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收到了!

PChome全球購物訂的書今早到達。用香港俗話講,快過打針!

事有湊巧,早前從Amazon Market Place訂的Jackson Browne也於今早到手。現在只剩Kempff的Goldberg Variations還在途中。 (補記:12月10日收到)

----------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的書腰有這麼一句(應該不是侯本人寫的吧):

不需讀文言文 輕鬆看侯文詠再現《金瓶梅》的高潮迭起

我不是要講“高潮迭起”,你已經心領神會了。我要講“不需讀文言文”,暗示不用讀原作,讀此書就等於讀過《金瓶梅》了,跟吳淡如當年為讀者讀《紅樓夢》異曲同工!

- 曾堯角落:怎樣才算讀過《紅樓夢》?
- 曾堯角落:為讀者讀紅樓

(不雅度2級) 好可愛唷! 是草尼馬耶~~~~

(我應該沒在這裏用過草泥馬三個字。我覺得這詞既不有趣,也不具諷刺性)

話說計劃明年去台灣一趟,當然先要做點功課。在背包客棧看到一篇新竹南園(漢寶德的傑作)的住宿體驗篇,於是順著連結到了原文的部落格,原來屬於一位可愛度十足美到不行跟老公甜蜜蜜的女生。

美女當前,色心大動,於是去她的文章列表,看看還有甚麽文章值得讀讀的。有,花蓮旅遊系列,最新一篇,講王將壽司,興趣不大。下一篇,當我們遇見草尼馬...

真的,假的?我的馬呀!

好可愛唷!
是草尼馬耶~~~~

其實這次來花蓮
最大的使命
就是要來看草尼馬滴~

《色,戒》 《情誡》 殘酷之美

網友說A Short Film About Love也是他的至愛,甚喜。特重登舊文以茲紀念。

(2007-07-30) K Blog: 《色,戒》 《情誡》 殘酷之美


《色,戒》洋片名叫《Lust, Caution》,參加威尼斯影展後,9月28日公演。影片不論宣傳海報或預告片都顯得平庸無特色,但我對李安還是滿有信心的。張愛玲的《色,戒》是否真的無法成功改編為電影,928自有分曉。但我相當肯定,在芸芸華人導演中,李安已是担此重任的最佳人選。

原著和電影都叫《色,戒》,不期然令我想起我最鍾愛的電影,奇斯洛夫斯基的《情誡》,它的英文片名叫《A Short Film About Love》,而《色,戒》不也是一部關於愛情的短片?

《色,戒》也好,《情誡》也好,講的都是那種天真的、虛妄的,瞬間化為灰燼的,以生命為代價的單方的愛。

----------

於是,我又重看《情誡》,但看的是原版,即《十誡 第六誡》。

----------

其實,幾近個半小時的《A Short Film About Love》不能算是「短片」,且已是《十誡 第六誡》的「加長版」。

兩個版本,除長度不同外,結局也有異。故事大概講的是孤僻青年迷上窺看住對面樓的浪蕩熟女,日久生愛,不忍再觀看熟女與男友們的性愛。當他大胆向她承認窺看並表白愛意後,卻遭熟女男友飽以老拳。由於出於好奇或對青年的好感,熟女與青年約會。青年滿腦子是愛,但熟女認為沒有所謂愛的存在。熟女帶青年回家,並為他「上一堂課」,青年受不住肉誘而早洩,熟女說:看,愛不過如此而已。青年心靈受創,返家後割腕自殺...

原版本結局:熟女懊悔,青年出院後重返工作崗位,並對來看他的她冷然地說:我不再窺看你了。

加長版結局:電影重心轉向懊悔不已的熟女,以開放的結局告終。


我在關於本片的網頁中表明,我偏愛「加長版」,原因是它强調了熟女因對愛的不屑而傷害了青年。懊悔又有何用?人世間的愛不是實驗,不能重頭再來。一個決定,旣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

----------

止庵說,張愛玲的小說,有一種「殘酷之美」。簡而言之,他認為張愛玲寫無辜者有種很徹底的、不留餘地的態度。這種寫法,其實是包含了人間和俯視人間的兩種視點。從人間視點出發,她寫出人物的願望,也認同他們,承認人生的價值。但她同時也以俯視人間的視點出發,點出這種價值的虛妄和非終極性,因而也可算是人生無價值。但他也指出,張愛玲後期的小說,「殘酷」趨淡,或點到即止,而「蒼凉」越濃。

其實,從某一個角度看,《色,戒》也是一本非常殘酷的小說。王佳芝因一念之愛,壞了大事,賠上性命。易先生逃脫後,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统统槍斃了」。止庵說得好,本來是女主人公,最後卻只成了"统统"之一。

----------

如果說,《情誡》蒼凉,那《十誡 第六誡》就殘酷得很了。用導演自已的話說,《情誡》的結局,提供的是開放的可能性,甚麼都有可能,儘管大家心裹明白其實甚麼都不可能。

《十誡 第六誡》的結局呢?奇斯洛夫斯基認為它更貼近人世真象:青年從此不再窺看熟女,也多半再不會窺看其他任何人。熟女傷害過他,他將來也許會同樣地傷害別人...

一個純情青年就此「死去」。

那有所謂愛的存在。

----------

出色小說改編為出色電影的例子頗多,希望《色,戒》會是其中之一。

但由出色電影改編為出色小說,有過這樣的例子嗎?我深信,《十誡 第六誡》的故事和急轉直下的結局,若由高手執筆,可被改編成一篇很棒的短篇小說。

觀讀聽流水帳 10-11-28

觀影:

中村義洋 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魚的故事

(未讀伊坂幸太郎的原著,不過看來仍是他的慣技-天馬行空的故事,切割的時空,最後為你重新將片段組織起來。老實說,電影只是中下等貨色,看的,不過是伊坂幸太郎的故事)




讀書:

许倬云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

- Google Books:我者與他者

朱天心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 張大春對談朱天心《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一) (二) (三)

Sarah Susanka More Not So Big Solutions for Your Home

- The Not So Big House


聽樂:

2010-11-27

感恩?!

我對感恩節的來龍去脈一知半解,借此機會自我教育一番。

- 維基百科:感恩節 | Wikipedia: Thanksgiving (英文版比中文版和諧得多)

- Judy Dow (Abenaki) and Beverly Slapin: Deconstructing the Myths of “The First Thanksgiving”

- US State Department: Thanksgiving Day a Time for Reflection, Gratitude, Sharing - American tradition rooted in 1621 New England harvest celebration

-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Harvest Ceremony - Beyond the Thanksgiving Myth

-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American Indian Perspectives on Thanksgiving (For Teachers Grades 4-8)

- LEARN NC: Teaching about Thanksgiving

- Aaron Huey: The Myth of Thanksgiving and the Legacy of Manifest Destiny

----------

感恩節由來的主流和諧版:“上帝”的賜予──感恩節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 ... 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幹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佈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睠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懮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只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 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LEARN NC: Teaching about Thanksgiving:

Having heard about the peaceful Thanksgiving meal, students often think that relations between colonists and native people were, on the whole, very fair and friendly and that the first Thanksgiving ushered in a period of peace and good relations that lasted indefinitely. In reality, of course, the 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Europeans and Native Americans is not so rosy and students must understand the role of European disease, unkept promises, cultural conflict, and disputes over land and resources in defini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between Europeans and American Indians. As the “Harvest Ceremony: Beyond the First Thanksgiving” article from the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makes clear, the relative peace between the Pilgrims and the Wampanoag began to deteriorate as early as the 1660s, resulting in war by 1675. While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celebrate the period of peace and mutual aid, they must also understand that the first Thanksgiving story is but one small piece of the long and often tragic hi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native people and European colonists.


戀戀東清灣:感恩節:歷史的虛偽與矛盾

感恩節是美國民俗上一個重要的節日,當美國第一批抵達美洲大陸移民幾乎無法在新環境的嚴冬存活下來的的時候,印第安人適時提供這些移民食物與庇護,並教導他們耕作與狩獵技巧,讓這些移民得以存活,為了感念印地安人及時的援助,於是於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訂為感恩節。看看美國的拓殖史與北美原住民的現況,你會發現這個節日一點也沒有感恩的味道,更是白人把災難帶給北美原住民的開始。

當新移民像擋不住的潮水般,一波接著一波湧向新大陸,耕作與居住的土地不足,於是與原住民之間產生爭奪土地的糾紛。再加上新移民要原住民放棄基督教觀點的「野蠻信仰」,兩著之間的衝突日漸增加。一直到美國政府要向西部大舉拓殖時,到最後竟然演變成白人為了爭奪土地,於是對北美大陸的原住民進行大規模系統式的種族屠殺。

----------

- 魚之樂:感誰的恩?

- 我眼中的世界:感恩节话感恩:我们应该感谢谁?

2010-11-26

生菜包惹味韓風烤牛肉

太座從網上韓國得意妹學來韓式烤醬的做法,隨即實踐一番。

HiT at Manx

今天兩口子嘆High Tea,算是慶祝賦閒七週年。



Manx位於Hamilton區的Portside Wharf

2010-11-25

澳英板球(Cricket)大賽開戰了!甚麽,你毫不緊張?不可能吧!

開玩笑而已,不喜歡板球的人何止億萬。

不喜歡板球的人,常說一場賽事,一連5天,從早到黃昏,十幾個傻瓜站在場上,大部分時間有姿勢無動作。而且不是lunch break, 就是tea break,悶出個鳥來。

(澳英Ashes板球賽,採5場3勝制,即最多比賽25天!)

你們可能不知道,一場球賽從早到黃昏一連5天,雖較其他球賽賽事長10倍以上,但還是經常不夠時間分勝負!跟其他球賽一樣,板球也有和局這回事。但所謂和局,一般不是分數相同(或然率非常低),而是“未能分出勝負”。

你既不喜歡板球,在此不花太多時間解釋球例。總之板球賽,是要經過特定的攻守程序,在完成程序的大前提下以分數定勝負。所以,一場賽事可以不用5天即完結,但也經常會出現不夠時間完成特定的攻守程序,成和局!5天?還不夠長呢!

怎麽,還是無法勾起你對板球的興趣?那麼,我也不勉強你了。我要全神貫注看電視直播。

放假拿加班費

金融海嘯,歐美政府破產,要靠大幅減支加稅讓這一代和下幾代填平財政黑洞,自然怨聲載道。

今早讀The Wilson Quarterly的一篇blog文-Budget Austerity? Ha!(財政緊縮?哈!)-編者提到某些國家還存在一些非常慷慨的社會開支,其中包括澳洲的Leave Loading。

Leave Loading是甚麽?簡單說就是澳洲公營部門員工放年假的時候,拿到的人工會比平常上班時高,一般是百分之十幾。何解有此著數?從眾多網上問網站得知,應該是60年代工會勢力鼎盛時為公務員爭來的“權益”-放年假時,你不可能靠加班拿額外人工,收入會比平時低,需要靠Leave Loading調整...

我90年代上半當過公務員,享受過Leave Loading。當時是新移民,不知Leave Loading為何物。問同事,他們可能也不甚了了,較流行的說法,大致如此:放假,不是要比平常花更多錢嗎?平常人工夠平常支出,假期支出就要靠Leave Loading幫補了。

時至今日,Leave Loading依然存在。某州政府企圖廢除,但遇到很大阻力。老實說,Leave Loading雖聽來荒謬,一旦定下來後,其實不過是公務員總年薪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假設每年一個月假期,而Leave Loading是12%的話,那麽,Leave Loading金額佔年薪1%,如此類推),要廢除,等於要公務員減薪。以今時今日澳洲的財政狀況,實無絕對必要。廢除Leave Loading,但在薪金相應調升,比較說得過去。

(當然,公務員是否人數過多,薪金是否過高,大可辯論。但這是較基本的社會政策考量,不應跟Leave Loading等枝節問題混為一談)

2010-11-23

【盛世中國】 做法妥善 皆大歡喜

明報即時新聞網 趙保外就醫 學者稱下台階

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王友金表示,案件反映,中央政府及內地法院都知道一審判決太荒謬,而為找下台階,批准無重病的趙連海保外就醫,屬於寬容處理。

王友金說,內地司法制度仍然不健全,以這種政治方式結案,糾正了法院的錯誤,他形容做法妥善,結果是皆大歡喜。

到底誰的做法妥善?誰跟誰皆大歡喜?學者自有獨到看法。個人還是覺得日前何清漣的觀點很有見地:

趙連海冤案表明中國人在法律框架內維權之路目前已走到盡頭。 ... 我之所以做出這一判斷,完全是基於近年來維權活動的目標與行動框架來考慮的。中國的維權運動有兩大特點,一是將行動限定在中國憲法框架內(儘管我認為那《憲法》存在種種問題),二是遠離政治敏感問題,主要涉及民生。考慮到英美法律體系的完善就是通過案例法的積累所達成,我對中國近年的維權運動設定了一個觀察點,即此起彼伏、事由各異的維權能否與中國政府之間形成制度性反饋。因為不管哪種形式的維權,如果勝利的結果僅限於部分改善了受害人的處境(如鄧玉嬌案件),卻未能引起立法、司法乃至某種制度的改變,這種量的積累所產生的影響不僅有限,也非常脆弱,一次政策上的倒退就可以讓這些積累化為烏有。

與其他維權案例相比,趙連海陷身其中的結石寶寶案既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也觸碰到政府政治責任的底線、加上國內輿論的一度積極介入與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從各方面來說,它本身原應成為最能夠產生制度性反饋的維權案例。 ...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案件,最後趙連海卻從「指控罪犯的人」變成了「罪犯」。

按目前事態發展,這個“做法妥善皆大歡喜”的可能結局,不過就是國家機器依法判決無可爭議,罪犯認罪服判不提上訴,國家寬大容讓罪犯保外就醫。

趙連海得以免受過長的牢獄之苦,對他對家人對關心他的人來說總是好事。不過,當年趙連海甘冒風險,為結石寶寶案奔走維權,心中自必有一團正義之火,希望為國人爭取公道。這次結果,我估計,他也會無奈感到“在法律框架內維權之路目前已走到盡頭”。

【盛世中國】 依法判決 認罪服判 不提上訴 保外就醫

AM730 司法機關受理 趙連海申保外就醫 (2010-11-23)

新華社凌晨報道,內地毒奶粉受害人家屬趙連海(左圖),因尋釁滋事罪被判入獄兩年半,在昨日上訴限期前,未有提出上訴,司法機關則受理趙連海保外就醫申請。曾去信法院求情的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認為,這次藉申請保外就醫以換取趙連海放棄上訴及解聘律師,並非堂堂大國所為,又指中央受輿論壓力,才與趙連海達成枱底交易,劉將就此繼續去信中央反映。在消息未公布前,趙連海及其家人突解聘代表律師李方平、彭劍,兩名代表律師深感錯愕、震驚。

有關報道凌晨近1時在香港發稿,指趙連海未有在昨日上訴期滿前提出上訴,故一審判決生效,又稱趙連海在宣判後表示認罪服判。另外,司法機關已經受理趙連海的保外就醫申請。報道引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3條,尋釁滋事罪最高判監5年,負責審判的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是按趙連海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法作出判決。

連日來為趙連海奔波的律師李方平及彭劍,在昨天案件上訴期限屆滿前,再到北京大興區看守所求見其當事人一面,詎料兩人離開看守所時,竟透露看守所轉交聲稱是趙連海的親筆字條,「就我本人一案現解除與律師李方平、彭劍的辯護代理關係」,下款有趙的名字及蓋上一個手印,日期則為「2010年11月17日」。彭劍在社交網站Twitter昨更新留言,稱對趙紙條內的簽名真偽存疑。

兩名律師收到消息後,即趕往趙的妻子李雪梅寓所,寓所附近續有十多名警察及保安員駐守,不准傳媒接近趙家。李方平事後向傳媒展示由李雪梅給他的「解僱信」,內容同樣簡短地表明解除委託兩名律師。李方平形容李雪梅的無奈,「她……也是一種苦笑吧,拿著這張紙,她說情況可能你也知道了……」李方平與彭劍均對事態發展感震驚,李方平更相信趙家受著當局壓力,「在這個個案中我們看到一些就是不合乎法治的現象,我們也是很焦急……」又無奈地表示,「我們希望就是這個國家會更好」。

趙連海的上訴書上周末雖已郵寄到法院,但因趙的紙條列明早於上周三已解聘律師,上訴書恐已無效。李方平指,看守所未有透露趙是否另行託人或自行提出上訴,甚至已放棄上訴,開始服刑,故也無法估計往後發展,但李、彭兩人仍很關心趙家情況,又引述看守所表示,趙連海已於本月12日恢復進食。

2010-11-21

觀讀聽流水帳 10-11-21

登登登凳 ... 闊別已久的文化消費週記,載譽重來!
(下面是歐遊歸來一個月的總整理,篇幅較長)


觀影:

- 這個男人不太爛

- 竊聽風雲

- 東邪西毒終極版

讀書:

- 人間失守 人間失格 人間失語

- 笑,否則死!

- 人間失格:自稱不配為人的太宰治

- Philip Zimbardo: Why ordinary people do evil?

- 《蒼涼的獨白書寫 寒食帖》讀後有感

Bill Bryson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哈哈,強如Bill Bryon,也不能令我這個讀者覺得周遊英倫值得一試)

Reza Aslan No God But God - The Origins,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Islam

Leonard Mlodinow The Drunkard's Walk -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
(Mlodinov的文筆稍嫌平板)

乙一 被遺忘的故事
(集內的奇幻故事不冷,很有暖意。推理味道較濃的瑪利亞的手指反而比較普通)

蒋一谈 鲁迅的胡子

江獻珠 珠璣小館家常菜譜精選 - 煎炸

聽樂:

都在聽Bach和他的Goldberg Variations:
- 送給自己的聖誕禮物:Wilhelm Kempff 的 Goldberg Variations
- 就是愛聽 Martha Argerich 彈奏 Bach

- 聽聽 Angus & Julia Stone

- Two excellent renditions of Jimmy Mo Mhíle Stór

酒狂是古琴名曲之一,我也非常愛聽(有張子謙,龔一,姚炳炎三個版本)。不過,古琴下的酒狂,其實大都不很“狂”。網上這個古琴+擊缶的版本,比較特別,很有“動感”:



日本人伏見無家的彈奏也值得一聽:

這個男人不太爛

分了手,一年來音訊全無的女人忽然在馬場出現,拿著借據板著臉要男人還當年借下的錢。男人吊兒郎當,身無長物,那裏有錢?女人堅持要即日還清。男人無奈,只得帶著前度女友這裡去那裡去,向多位親戚朋友湊借。最後總算只差一點點,女人收了錢和餘額借據,離開。

將近兩小時的南韓電影My Dear Enemy(最熟悉的陌生人/精彩的一天/愛情回水一日遊),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導演藝高人膽大,利用一個看似冗長無味的框架刻畫人性特別是男女愛憎的微妙之處。

一個不值得愛的男人,竟然有那麼多人肯幫他的忙。這批人,有富商中女,有bar女,有舊同學,有家境也不好的單親媽媽,也有數落他的親戚,為何都對他那麽好?其實,胸無大志沒一點正經的男人又是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和處理人際關係的?

這個男人,缺點多多,她早已領教過,不然也不會分手。但他的優點,通過這次“一日遊”,算是重新認識,也不無感動。她要男人為不足數的餘額寫下新的借據,難道不排除...

2010-11-19

【盛世中國】 (轉載) 趙連海冤案:並非一個人的悲劇

何清漣 趙連海冤案:並非一個人的悲劇 (《中國人權雙週刊》第39期2010年11月18日)


「結石寶寶」父親趙連海被中國當局搆陷入獄。儘管為其入獄承擔災難的主要是趙本人及其家庭,但溯其案由,再考慮到十七屆五中全會後當局維穩方針發生變化這一大背景,趙連海冤案表明中國人在法律框架內維權之路目前已走到盡頭。

一、「結石寶寶」維權具有的獨特道義優勢

我之所以做出這一判斷,完全是基於近年來維權活動的目標與行動框架來考慮的。中國的維權運動有兩大特點,一是將行動限定在中國憲法框架內(儘管我認為那《憲法》存在種種問題),二是遠離政治敏感問題,主要涉及民生。考慮到英美法律體系的完善就是通過案例法的積累所達成,我對中國近年的維權運動設定了一個觀察點,即此起彼伏、事由各異的維權能否與中國政府之間形成制度性反饋。因為不管哪種形式的維權,如果勝利的結果僅限於部分改善了受害人的處境(如鄧玉嬌案件),卻未能引起立法、司法乃至某種制度的改變,這種量的積累所產生的影響不僅有限,也非常脆弱,一次政策上的倒退就可以讓這些積累化為烏有。

與其他維權案例相比,趙連海陷身其中的結石寶寶案既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也觸碰到政府政治責任的底線、加上國內輿論的一度積極介入與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從各方面來說,它本身原應成為最能夠產生制度性反饋的維權案例。

第一、奶粉之害的兒童在中國高達3000萬——這一數字是溫相在2010年3月27日下午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時所言。後來這數字變得有點撲朔迷離:有說「結石寶寶」共300萬,又有說是30萬。但不管是哪一個數據,直接受害者都非常多。

第二、中國近20年來深受有毒食品之苦,餐桌安全早已讓中國人憂心忡忡。國人希望借查禁毒奶粉之勢,促成中國政府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也因此,「結石寶寶」維權的民意基礎前所未有地雄厚。

第三、在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與危險的政治禁忌無關,在現有政治框 架內,中國國民也有充分的權利向政府提出保障生存安全的要求。理由是:1、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信誓旦旦地聲稱中國特色的人權是人民的生存權,生存權的第一要義當然是生命權,包括保證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2、國民向政府納稅,政府有責任為國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目前中國食品生產鏈上這種「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互害局面,表明政府沒能為國民提供符合質量的公共服務,標誌著中國政府政治上的嚴重失敗。

二、支持者數量的「減法效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案件,最後趙連海卻從「指控罪犯的人」變成了「罪犯」。我一直在思考:是誰將趙連海送進了監獄?

政府行為的日漸流氓化當然是其首要原因。曾有人與我爭辯過政府責 任問題。面對自90年代中期以來就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我認為最後一道屏障就是政府的監管責任,而政府恰好放棄了監管責任。對方認為我將政府想像得太壞,因為在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上,政府官員沒辦法將自己與老百姓區隔開來。但事實表明,在中國信用體系全面崩解的今天,政府部門不是想方設法從源頭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而是在放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同時,用特供的方法為自己這個特權群體築就了一道食品安全屏障。這樣一個視民眾生命安全如無物的政府,也因此在國際社會流氓招數迭出,聯合國資深人權活動家菲麗絲•蓋爾(Felice Gaer)曾談到過中國政府的各色代表用恐嚇、威脅、利誘等各種手段對付批評中國人權狀態的外交官及NGO代表。

但我還想說說中國國民那根深蒂固的搭便車心態,因為在今後中國公民爭取權利的道路上,這個問題必然會反覆出現,一次次地拷問國人。

三鹿毒奶粉事件黑幕剛揭開時,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之下,喪失廠商倫理的企業與放棄監管責任的政府最初居於守勢。但在國家賠償方案出來後,趙連海背後的支持者從若干萬變成了小於50人。這一點在「《107調查》專訪『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中約略提到。

當趙連海建立「結石寶寶之家」網站之時,正是三鹿奶粉受害者求告無門之日。這時,網站每天的瀏覽量都達到四位數字,幾千名家長先後以電話或郵件的方式與趙連海聯繫,與他分享信息,QQ群上也熱鬧非凡。這時趙連海成功地聯合了許多三聚氰胺受害兒童的家長並吸引了社會注意力。主流媒體開始關注並報導「結石寶寶之家」,「公盟」等NGO也向家長們提供各種援助。儘管趙連海的網站數次被關閉、屏蔽,他並不斷地受到警察與有關部門的騷擾,但正是這種外界的支持使趙獲得了力量,讓他感覺到自己有如希臘神話的安泰,從大地母親那裡獲得了力量。

但到了2008年底媒體透露國家賠償方案——「結石寶寶」死亡案例每例賠償20萬元,重症病例每例3萬元,普通病例每例2000元——之後,不少受害兒童家長對趙連海的態度發生急轉直下的變化。《107調查》描述了趙連海內心的苦澀:「有的家長接受了賠償方案,不再熱心和趙連海聯繫,甚至從此銷聲匿跡。更多的家長雖然不滿賠償方案,但也不願意再站出來和趙連海並肩戰鬥」,趙說,「許多家長就這麼冷眼旁觀著,等著我們幾個去抗議去維權。假如鬧得有些成果了,他們也可以一起分享,假如沒成果反倒被打壓了,他們也不必冒險。」

事件初起時3000萬毒奶粉受害者——300萬(或30萬)結石寶寶就此只剩下一個孤軍奮戰的趙連海與極少的支持者。趙連海大概不知道制度經濟學中有個「搭便車」的概念,不知道他所遭遇到的事情其實只是人類歷史上演出過成千上萬次的現象。趙連海太弱小,他以及支持他的少數NGO與律師根本無法撼動那根粗大的利益鏈條。

但趙連海的弱小並非他個人的問題。在極權社會當中,相對於政權,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弱小者。因為極權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人變成一顆顆相互分離的原子,強權政府直接面對極為弱小的個人,具有將個人碎為齏粉的能力。要想結束這種局面,只有民間涵育出自組織能力,有相同利益訴求的人結成同盟,這種以政府為對手的談判才有了一點勝利的可能。

三、沉默與從惡:巨人也需要立足之地

我承認人類社會都有這種「搭便車」心態,但也想指出一個事實,這種現象在今天的中國尤其嚴重。解讀歷史富有穿透力的吳思曾寫過一篇《出售英雄》,詳細敘述了清代浙江寧波領頭抗稅的兩位悲劇英雄周祥千與張潮青的故事。在百姓們抗稅需要領袖之時,大家都很尊敬這兩位挺身而出為民請命的英雄。待事件平息,百姓們想過正常生活之時,昔日英雄就成了「多餘的禍害」。在官府分化的權謀及壓力之下,百姓們用沉默加以配合,終使兩位英雄「伏誅」。考慮到「天下已定,英雄當誅」並非只是歷史陳跡,吳思富有深意地將文章的副標題命之為「獻給未來的英雄們」。從這一角度觀之,當初安徽小崗村村民秘密搞家庭承包時,曾約定參與者按手印承諾假如出事後有人坐牢,其餘的村民要負責撫卹坐牢者家屬,這種「約定」其實出自中國農民最樸素的生存常識,因為他們太瞭解這塊土地上的人,包括自己。

鑑於成千上萬結石寶寶家長自動消失,也鑑於數不清的人很清醒地參 與到體制這架機器中製造罪惡,我建議大家都去讀讀《柏林牆倒塌前——他還有別的選擇》。這一故事梗概如下:1992年2月,統一後的柏林法庭將對舉世矚目的柏林圍牆守衛案開庭宣判。這次接受審判的是4個當年守衛柏林牆的衛兵,其中一位叫英格•亨裡奇。兩年前的一個冬夜裡,他槍殺了一位欲翻越柏林牆的青年克利斯。當時他絕沒想到,他的職務行為會使自己最終站在法庭上因為殺人罪而接受審判。

辯護律師聲稱,這些士兵是執行命令的人,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不過這樣的辯護最終沒有得到法官的認可。因為類似的辯護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倫堡審判時已有先例。柏林法庭最終的判決是:判處開槍射殺克利斯的衛兵英格•亨裡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釋。法官這樣對被告解釋他的判決: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暴政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你可以將槍口抬高或者放低,你的上級無法因你射擊不準確而處分你。

我寫完這篇文章時,正好讀到BBC記者採訪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的一篇報導。記者問昂山素姬如何設想自己今後所能發揮的作用,昂山素姬非常實在地回答說:「我已經向民眾講清楚,我們必須一起努力。我一個人不可能達成他們的願望。我只是為民主工作的一分子,或許比較有名,但僅僅是一個民主工作者而已。」

中國人確實希望出現能夠承托時代使命的巨人。但我想,無論是什麼巨人,都必須立於堅實的土地之上。趙連海冤案讓我們再次反思:中國這塊土地現在能夠承托起它所需要的時代巨人嗎?

----------

相關閱讀:
- 練乙錚:從趙案判決書談到梁振英 (二之一) (二之二)

試做牛肉凍

從江獻珠的書學來的。先做好鹵水牛腱,牛腱拿出切小粒放進盛器,鹵水汁加入魚膠粉後倒進盛器,待冷凍即成。下圖為一人份。



食後報告:下次可多加一點魚膠粉,增強“肉凍”的口感。

送給自己的聖誕禮物:Wilhelm Kempff 的 Goldberg Variations

網友W Wong好介紹,一聽難忘,已經Amazon的Market Place下單,希望可在聖誕前收到送給自己的禮物。目前,只能靠Youtube解渴(Aria + Variations 1-3,音質較差。但起碼知道,Kempff的版本,其實只是Aria跟其他的大不同):



這將是我的第13張Goldberg Variations:
- 曾堯角落:第12張 Goldberg Variations
- 曾堯角落:第11張 Goldberg Variations
- 曾堯角落:Goldberg Variations by Tatiana Nikolayeva

剛下單的,還有Jackson Browne的Solo Acoustic 1+2 雙CD。

--------------------

(11-3-18 補加) 全曲欣賞:

2010-11-18

小盆種菠蘿,成功在望?

聽別人說,只須取菠蘿頂頭部分,種在泥中,就會長出下一代。有那麽容易?

試試,種在小盆中,放在花園不起眼的地方,任它風吹雨打。幾近兩年後,竟然長出既似花又似果有點像菠蘿的物體。連忙把植物轉至大一點的花盆。

又幾個月後,已變成今天這個模樣(高度僅10cm)。且把它拍下來,以作紀念。不知離真正收成,尚有多久?幾個月?幾年?

患癌無神論者,會否修正信念?

我經常在睡前看官台ABC的晚間時事分析節目Lateline。昨晚一集,幾乎整個半小時全用來播放Christopher Hitchens的訪談。

Christopher Hitchens是知名無神論者,年初發現患癌,且屬晚期。死亡,他如何面對,對神之存在與否有沒有新的想法?

- Atheist Hitchens stares death in the eye (Windows Media視頻及文字整理)

I'm wondering have you softened at all and are you prepared to concede anything at all to the faithful that there may be some value in it. I mean, the comfort that religious belief for example gives to people who are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you?

Tony, as with a lot of this argument, looking death more closely in the eye, as I have been doing, doesn't teach you much that you didn't already know, surprisingly enough. It focuses it, brings it into quite a sharp relief, but it isn't as if I didn't already know that some people, whether they're sick or whether they're well, derive great comfort from the thought that they have a saviour, that they're a member of a flock, for example.

I mean, I personally am incapable of describing myself as a member of a flock for reasons that I hope are self-evident. I'm not a sheep. Some people like to be called sheep and think that they'd like to have a shepherd. And if that makes them feel happy, I must say I think it's a rather contemptible form of happiness, but doesn't bother me as long as they keep it to themselves. As long as they don't try and make me believe it, as long as they don't try and have it taught in schools, as long as they don't want the government to subsidise it, as long as they don't want to block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ts name or because of it, then that's fine.

As Thomas Jefferson said, "I don't mind if my neighbour believes in one god or 15 gods. It neither picks my pocket nor breaks my leg." As long as he or she leaves me alone. I don't want to even have to know what they think. But will they requite this bargain? Of course not. Of course not. They - it doesn't really make them happy. They can't be happy ‘till everyone else believes it too, and that's sinister, in my opinion, and creepy.

(訪談共分兩部分,今晚播出下半,主要談他的政治理念)

2010-11-16

人間失守 人間失格 人間失語

Jane Austen and Seth Grahame-Smith: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adapted by Tony Lee; illustrated by Cliff Richards)

我的閱讀口味比較現代,中外古典小說讀過的不多。Jane Austen的Pride and Prejudice,只看過長篇電視劇。早前在書店看到一本叫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的東西,只覺得書名有趣,但它是搞笑小說還是甚麽一概不知,也沒有動心買/借來讀讀。誰料,上星期竟在圖書館看到此書的漫畫版!

娛樂性十足的東西!它保留原書的故事架構和古典文字,加入殭屍(zombies)情節。話說英國當時殭屍為患,四出殺人。武功高強的遂以剷除殭屍為己任,救國救民。Liz Bennett和Mr Darcy這對歡喜冤家同屬武藝不凡之人。不過,“武林”聲譽最隆的,無疑是帶領一隊近身忍者的Lady Catherine de Bourgh。大家都知道,Lady Catherine看不起Liz Bennett,覺得她的出身和教養不配Mr Darcy。原來,她對Liz Bennett的武功也很不以為然,覺得她從中國少林寺學來的小技跟日本的不能相提並論。於是,初則口角,繼而動武,殺個你死我活...

- Wikipedia
- Sneek peek from USA Today
- Goodreads reviews

Jonathan Ames: The Alcoholic (art by Dean Haspiel)

Jonathan Ames的人間失格!這是一部自傳體漫畫小說,故事主角就叫Jonathan A。他一生沉迷酒毒,不能自拔,生活一塌糊塗,不論交友尋愛無一不徹底失敗,體質江河日下,甚至大便失禁。

雖然知道Jonathan Ames擅長自嘲自貶,內容肯定加鹽加醋,但漫畫小說看下去仍然很有真實感,也很令人不安。想看點東西娛樂的,不要選此書!

- jonathanames.com
- Wikipedia: Jonathan Ames
- Huffington Post review + sample pages
- Metromix New York Q&A with Jonathan Ames
- Goodreads reviews

Art Spiegelman: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9/11,紐約,兩棟高樓,三千生命。更多人倖免於難,在the shadow of no towers中存活。

Art Spiegelman寄情漫畫療傷及思考,寫成一組10篇既講自身經歷,也批評國家政策的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無奈美國當時的政治氣候讓它刊登無門,故初期只在德國Die Zeit連載,2004年連同其他漫畫結集成書。

- Random House/Pantheon
- sample pages
- Wikipedia
- Goodreads reviews

2010-11-15

竊聽風雲

發過誓不再看港產片。但我的發誓,好比吃生菜。繼東邪西毒終極版後,那天,World Movies頻道播竊聽風雲,我有點好奇,就看了。

好奇,是因為想知道麥兆輝莊文強拍檔有否回勇。無間道之後的頭文字D和傷城都只是比上不足,比下絕對有餘之作,而且後者比前者更失色。(劉偉強沒有參與的大搜查之女我沒看)

看罷竊聽風雲,覺得又是比下有餘:遠勝一般港鏟片,但離無間道達到的高度越來越遠。麥莊二人,敗在將太多戲劇化情節和人性衝突硬塞進一部題材算是有點新鮮感的電影。結局所謂出人意表的處理尤其公式化,可能是要遷就市場口味吧。

2010-11-14

中日同形詞的由來

陈力卫 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

日本的报刊杂志在谈到近代新名词时,一般是朝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的:一是说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具备汉文的素养,在充分把握了外来的概念后,创造出了最为贴切的译词;二是说这些词不仅是日语中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概念,而且影响到中国、朝鲜半岛成为东亚各国的同形同义词。照这种说法推导下去,似乎给人们的印象是近代新词都是从日本流向中国的。

中国方面也是不加批评地照搬此说,以至于像滚雪球一样,这种说法愈演愈烈,快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了。但通过上述的验证就会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面有许多误解和臆说。而其中最大的一点是完全忽视了由中文直接进入日语的大量新词。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类近代新词分为三类来看的:

a 由中文进入日语的新词:电气、电报、电信、铁道、工业、银行、保险、医学、化学、直径、风琴
b 用中文的古典词来对译外来概念演说、主义、经济、社会、文学、文明、教育、艺术、思想、自由、交通、流行、革命
c 日本人独自创新的汉语词电话、商业、情报、象征、科学、美学、美术、哲学、心理学、地理学、天文学、客观

很明显,在日本,一般人完全忽视了第一种a可能性,而报刊媒体又只是基于第三种c的事实,再将b加以扩大解释,便导致了一边倒的结果。这种误导不光停留在一种文化现象上,而是混淆了一些语言问题。比如,第一种a类可以按汉语构词法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意义;而第二种b类则容易受古代汉语的影响,以致新旧词义之间摇摆很大;第三种c里,有些无法按构词法分析的词,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将其词义与形态“约定成俗”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從前讀過一篇很不錯的文章,是馮天瑜的中國近代術語的形成

(曾堯角落:馮天瑜十六講 | 翻譯再雜談(2):經濟

相關閱讀:
- 魏亚坤:“和製汉语”的形成与发展

(Euro10) 荷蘭遊記之 中看不中用的立方屋

荷蘭鹿特丹(Rotterdam)以現代建築著稱。其中最為人知的恐怕要算1984年落成的Cube Houses(立方屋)了。









資料顯示,此建築群共有40間以45度角傾斜的立方屋住宅,其中兩間體積較大。目前大部分仍為民居,部分改作青年旅舍,有興趣的可入住體驗一下。還有一間,以收費示範單位形式開放給好奇人士觀看。

從外面看,很難不覺得立方屋非常大膽,非常有吸引力。站在被立方屋圍繞的“中庭”時,向上取景當然還很客觀,但其實中庭本身有點暗,甚至有點“過時”或“破落”的感覺。







進入示範單位,當初心中的懷疑即被證實-由於所有外牆都以大角度傾斜,除非特別訂購家具,否則會出現大量死位(dead space)。即使有了度身訂做的家具,實用性還是偏低。另外,傾斜的窗的位置和景觀也很奇特,一時間不容易適應。結論:前衛或藝術感強的人可能喜歡這個地方。但對一般人而言,恐怕會有中看不中用之感。







2010-11-10

東邪西毒終極版

查記錄,2010年至昨天為止,觀影數目不足10,下半年且尚未開齋。我從前可是年年看百部以上的影痴啊!

歐遊歸來後,知道Movie World電視台播映王家衛2008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雖然觀影意欲低迷,但覺得至少該把王大導的心血錄下來吧。終於,今晚,興之所至,坐下來看看到底有多麼“終極”。

1994年的非終極版,老實說印象模糊,只記得大漠攝製,粒粒巨星。還有,看不懂,也很不喜歡。這個終極版,據說部分重新剪接,加入新配樂,改動畫面色調等等。不過,看的時候,還真不覺得跟之前的版本有甚麽重大分別。總之,東邪西毒,是集萬千寵愛要風得風的天才大導極度沉溺不能自拔的失敗之作-導演迷失,演員迷糊,觀眾迷惘。這類失敗之作,當然跟差勁導演兒戲演員製作粗疏的失敗之作有本質上的分別。無怪乎,始終有一批影評人認為是港片巔峰之作之一,也有大量粉絲進場膜拜。

從前對東邪西毒失望的,估計應該對終極版終極失望吧。至少我是如此。

2010-11-08

聽聽 Angus & Julia Stone

兄妹檔Angus & Julia Stone是2010年澳洲唱片業大獎(ARIA)的大贏家。他們憑大碟Down The Way贏得Album of the Year和Best Adult Alternative Album,而下面這首Big Jet Plane則被選為Single of the Year。





- Angus & Julia Stone
- Wikipedia: Angus & Julia Stone

2010-11-07

小解,當然要去 Regatta Hotel

我在沿布里斯本河散步(一)中提到,市中心西邊的Toowong區有一家知名的Regatta Hotel。





澳洲的“hotel”,很多跟世界其他地方的hotel一樣,主要提供住宿服務。但澳洲又有另一類hotel,名符其實可稱為“酒店”,因為它們主力賣酒,不少也兼營角子老虎機,有客房出租的反而甚少。Regatta Hotel屬後者(官網 | Wikipedia),已在現址屹立超過百年,以澳洲這個年輕國家的標準,算得上是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了。

今天,趁又一次沿布里斯本河散步之便,特地光顧了Regatta Hotel。光顧了啤酒小食,更重要的是光顧了男廁!

何解?原來最近Regatta Hotel被外國機構評選為世界十大怪異酒吧餐館之一,入選原因是它的“光透透”男廁。

約10年前,上任經營者翻新男廁。廁所的兩片外牆,牆壁移走了,取代的是整片的單向透明玻璃,只能從廁所望出,不能從外面望進。這兩片單向透明玻璃牆,就成了男士小解的地方。那麼,當你一面小解,一面往外望,望到甚麽?不就是餐廳和正在用餐的男男女女!







各位讀者,由於未能找到男模特親身示範,我在上面用文字描述的小解觀景,你只能靠上面三張無人照加想像力了解一下。不過,經我親身體驗,可以保證,非常過癮,也有點膽怯。借用傳媒報導內用語,出現performance anxiety實不足為奇。

另外,餐廳的顧客,看似距離頗遠,實非如此。當你真實使用,佔近單向透明玻璃時就清楚不過了。

雖說明知從外面絕不可能望進裡面,膽怯的還是選擇有矮樹叢那一面為妙。使用無遮無擋那面而悠然自得的,絕非等閒之輩!

--------------------

2011年1月水淹布里斯本,Regatta Hotel受災嚴重,大事翻新,至今仍未完全復業。光透透男廁是前任經營者的得意傑作,很可惜地,現任經營者決定不再保留。據新聞報導,新裝修後,光透透男廁一帶位置會改作其他用途。

沿布里斯本河散步 (六)

(沿布里斯本河散步系列:(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天晴,又是沿布里斯本河散步的好時機。這次從市中心的Eagle Steet Pier漫步到東邊的Teneriffe,然後乘船往西邊的Toowong吃午餐,再乘船返回市中心。

之前介紹過本市交通訊號箱(traffic signal boxes)繪畫。這次沿路拍幾張供大家欣賞。第二張攝於Regatta Hotel門外,畫的正是這家酒店。


小解,當然要去Regatta Hotel

Lady Bowen是昆士蘭第一任總督的夫人。這兩張是同一交通訊號箱的正反面。


這蜥蜴有點像青蛙。


布里斯本有很多Jacaranda樹。春天紫藍花盛放時非常壯觀。


誰遺下一雙小紅鞋?


市中心的Sunday Market,其特色是每人只能拿一皮箱的手工藝雜貨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