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0

端午談譚端午

據說,今天是端午粽子節。

不如我寫幾句關於一個名叫端午的小說人物,格非《春盡江南》的主角。

他姓譚,出生時因家家戶戶忙著包粽子過節,他那腦中永遠有個新中國烏托邦藍圖卻在獄中死去的爸爸,給他取名端午。

八十年代末,譚端午是個有點名氣的年輕詩人。他後來曾對著文青女孩,一臉不經意地說,自己認識海子,「噯,也不算太熟。去年他到上海來,找不到地方住,就在我的床上對付了一夜。他很瘦,可還是打了一夜的呼嚕。」

大家都知道,28年前,海子死掉,接著在春夏之交社會出現大動盪,不過很快平復下來。

然後,中國急速騰飛,人慾物慾橫流。而譚端午夢碎後,跟不上時代步伐,淪為一個多餘的人,無聊度日。

譚端午似乎很喜歡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一直在讀。到小說結尾,他把書讀完了,作者格非寫道:

這是一本哀世之書,文正而詞嚴。 ... 陳寅恪則甚至說,歐陽修幾乎是用一本書的力量,使時代的風尚重返淳正。 
端午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有兩個地方讓他時常感到觸目驚心。書中提到人物的死亡,大多用「以憂卒」三個字一筆帶過。雖然只是三個字,卻不免讓人對那個亂世中的芸芸眾生的命運,生出無窮的遐想。再有,每當作者要為那個時代發點議論,總是以「嗚呼」二字開始。「嗚呼」一出,甚麼話都說完了。或者,他甚麼話都還沒說,先要醞釀一下情緒,為那個時代長嘆一聲。 
嗚呼!

------------------------------

譚端午讓我想起我惡搞過的流行詩句:生活不過是眼前的苟且 那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另,臉友問譚端午乃「多餘的人」的說法從何而來。我說我一直以為來自書評人。不過經她一問,搜尋一下,發現格非本人曾詳談今日社會的多餘的人:

(大佳網:格非《春盡江南》聚焦學者 
格非:端午是對生活抱有一種比較消極的態度,他不是懦弱,只是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做,他心中有很好的追求,對未來、對社會有一種追求。但是我覺得在我的心目中,端午這樣的人有點像是這個社會多餘的人, ... 我覺得我們今天的社會中生活著很多這樣的多餘人,某種意義上,我自己也覺得我是一個多餘的人,因為這個社會很多方面,它的發展變化有很多東西是我個人不能接受的,有很多的情感讓我個人的情感得不到說明。在這樣一個狀況之下,你說你要滿懷激情的投入生活,很困難。

2017-05-29

小手術後,生龍活鼠

去年底貼了一篇:老鼠,真“老”鼠!
文字不多,照片也只一張,不妨在此重貼:


想你必定知道,我是閱歷豐富的智慧長者
做正經事,必用PC,用PC,必用mouse
剛才,mouse暴斃
幸好在書桌陰暗角找到兩隻“老”鼠
一隻已死活不過來
另一隻一插即動生龍活虎
這,可是二三十年前出生的優質老貨
體積特大,用滾珠的
須定期清潔滾珠和滾軸的
年輕人,你見過沒有?
肯定你沒見過!!!


哈哈,自己都覺得可笑!

“老”老鼠用了超過半年,還活著,但定位準繩度近日跌到低谷

唯有扭開蓋掩清潔滾珠,接著老眼昏花地以牙籤慢慢剔除滾軸污垢

哼,小手術完成後,老鼠年輕了幾十年,操作精準,可謂生龍活鼠!

張愛玲不想,當然也不出?

馮睎乾:賢妻的偏見

抄開首幾句:

前年冬我受宋以朗所託,把錢鍾書致宋淇的信札帶到北京,送給楊絳先生留念。半年後楊先生走了,未幾收到吳學昭女士(楊先生的遺囑執行人)電話,告訴我錢、宋二先生的信,決不出版,言下之意,是希望我們也不要公開。楊先生不想,當然不出。

楊絳不想,宋以朗當然不出。

那,張愛玲不想公開/出版的,出不出? (曾堯角落: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真偽莫問 過癮就好?!

就知道一定有人會這樣說!

臉友轉述村上春樹寫的,關於他和夫人陽子當年的愛情故事。 
我(疑心故事純屬杜撰)留言:故事可能非出自村上手筆 
果不其然,接著就有另一人(非原貼臉友)留言:即使這個故事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真的,我們一生也要當幾回百分之百的儍瓜,相信世界上還有百分之百這件事。

網上世界,真假何須問,要緊是讀了覺得爽快/暖和,總之,過癮就好?!


得承認,在這方面,我有潔癖。

大家分享哲理金句浪漫故事奮戰人生,好啊。

但如果分享的是所謂曼德拉的哲理金句,村上春樹的浪漫故事,或巴菲特的奮戰人生,我會首先自問,真的嗎,是他們的真實經驗/句語嗎?若不是,我會希望分享者不要冠上真實人物名字。

2017-05-27

重讀(?)小王子

不能停下來,絕對不能讓近期罕有的讀書熱情冷卻!下一本,重讀(?)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

在重讀後面加問號,是因為翻開此書重讀,卻覺得非常陌生,猶如初讀。奇怪,究竟是讀過但“老懵懂”完全忘掉,還是過往“充大頭鬼”跟人說早已讀過其實在撒謊(最後連自己也信了)?

... ...

我明白了。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我曾拿起這書,讀了幾頁,放棄了。

後來別人問我有沒有讀過小王子,我這個扭曲人性的成年人說讀過了讀過了當然當然,久而久之,這謊話連自己都信以為真。

今天,我沒說謊真的真的讀了小王子,讀完了。我不喜歡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