教育/華仁」特刊!

外地出生澳洲人口數據分析

有說,近年移民澳洲的以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為主,主要聚居於大城市。這說法,有沒有數據支持?另,我居住的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本算不算近年移民的熱門聚居地?布市的移民人口分佈有跟全國或雪梨/墨爾本不同之處嗎?

據2016年人口普查,澳洲全國常住人口中有26.3%在外地出生,當中仍以英國(4.6%)和紐西蘭(2.2%)為主,但中國已快速增長至幾與紐西蘭等同。跟2011年普查比較,紐西蘭出生人口增長3萬多人,但中國出生人口卻增加了19萬人。另一快速增長來源是印度,5年間增加了16萬人。相反,英國出生人口不升反跌,減少了1萬人。台灣(0.2%)和香港(0.4%)出生的澳洲人口在同期間分別增加了1.8和1.2萬人。

從數據看,移民的確比較集中居住在大城市。Greater Capital Cities中,32.8%人口為外地出生。但原來每個大城市的趨勢並非一致。大布里斯本(第三大城市)和大阿德雷德(第四大城市)的非澳洲出生人口跟全國數字接近,大墨爾本就高得多(33.8%),但仍不及大雪梨(36.7%)。

大雪梨外地出生人口中,中國已穩佔首位(4.7%),其次是英國(3.7%),印度(2.7%),紐西蘭(1.8%)和越南(1.7%)。大墨爾本的首5位也是這幾個國家,但次序是英國,印度,中國,越南和紐西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出生人口佔比也是大雪梨遠高於其他大城市。

大布里斯本比較特別之處,是中國出生人口仍偏低,只佔1.6%。相反,台灣出生人口不僅比例特高(0.5%),絕對數字(近1.2萬人)也是各大城市之冠。我曾說過,布里斯本「唐人鋪」一個特點,是台灣產品特別顯眼,有一家更叫「寶島」,估計超過半數貨品為台灣產品。所以,在布里斯本(特別在非留學生出沒地帶),你會發現廣義的「華人」人口遠較雪梨和墨爾本低,中台港人分佈也較平均。

(篇幅過長,在此打住。外地出生數字雖不等同移民或新近移民數字,要小心使用,但人口普查能提供的詳盡數據仍頗有參考價值。若有更有趣發現,會另開新篇討論。另,2021人口普查雖開展在即,詳細數據起碼要一兩年後才可公佈)


數據來源:.idcommunity - Community Profile

2020-12-17

雜評中國禁止進口澳洲煤炭

- 近日不少報導中國「似乎」「正式」禁止進口澳洲煤炭
- 與此同時,鐵礦價飆升,令澳洲礦商得益,打擊中國鋼鐵業利潤
- 澳洲是中國的鐵礦最大供應國,市場佔有率幾近2/3
- 煤炭和鐵礦,兩者看來沒直接關連,其實不然。
- 煤炭不僅是用來發電提供能源,也是將鐵礦在高爐煉成鋼鐵的重要投入
- 為了區分,前者稱為動力煤(thermal coal),後者叫焦煤(coking coal)
- 澳洲出口到中國的煤炭,其實以焦煤為主,故中國鋼廠現正受鐵礦價飆升和焦煤短缺的雙重打擊


- 中國在能源轉型下,煤炭供需緊張,非自今年始
- 今年中國預測要度冷冬,工業生產卻是火熱,兩者對煤炭作為能源的需求都會提高
- 本來就嚴峻的局面,加上任性禁止澳洲高質煤炭進口,對經濟和民生將有頗大打擊
- 當川普政府發動對華關稅貿易戰,中方懂得說,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雙輸。
- 到自己老羞成怒,發動對澳洲的貿易戰,這句話就忘得一乾二淨
- 中國或許希望澳洲下跪求饒後宣布勝利收兵,目前看來不太可能
- 貿易戰下,澳洲的確受一定打擊,但其他出口強勁(例如鐵礦),抵消不少,且得到全球聲援
- 中國發動貿易戰,對自己的衝擊陸續浮現,習帝可謂擲巨石殺敵卻砸了自己的腳

太多人該死未死

尤其這兩個!





當然,對香港存亡而言,林鄭死只會帶來短暫歡樂,於事無補,習才是關鍵所在。「習總不死,香港必亡」是我對香港未來最簡明的判斷!

喜歡那個剪裁?

幾年前在日本宇治人群中拍到一位絕世小美女。回來後,大幅剪裁原圖,得出勉強感滿意的圖一(大頭照)。今天試另一剪裁,得圖二(半身照)。

大家較喜歡那一個張照片?



當初不剪裁成半身照,部份因為避不開另一個人的一堆頭髮,見圖2右下角,覺得礙眼。另,剪裁成大頭照,比較冷感,較配合小美女的表情和目光

------------------------------

(加送)古色古香的宇治有個很後現代的京阪宇治車站:

2020-12-15

「食色」:越南四色麵條蝶豆花米粉

到越南區吃河粉前逛亞洲食品超市,竟發現一家此前未去過的。驟眼看,跟其他「越南舖」一樣,像是四五十年前開業裝修簡陋此後亦無絲毫改動只一直變老舊。但這家賣的東西甚有驚喜。這是我買回家的其中兩種。

一是綠(菠菜)灰(黑芝麻)紅(紅菜頭)藍(胡蘿蔔)四色麵條。

更厲害的是條條夢幻紫藍色蝶豆花米粉!

------------------------------



雖說胡蘿蔔有各種顏色,包括藍色,但包裝照片上明明是紅蘿蔔,何以製成麵條後會是藍色的?總不會是用較罕見的藍色胡蘿蔔做吧!

不過,無論如何,麵條本身沒什麼特別味道,而四種麵條的味道也幾乎沒任何分別。

結論:純是「食色」!

------------------------------

蝶豆花米粉同樣沒特別味道。但相較麵條,蝶豆花米粉在烹煮過程中會脫色。

好浪漫的煮麵水!

有條無賴?!

話說某天看到一張照片,拍某座孔子像,像的底座正側面都有名人題字。側面陰暗位那四個書法字,曾伯看到寫著:

「有條無賴」


不會吧?太不敬了吧!擦擦老眼再看,原來是:

「有教無類」


------------------------------

我向「有條無賴」致敬(11月15日,攝於布里斯本市中心河南岸South Bank)

2020-12-10

澳洲 天鵝 大使 親共

中共國欺壓澳洲,包括對澳洲酒加徵107%-212%傾銷稅,引來國際聲援,亦帶出一份「杯葛表」,詳列中資擁有的41個澳洲酒莊。

我不喝酒,本來沒什麼可補充的。不過,看到「杯葛表」中其中一家酒莊,叫Auswan Creek,我姑且說兩句。Auswan Creek由中資Swan Wine Group擁有,中文名字就叫天鵝莊。

說是107%-212%傾銷稅,但其實受影響的澳洲酒莊的傾銷稅都在160%或以上,唯獨這家據說在大陸甚受歡迎的中資澳洲品牌是例外,只徵收107%。

而Auswan(天鵝莊)的其中一款紅酒,叫Ambassador(大使),酒樽招紙上有個大頭照,對,就是一位大使,是個還活生生的澳洲前駐華大使,現為商業顧問,跟中國生意往來甚多,非常友好,經常在大小媒體為中共國說好話的Geoff Raby。

10月時,我寫過一篇短文《裡應外合,和好如初?》:「正當澳洲外長在東京出席明顯針對中國的日美印澳四方會談時,澳洲國內卻在上演另一台戲。曾任中國駐澳大使,中國重份量的退休外交羊傅瑩(姑且如此稱呼,與目前當道的戰狼區別),接受澳洲媒體書面訪問,推銷中澳改善溝通停止對峙重修舊好。而澳洲前外交官Geoff Raby隨即出來,贊同傅瑩看法,認為澳洲中國均應軟化立場,重啟關係。」

說到這位Geoff Raby,他經濟研究出身,勉強算是我的舊上司。90年代初我進入澳洲外交及貿易部下面的亞洲研究小組工作時,他剛卸任該小組的創組主管,升任部門內另一崗位,後來更曾出任澳洲駐華大使。11月時他出了一本題材很grand的書,叫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Australia's Future in the New Global Order,出鏡率比過往更高,不過政府沒有採納他的遊說,將小小的澳洲的將來,順服地置入中國的全球宏圖內。

2020-12-09

蘇利文(Jake Sullivan)/拜登團隊為香港發聲

- 拜登團隊國安顧問蘇利文為香港發聲 諾協助被迫害者尋找避難所

Biden團隊中,候任國務卿Antony Blinken被視為歐洲紳仕式外交人才,且亞洲經驗不多。所以,候任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可算是團隊中最高級別的China hand了。

昨天我不是推薦大家讀Bruno Maçães的Biden Thinks He’s Tough on China. He’s Just Complacent.(拜登自覺對中國強硬,他不過是自滿鬆懈而已)嗎?

這篇刊登在Foreign Policy雜誌的文章, 副題是The United States—from a combination of arrogance and ignorance—is preparing to tie its own hands on China policy(因傲慢加上無知,美國正準備在對華政策上自縛手腳)。

但作者自己上傳的版本,標題和副題跟“面世版”卻有點分別。標題是個疑問句:Is Biden Tough on China? Or Just Complacent?,副題則是:A response to Jake Sullivan(回應蘇利文)。可見,作者對候任Biden政府的批評,原本主要建基在近年Sullivan就中國問題發表的一系列文章和演講。簡單而言,作者不滿Sullivan/Biden對中國烏托邦式抗衡,忽略了危機的逼切性和出招搏擊的必要性。

但望這次Sullivan發聲,意味著他通過目睹香港被中共國殘酷摧毀,了解到:反擊中國,刻不容緩!

2020-12-08

拜登總統,反擊中國,刻不容緩

- Bruno Maçães: Biden Thinks He’s Tough on China. He’s Just Complacent. (Foreign Policy, 2020-12-07)

(可閱讀作者自己上傳的版本,標題和內文一樣,但副題從雜誌的“The United States—from a combination of arrogance and ignorance—is preparing to tie its own hands on China policy.”變成“A response to Jake Sullivan”)


Bruno Maçães這篇剛刊登在Foreign Policy的文章深得我心,道出了我寫不出的觀點。

我一直對Biden政府的對華政策沒有信心,原因並非他親共,也不全因質疑多邊聯盟或擔心他軟弱,而是總覺得他可能還未有意識到危機所在。或許你會問,有什麼我能看得到,但Biden及其他身邊猛人竟看不到的?那可能是意識到威脅已成”燃眉之急“與否。對拜登而言,美國滿身是病要醫治,地球環境壞了要挽救,這是他意識到的“燃眉之急”。但我親眼看著中共在短時間內摧毀香港,壓迫澳洲,威嚇台灣,除了感到極度憤怒外,也可以預見不久將來其他國家(甚至最終是美國)的命運。

Maçães文章的標題是“Biden Thinks He's Tough on China. He's Just Complacent.”,我譯之為“拜登自覺對中國強硬,他不過是自滿鬆懈而已”。拜登或許理解到中國是個競爭者甚至對手,但看來他相信通過美國對中國強硬,通過與盟國重新形成“全球自由秩序”,可令中共退讓甚至潰敗,威脅解除。他沒有意識到,中共的根本意圖是超越美國(及其盟友)後,全球都要磕頭下跪。在這方面,我覺得川普政府更能掌握危機所在。

用Maçães的話說,拜登的理念有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他寄望的,是讓中國的行為甚至中共政權產生變化。但這可能只是烏托邦式空想。川普更感興趣的反而是通過出招打擊中國,帶來權力平衡的變化。他可能不按牌理出牌,但某些舉措,更能帶來實際效果。

最後,我想引述Maçães文章的結尾段:“如果說中國的戰略家們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鄧小平外交政策指導思想”hide your strength, bide your time“的終結。鄧小平認為,中國需要的是韜光養晦,默默壯大其政治和經濟,待有朝一日能在各個全球實力層面,挑戰美國。江澤民總書記在2002年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報告中,預視一個 "20年的戰略機遇期",在此期間,中國將從與美國的良好關係中受益,使中國能夠集中精力實現經濟增長和全面現代化"。這個時期被縮短了幾年,關鍵的幾年。但現在,北京看來將獲得緩刑。"Biden your time" ,這句話連鄧小平都想不出來。”

換我的話說,就是“反擊中國,刻不容緩”!


(相關閱讀)
- Top general: U.S. losing time to deter China (Axios, 2020-12-04)
- Joey Siu: 5 Steps Joe Biden Should Take to Confront the China Challenge (The Diplomat, 2020-12-05)
- John Ratcliffe: China Is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No. 1 (Wall Street Journal, 2020-12-03)
- Nathan Law, Alex Chow: Mr. Biden, Keep the Pressure on Hong Kong (New York Times, 2020-12-02)

中國人

轉貼下面這篇,不為別的,只為這幾天一直在回想一個年輕時困擾我的問題。

小時候看很多粵語長片,凡是家庭倫理片,不管古裝時裝,總會出現家婆欺凌媳婦的情節。後來想想,覺得不解,家婆從前就是媳婦,被家婆欺凌,身受其害,怎麼自己成了家婆後,又會欺凌媳婦的呢?長大後將戲劇套入自己開始認知的世情,我的結論是,中國人並不從理念上反對歧視霸凌,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霸凌而已。中國人一旦有機會,歧視霸凌別人,做到足幹得狠,且很自豪。

王家軒: 
針對中國,台灣社會上常見一種「反共不反華」的論述,主張中國人、中華文化本身不壞,壞的是中國共產黨。因此我們反對中共即可,不用反中 
然後也有人反對這種理論,指出華、共是一體的,不可能反共不反華。 
剛剛在FB上跟一位離開中國之後回不去的維吾爾人聊天,聽到另一種說法。 
談到新疆集中營,我說了一句「中國政府的行為很可恥」。 他卻補充說:這不只是中國政府的行為而已,是所有中國老百姓共同的行為。 
他接著說,中共畢竟是一個政黨,遲早有垮的一天,政府會換人。但漢人的文化卻不會好了。漢人犯了罪孽。《論語衛靈公》中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漢人是做不到的,只剩下殘忍的性格與吃人的文化。

2020-12-03

同日生日 祝福周庭

我有三個生日日子,一個假的,兩個真的。假的生日有法定地位,真的沒有。

假生日,就是在我所有法定文件上寫的出生日期。50年代末,父母離開香港,北上支援祖國。我在廣東中山一所糖廠出生。幾個月大,父母帶著4個孩子經澳門偷渡返港。由於沒有出生證明,父母向政府“宣誓”我的出生日子。這隨口說的日期約比我的真生日晚半年。

至於真生日,一個是舊曆,一個是新曆。父母和兄弟姐妹記的是舊曆。我嫌麻煩,漸漸只記新曆。

生日,不論真的假的,舊曆新曆,都不慶祝。

今天,我的真新曆生日,只想在此祝福要在獄中過生日及往後一段長長日子的周庭。🙏🙏🙏

An urgent plea for action to save Hong Kong

Leaders of the free world, you are witnessing the brutal repression of Hong Kong by the totalitarian China. Hong Kong was once a thriving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entre, where the 7.5 million people enjoyed, under the promis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eedom and the rule of law. This changed abruptly in mid-2019. And in just over a year, Hong Kong has descended into a thuggish police state, governed by a cold-blooded leader armed with a harsh national security law imposed by Beijing. Hong Kong'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education system, the media, and the judiciary are crumbling. And democracy activists are being thrown to jail one by one.

History will judge you harshly if you do nothing and allow these to perpetuate right before your eyes. And if China succeeds in destroying Hong Kong, others will become targets, until eventually the whole free world will have to kneel before this totalitarian regime. Learn from history, I urge you, and do not let anything like the rise of the Nazis or the Soviets to repeat itself. Push back China and save Hong Kong, before it is too late.

(Photo: HK PolyU under siege, November 2019)

2020-11-30

Noisy Miner:樹林小惡霸休息有時


可以拿上面這張照片寫篇感人肺腑的小鳥守護死去伴侶文,但實情並非如此。

這種澳洲極常見的鳥叫Noisy Miner,短小精悍好勇鬥狠,比牠大得多的鳥類都會被牠騷擾驅趕。而由於都市化令樹林生態改變,為Noisy Miner的繁殖提供更有利條件,此長彼消,威脅各種鳥類間的生態平衡,故素來有聲音推動以捕殺(culling)降低Noisy Miner的數量,但到目前未有共識。

說回這兩隻Noisy Miners。發現牠們似乎有個習慣,會偶爾離開樹木找個地方休息甚至「小睡」一會。這兩隻就是正在隔壁家牆邊凹位小休「回氣」。不久後,牠倆飛走,重回牠們樹林小惡霸的生涯。

下面是兩張幾天前,Noisy Miner單獨來同一位置休息的照片:

藍色果子 Blue Quandong


可食用的植物很少是藍色的(原因太深奧我看了也未能覆述),除了藍莓和蝶豆花,大家未必能舉出更多例子。

圖中這果子是澳洲原生植物,叫Quandong,或Blue Quandong(因另有紅色品種),果味酸維他命c高但拿來食用並不普遍(主要是所謂土著野餐,bush tucker)。

它的中文譯名,可以是簡單的音譯如「框東」,但在大陸,據說曾經紅火/炒賣過一陣子,叫它佛螺菩提。原因?它的果核像核桃,人腦,也像佛珠,故曾有人拿Quandong核來做佛珠串。

2020-11-29

「中國通」還是「愛中國」不吃香了?

- The Economist: As China’s power waxes, the West’s study of it is waning - Can democracies compete with China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

幾個月前,經濟學人和澳洲公媒ABC不約而同報導,英國和澳洲學習中文人數近年正在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公眾對中國的觀感越趨負面,冷卻學習其語文/文化的意欲。另外,學中文難,投入高成績又不易見到,容易被其他「興趣」取代。

經濟學人最新這篇,寫西方對中國研究同樣失去學習熱情。文章結尾認為,政府及企業若沒有足夠的中國通提供意見,肯定會出現失誤(If there are not enough Sinologists to guide them, they will surely make mistakes)。這說法,當然不會是全對或全錯,但政府及企業,真的需要更多中國通嗎?

近年在討論美國對華政策時,常有一個觀點,說中國通的影響力逐漸不及不專門研究中國的對華鷹派。這觀點我認為也是半對半錯。對的部分是鷹派佔了主導,不太對的,是中國通不吃香了。

其實,西方人學中文/研究中國,因語言和文化差異大,中文難學難精,投入超高「實際收穫」未必成正比。所以,持之以恆成為中國通的,多多少少有個「愛中國」的前提。西方對中國漸趨反感,學中文/研究中國自然也會減少。相比之下,日本的文化軟實力輸出非常厲害,西方「愛日本」一直在上升,故學日文/研究日本也隨之增加。

所以,與其說「中國通」漸漸不吃香了,不如說,「愛中國」漸漸不吃香了。君不見,在美國對華領域中,近年出現了Matt Pottinger(博明)和余茂春兩位風雲人物,他倆都是中國通啊。所不同的,是他們都是鷹派中國通,重點在「鷹派」。

2020-11-28

我的光時旗!

等呀等,等呀等,昨晚終於收到訂購的光時旗。先在家中拍幾張。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Fuck CCP!

2020-11-27

民主國家應相互支持,反擊中國的分而治之戰狼式威嚇

- The worrying precedent in China’s quarrel with Australia - Democratic countries should co-ordinate responses to pressure from Beijing (Editorial Board of the Financial Times, 2020-11-26)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and Canberra is much more than a bilateral affair. It demonstrates how a more assertive China is now seeking to intimidate nations that are a long way from its shores, by resorting to a bullying style of “wolf warrior” diplomacy. The treatment of Australia sets a worrying precedent ...... Democratic countries should watch this conflict closely and be prepared to support each other in pushing back against Chinese pressure. Without such co-ordination, Beijing will be encouraged in its efforts to divide and rule, inflicting re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amage on democratic countries that defy its will. 
(金融時報編輯委員會)中國與澳洲關係的迅速惡化遠不止是個雙邊事件。它表明了一個更加強硬的中國現在如何通過霸凌式"狼戰"外交手段,試圖威嚇其他國家。對待澳洲的做法開創了令人擔憂的先例 ...... 民主國家應密切關注這衝突,並準備好相互支持,反擊中國的壓迫。沒有這種協調,北京就會變本加厲,通過分而治之,對違背其意志的民主國家造成政治和經濟損害。

2020-11-26

重點應對中國,刻不容緩!

(節譯Foreign Policy雜誌今天的China Brief供大家參考) 

拜登團隊將如何處理中國? -- 將北京置於外交政策議程的非優先位置,對新一屆美國政府而言將是危險的錯誤 
拜登的新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比川普任何時期組建的團隊要專業得多,經驗豐富得多。但有一點令人擔憂的是,他們的經驗--以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興趣--反映了已成過去的地區政策重點。 
這團隊擁有豐富的華府經驗和中東專業知識,但其中國閱歷相對有限。在中國成為美國自蘇聯以來面臨的最大和最棘手的挑戰之時,這就帶來了問題。 
誠然,拜登團隊不會誤信通過從東亞撤退會令中國成為良好國際公民。但是,當新政府希望重建華盛頓在盟友中的聲譽,及試圖挽救伊朗核協議時,將中國列為第二或第三優先的誘惑確實存在。 
降低中國的優先級別(deprioritizing China)--或更糟糕的,試圖跟中國達成某種大妥協交易(grand bargain)--將是危險的錯誤。中國的野心發展方向,在它如何打壓澳洲可見一斑--要求澳洲停止資助所謂的反華研究,停止保護澳大利亞人(包括在中國出生的公民)免受北京脅迫,並向自己的開放社會施加壓力,不要談論中國的人權侵犯行為。 
這些,也將是中國對中美之間任何長期交易開出的條件--不僅僅是結束美國在東亞的勢力,更要美國主動放棄在國際推廣民主。其他中小國家也面臨類似的壓迫,就如中國駐瑞典大使所說,"對於我們的敵人,我們有獵槍"。 
中國認定美國是其建構非自由開放全球新秩序的主要障礙,這種信念不可能消失。而這亦應是美國在任何議程上的優先考慮重點。

我一直擔憂的,也正正是Biden政府deprioritize China的可能性。對Biden新政府而言,內政可能是當前急務,重於外交,而中國也未必是它的外交議程第一重點。 

另,文中沒有提及,但更值得Biden政府及國際社會警惕並反擊的是,中國如何在短短年多時間,辣手將本是全球最開放自由的大都會香港打壓成今天的死寂之地。今日香港,明日會是其他國家和地區!能不將應對中國放在外交首要位置嗎?

在澳洲,體育重於一切!


'The whole city was gridlocked': Brisbane heaves as fans allowed back en masse

當今年3月武肺從中國擴散到全世界,澳洲亦已出現確診時,女子T20板球世界盃決賽正要舉行。究竟在可容納近10萬球迷的墨爾本MCG球場進行,風險會否太大?又或是,如此重要的賽事,若受限制實太可惜?更何況,這次決賽,太有機會刷新2019年女子足球世界盃決賽,9萬多觀眾的紀錄呢!結果,事與願違,冒險入場人數略低於9萬,決賽3天後世衛宣佈武肺為全球疫症(pandemic)。但可告慰的是,9萬聚眾當時未有帶來武肺在墨爾本蔓延。

來到11月,昆士蘭雖已有一段頗長時間確診歸零,社交距離限制仍硬性推行,譬如體育賽事入場,只能限在一半以下。不過,州際欖球賽決勝局即將到來。州際欖球賽(昆士蘭對新南威爾斯),素來是昆士蘭人最狂熱捧場的運動,今年昆州陷於低潮,評論甚至認為今屆昆州隊是歷來最差勁的一支。幸好,早前雙方各勝一場,第三場決勝局將在昆州首府布里斯本(即我居住之地)舉行。巧合地,一直處理疫情非常審慎,封關極其嚴厲頂住各方評擊的州長,竟在賽事前夕「依科學判斷」取消入場限制!結果,近5萬球迷(即接近滿座)入場打氣,昆州爆冷勝出,舉州歡騰!賽事完結已一星期,看來也是沒有引致疫情復發。

在武肺大時代下,澳洲3月的板球賽和11月的欖球賽賽事,分別創下宣佈全球疫症前後的體育賽事入場世界紀錄。在澳洲,體育的確重於一切!

2020-11-21

杜煥南音數碼修復

香港中大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最近將其中國音樂資料館收藏的南音開卷唱帶(Open-reel Tapes)修復及數碼化,目前已上傳了杜煥演唱,何臣伴奏的《客途秋恨》,《歸家憶郎》和《男燒衣》。







------------------------------

(2020-12-16)唐藝軒剛上傳杜煥1974年4月16日,於香港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演唱《客途秋恨》和《男燒衣》的珍貴錄音:





“巨蜥” Lace Monitor

澳洲郊野頗常見的一種“巨蜥”,Lace Monitor。雖叫巨蜥,這隻就談不上“巨”,估計長一米多而已。

2020-11-18

國安法與澳門GDP數字遊戲

人渣李家超話,澳門在2009年立國安法前,GDP是1714億澳元,到2019年已是4346億澳元,言下之意是有了國安法,聽聽話話,一樣可以高度繁榮快速增長。

這種粗疏的「讓數字說話」,其實幼稚得很,經不起任何分析。澳門這種單一依賴賭博/旅遊的小型開放經濟,GDP注定大起大落,武肺下更只能斷崖式下跌。又無料又要牙擦擦的人渣李,引述數字前,怎麼忽略了賀特首幾天前在施政報告中,預測今年全年GDP將萎縮60.9%?要玩數字遊戲的話,也可以說澳門立了國安法後,經濟停滯不前,因為2020年GDP,將會退回2009年水平啊!

2020-11-17

關於港人與Trump,我有話要說

Trump敗選,不單是美國,更是世界之福。

但面對極權中共崛起,四處作惡,扼殺香港,Trump政府近期的制中政策有值得支持部分,懷疑Biden會否延續對華強硬立場,亦非無因。

對不少港人在水深火熱中,狂熱擁Trump,我不同意但能理解。香港走國際線手足,理應努力讓Biden新政府清楚香港之危,港人之痛,將抗衡中國列為重點政策刻不容緩,甚至不妨向Biden表明,很多爭取自由民主的各地華人,對他的對華政策目前的確嚴重缺乏信心。

On Hongkongers and Trump, I have this to say.

Trump's defeat in the election is not only a blessing for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for the world.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rise of a totalitarian China, which is harming global interests everywhere, and is strangulating Hong Ko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recent policy of confronting China has elements which warrant our support. And it is not unjustifiable that people doubt whether Biden would continue this tough stance on China.

I disagree with, but can understand, many Hongkongers' fervent support for Trump in the midst of such a crisis in Hong Kong. Hongkongers a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advocacy front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let the new Biden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 the dangers Hong Kong is facing and the pains Hongkongers are suffering, and make confronting China a priority policy without delay. It might even be a good idea to make it clear to Biden that many ethnic Chinese who strive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currently do have a serious lack of confidence in his policy towards China.


-----------------------------

(就上述觀點的一點補充)

Trump從來不是中國鷹(China hawk),而是貿易鷹(trade hawk)。他對自由民主等所謂普世價值並不關心,對極權國家包括中國不特別反感,對極權領袖包括習近平能行使的專權更是有點羨慕。

但他在國際貿易問題上很鷹派,很單邊主義,認為美國總是被佔便宜,是吃虧的一方,對此他要運用國力,扭轉局面,為美國爭取利益。所以他上場後發動多次貿易戰,有對NAFTA夥伴的,有對其他國家包括盟國的,當然也在2018年初對中國發動以關稅為主要武器的貿易戰。

美中貿易戰,盟國向來並不贊同,拒絕加入,即使口頭的支持也極冷淡。美國國會抗中意志較Trump強得多,將他發動的關稅戰視之為制衡中國的一環,故普遍支持。這解釋了為何國會因應中國打壓香港,果斷推動支持香港相關法案時,Trump卻態度曖昧,甚至盛傳他曾考慮為保貿易協定不惜犧牲香港。因為他要的,是貿易利益,不是抗中護港。

這一直到2020年有了基本變化。貿易協議簽訂目標大致達成後,武肺肆虐,中國戰狼大舉出擊,且在香港推行滅絕性的國安法,令他對中國取態有變,放手重用Pompeo團隊,對中國推行明確的制約性的戰略。這改變,是他理念上的突破,還是只是覺得在疫情失控經濟衰退下,抗中對爭取連任有利,不得而知。總之,在中國扼殺香港過程中,美國起了一定反制作用(在此不作詳細分析,但請參考提防「重啟中國」的誘惑)。

這就是我既慶幸Trump敗選,又認為他的對華政策有值得支持和延續之處,並理解不少港人水深火熱下視川普為救星的理由。

竹節蟲夜訪

昨夜訪客。跟那披搭用舊恤衫對比,可知這竹節蟲/stick insect有多大。

2020-11-16

草草寫兩句RCEP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了8年,協議文本也已定稿了一段時間,不過直到昨天簽署後才公開。正式簽署協定,可算既是新聞亦非新聞。

RCEP,姿勢遠高於實際,但姿勢也不見得有多高。沸沸揚揚,說什麼協定涵括了幾多人口,多大GDP/貿易額,有何地緣政治含義。不過幾天,就會被淡忘。

國際貿易,從工業產品貿易到更具爭議的農產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市場准入,標準,知識產權,企業權益/政府行為,越來越複雜,負責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組織也從GATT(關貿總協定)過渡到WTO(世界貿易組織)。但也正因如此,取得全球發達及發展中國家共識,越來越難,WTO終至無以為繼,Doha Round實亡但名存。

本世紀之初,各國還在高舉自由化旗幟,全球多邊開放不成,那就志同道合,搞區域多邊甚至雙邊協議好了。20年來,這類簽訂了的協議不計其數(亞洲第一例是2002年的日本-新加坡雙邊協定)。就以RCEP內的澳洲為例,它跟其他東盟10國早有自由貿易協定,跟中日韓紐也各自有雙邊協定,唯一跟印度沒有相類的,但印度又退出了。所以,除非RCEP有較突破性條文,對澳洲而言,只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東西而已。

RCEP,是東盟發起/主導的談判,較照顧發展中國家利益和開放能力,野心較低,簽訂了也不太可能有任何突破性東西。相反,本由美國推動的TPP,野心大要求高,較難吸引區內發展中國家同意。川普這種以美國利益為首要的單邊主義貿易鷹派,自然沒有耐心糾纏下去,故放棄TPP,轉向跟各國個別發動貿易角力。

說WTO/Doha Round名存實亡,貿易自由化到了今天何嘗不是如此?多一個所謂自由貿易協定又如何?如前所述,澳洲跟中國早已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中國以貿易為武器,打壓澳洲出口產品,還不是一招接一招,層出不窮?

蒼蠅 喜鵲

識破了假扮蜜蜂的蒼蠅!




澳洲的Magpie中文譯做喜鵲,但牠跟在其他國家常見的喜鵲樣貌很不一樣。

澳洲喜鵲,長相強悍無「喜」感可言,跟本地的烏鴉和屠夫鳥很像樣,只是顏色有顯著不同處而已。

另外,每逢8-11月,澳洲人聞喜鵲喪膽,因為這幾個月喜鵲在樹上築巢和養育幼兒,保護性特強,對「外敵」試圖入侵必主動攻擊,任何人經過樹的範圍都會成為被追逐啄擊對象,後果可大可小。

騎車的人(包括郵差)尤其危險,因為被啄劇痛時,單車可能失去控制引致更嚴重傷亡。

2020-11-10

生生不息

新樹在老樹的遺體內冒出,茁壯成長。再仔細看,新樹其中一枝被斬掉,斷口處,新新枝葉又出來,生生不息。

2020-11-06

反中復港 2020-11-06



------------------------------

(拍攝地:Mount Coot-tha山頂觀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