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祝福香港(年末篇)

太座每天摺一隻紙鶴祝福香港,從去年6月9日到今天,共572隻(水晶盤內是去年的,紙盒內是今年的)。

我的參與,是在每張紙背寫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反中復港」等句語。


素無新年許願習慣,今天破例,但願新一年:

中共倒台

習帝慘死

香港重光





2020最後收件:「耶穌會教育/華仁」特刊

郵差竟然今天仍派信

竟然有我的信件

竟然是老朋友從香港寄來:

明周「耶穌會教育/華仁」特刊!

外地出生澳洲人口數據分析

有說,近年移民澳洲的以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為主,主要聚居於大城市。這說法,有沒有數據支持?另,我居住的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本算不算近年移民的熱門聚居地?布市的移民人口分佈有跟全國或雪梨/墨爾本不同之處嗎?

據2016年人口普查,澳洲全國常住人口中有26.3%在外地出生,當中仍以英國(4.6%)和紐西蘭(2.2%)為主,但中國已快速增長至幾與紐西蘭等同。跟2011年普查比較,紐西蘭出生人口增長3萬多人,但中國出生人口卻增加了19萬人。另一快速增長來源是印度,5年間增加了16萬人。相反,英國出生人口不升反跌,減少了1萬人。台灣(0.2%)和香港(0.4%)出生的澳洲人口在同期間分別增加了1.8和1.2萬人。

從數據看,移民的確比較集中居住在大城市。Greater Capital Cities中,32.8%人口為外地出生。但原來每個大城市的趨勢並非一致。大布里斯本(第三大城市)和大阿德雷德(第四大城市)的非澳洲出生人口跟全國數字接近,大墨爾本就高得多(33.8%),但仍不及大雪梨(36.7%)。

大雪梨外地出生人口中,中國已穩佔首位(4.7%),其次是英國(3.7%),印度(2.7%),紐西蘭(1.8%)和越南(1.7%)。大墨爾本的首5位也是這幾個國家,但次序是英國,印度,中國,越南和紐西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出生人口佔比也是大雪梨遠高於其他大城市。

大布里斯本比較特別之處,是中國出生人口仍偏低,只佔1.6%。相反,台灣出生人口不僅比例特高(0.5%),絕對數字(近1.2萬人)也是各大城市之冠。我曾說過,布里斯本「唐人鋪」一個特點,是台灣產品特別顯眼,有一家更叫「寶島」,估計超過半數貨品為台灣產品。所以,在布里斯本(特別在非留學生出沒地帶),你會發現廣義的「華人」人口遠較雪梨和墨爾本低,中台港人分佈也較平均。

(篇幅過長,在此打住。外地出生數字雖不等同移民或新近移民數字,要小心使用,但人口普查能提供的詳盡數據仍頗有參考價值。若有更有趣發現,會另開新篇討論。另,2021人口普查雖開展在即,詳細數據起碼要一兩年後才可公佈)


數據來源:.idcommunity - Community Profile

2020-12-17

雜評中國禁止進口澳洲煤炭

- 近日不少報導中國「似乎」「正式」禁止進口澳洲煤炭
- 與此同時,鐵礦價飆升,令澳洲礦商得益,打擊中國鋼鐵業利潤
- 澳洲是中國的鐵礦最大供應國,市場佔有率幾近2/3
- 煤炭和鐵礦,兩者看來沒直接關連,其實不然。
- 煤炭不僅是用來發電提供能源,也是將鐵礦在高爐煉成鋼鐵的重要投入
- 為了區分,前者稱為動力煤(thermal coal),後者叫焦煤(coking coal)
- 澳洲出口到中國的煤炭,其實以焦煤為主,故中國鋼廠現正受鐵礦價飆升和焦煤短缺的雙重打擊


- 中國在能源轉型下,煤炭供需緊張,非自今年始
- 今年中國預測要度冷冬,工業生產卻是火熱,兩者對煤炭作為能源的需求都會提高
- 本來就嚴峻的局面,加上任性禁止澳洲高質煤炭進口,對經濟和民生將有頗大打擊
- 當川普政府發動對華關稅貿易戰,中方懂得說,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雙輸。
- 到自己老羞成怒,發動對澳洲的貿易戰,這句話就忘得一乾二淨
- 中國或許希望澳洲下跪求饒後宣布勝利收兵,目前看來不太可能
- 貿易戰下,澳洲的確受一定打擊,但其他出口強勁(例如鐵礦),抵消不少,且得到全球聲援
- 中國發動貿易戰,對自己的衝擊陸續浮現,習帝可謂擲巨石殺敵卻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