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分享我如何計劃,2016秋自駕重遊四國行程

2016日本四國秋悠遊,有幾個特點:

1. 這次是重遊四國,初遊已去過大部分熱門城鄉/景點,盡量不重複

2. 這次是自駕遊,初訪則靠JR。行程偏重自駕具優勢的區域/景點。因為四國只是整個日本旅程的一部分,前後還去其他地方(前:北近畿/後:大阪),要考慮從那裡租車/還車

3. 初步定下7天旅程,可隨具體計劃改動

最初定下的框架,是不去那四個首府城市(德島,高松,松山,高知),但會重遊祖谷(初訪天氣不佳,也沒去奧祖谷那邊),另加當年考慮過但放棄了的四萬十川,足摺岬,室戶岬。駕車進出四國,一程通過瀨戶大橋,另一程通過島波海道。考慮過前後行程需要,進出點以岡山為首選。

在這框架下,首兩天和最後一天行程安排順理成章:第一天從岡山出發,經瀨戶大橋往祖谷,途徑坂出丸龜或其他香川縣景點/烏冬名店,第二天整天祖谷/奧祖谷。最後一天則從今治經島波海道(停留大三島等地方)往岡山,途中加遊尾道。

在深入搜集資料後,決定加入跟四萬十川性質相近但名氣較低水質更勝一籌的仁淀川,梼原町內幾座隈研吾建築作品,和在高知與愛媛交界的四国カルスト(四國喀斯特地形)。可以說,這是個偏重高知縣的自駕旅程。

為了精簡行程,減少駕車時間(每天不得超過4小時),決定放棄位處高知右端的室戶岬。不過,如何安排其他高知縣內景點,及經那條路線進入愛媛縣往今治,仍費煞思量。最後定出了一個尚算滿意,但也涉及少量走回頭路的車程:

D3:從高知市(因找不到滿意的周邊城鎮住宿處),經仁淀川(安居溪谷,中津溪谷,橫倉山,長者),往四國喀斯特區域內的天狗高原

D4:遊四國喀斯特後一路南下,遊足摺岬,亦住在那邊

D5:遊龍串,四萬十川和梼原町,住四萬十川北部(因找不到滿意的,在四萬十川以北的住宿處)

D6:經久萬高原往今治,來島觀夕陽和大橋

足摺岬達摩(不倒翁)落日

2016年11月24日,日本四國足摺岬。

那天住依山而建,面朝大海,號稱「四国最南端 絶景リゾートホテル」的足摺テルメ。不難看出,它又是一家當年非常高級,如今繁華落盡,仍不失氣派的渡假酒店。

足摺テルメ房價親民,房間有超大向海露天陽台(地勢較低未必看到海,但可悠然望星空),入口處(也是酒店的頂層)觀景台右側可看日落左側可看日出。總之,地理位置一級棒!


(點擊進入足摺岬日落日出相簿

那天狂拍日落,到太陽接近海面時,只見地平線處出現窄窄的太陽倒影,跟太陽本身構成有趣的畫面。我對天文自然認識有限,沒有深究,只當是低級相機直接拍太陽可能出現的誤差。請看下面五張照片:






後來才知道,這現象大有名堂,日本稱之為だるま夕日(即達摩或不倒翁落日),是海市蜃樓/蜃景/Mirage的一種,稱作下蜃景/Inferior Mirage(即蜃景出現在實景下方)。

何以出現落日下蜃景?據Visit Kochi Japan網頁介紹:
這是一種海市蜃樓的現象,靠近海面的溫暖空氣層與上空的冷空氣層使光產生折射,形成了這樣的美景。因此海水溫度較高的高知,出現「不倒翁夕陽」的機率也高,能夠觀賞「不倒翁夕陽」的景點數量,在日本也是數一數二。 
「不倒翁夕陽」出現的時期約在晚秋到早春,但不同景點的時期略有不同,而且還需要「寒冷」「晴朗」等各種氣象條件的配合,否則不會出現。由於出現的機率低,所以「能夠看見很幸運」,譬如宿毛地區在3個月半之間,只會出現20次左右。 
除了「不倒翁夕陽」之外,還有同樣看起來像不倒翁的「不倒翁日出」。
不過我沒那麼幸運,第二天清晨摸黑外出,密雲拍不到完整日出,更不要說「不倒翁日出」了。


(參考資料:Photographs of an Inferior-Mirage Sunset | Wikipedia: Mirage | 維基百科:海市蜃樓

天下屠夫一般......

究竟澳洲的屠夫鳥是否就是伯勞鳥?(「勞燕分飛」,「東去伯勞西飛燕」......那個伯勞)

對動物科學分類法我傻傻搞不清,網上搜查似乎較多說法,認為澳洲屠夫鳥跟在其他地方常見的,也俗稱屠夫鳥的伯勞鳥只是近親,嚴格而言不屬同類。

但無論如何,屠夫就是屠夫,覓食習慣相近。話說那天在Noosa一個植物公園,遠見一隻屠夫鳥(Grey Butcherbird/Cracticus torquatus),似乎口㘅一條樹枝或小蟲,於是匆匆用盡zoom拍了兩張。回家後整理照片,才知道是隻小蛙。據說,屠夫鳥覓食不僅兇猛且頗殘忍,捕獲的小動物(蟲,蛙,蜥蜴,甚至鼠),若不即時食用,會先弄死後插在小樹枝上。由於那天我根本不知那是青蛙,故也沒留神牠當時是否已死,也沒繼續觀察屠夫鳥如何處理這隻獵物。



- Birds in Backyards: Grey Butcherbird

- 曾堯角落:Grey Butcherbird 灰鐘鵲
- 曾堯角落:屠夫與伯勞
- 曾堯角落:屠夫來襲!

2020-10-28

千歲長者銀杏

不時有人轉貼那棵西安某觀音寺內,號稱1400年樹齡,唐太宗李世民親手種植的銀杏樹。

我貼的這棵,在日本四國,號稱1200年樹齡,據說江戶年間全盛時有三棵,約40米高。後因屢遭風襲火燒,今非昔比,現只剩下一棵,仍高達15米。

這樹有什麼值得提及的呢?說來也沒什麼理由,只是它地處偏僻,而我又駕車去過而已。當然,還有它所在地的名稱頗特別,叫長者,這棵長者老樹就叫做「長者の大銀杏」。用這名字古狗一下,就可知道關於這樹的更多資料,和它的具體所在地。

順帶一提,附近的景點還包括仁淀川/中津溪谷/安居溪谷,和安藤忠雄設計的横倉山自然の森博物館。



- 高知県 仁淀川町観光協会:長者の大銀杏 樹齢1200年の県天然記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