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0

端午談譚端午

據說,今天是端午粽子節。

不如我寫幾句關於一個名叫端午的小說人物,格非《春盡江南》的主角。

他姓譚,出生時因家家戶戶忙著包粽子過節,他那腦中永遠有個新中國烏托邦藍圖卻在獄中死去的爸爸,給他取名端午。

八十年代末,譚端午是個有點名氣的年輕詩人。他後來曾對著文青女孩,一臉不經意地說,自己認識海子,「噯,也不算太熟。去年他到上海來,找不到地方住,就在我的床上對付了一夜。他很瘦,可還是打了一夜的呼嚕。」

大家都知道,28年前,海子死掉,接著在春夏之交社會出現大動盪,不過很快平復下來。

然後,中國急速騰飛,人慾物慾橫流。而譚端午夢碎後,跟不上時代步伐,淪為一個多餘的人,無聊度日。

譚端午似乎很喜歡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一直在讀。到小說結尾,他把書讀完了,作者格非寫道:

這是一本哀世之書,文正而詞嚴。 ... 陳寅恪則甚至說,歐陽修幾乎是用一本書的力量,使時代的風尚重返淳正。 
端午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有兩個地方讓他時常感到觸目驚心。書中提到人物的死亡,大多用「以憂卒」三個字一筆帶過。雖然只是三個字,卻不免讓人對那個亂世中的芸芸眾生的命運,生出無窮的遐想。再有,每當作者要為那個時代發點議論,總是以「嗚呼」二字開始。「嗚呼」一出,甚麼話都說完了。或者,他甚麼話都還沒說,先要醞釀一下情緒,為那個時代長嘆一聲。 
嗚呼!

------------------------------

譚端午讓我想起我惡搞過的流行詩句:生活不過是眼前的苟且 那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另,臉友問譚端午乃「多餘的人」的說法從何而來。我說我一直以為來自書評人。不過經她一問,搜尋一下,發現格非本人曾詳談今日社會的多餘的人:

(大佳網:格非《春盡江南》聚焦學者 
格非:端午是對生活抱有一種比較消極的態度,他不是懦弱,只是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做,他心中有很好的追求,對未來、對社會有一種追求。但是我覺得在我的心目中,端午這樣的人有點像是這個社會多餘的人, ... 我覺得我們今天的社會中生活著很多這樣的多餘人,某種意義上,我自己也覺得我是一個多餘的人,因為這個社會很多方面,它的發展變化有很多東西是我個人不能接受的,有很多的情感讓我個人的情感得不到說明。在這樣一個狀況之下,你說你要滿懷激情的投入生活,很困難。

2017-05-29

小手術後,生龍活鼠

去年底貼了一篇:老鼠,真“老”鼠!
文字不多,照片也只一張,不妨在此重貼:


想你必定知道,我是閱歷豐富的智慧長者
做正經事,必用PC,用PC,必用mouse
剛才,mouse暴斃
幸好在書桌陰暗角找到兩隻“老”鼠
一隻已死活不過來
另一隻一插即動生龍活虎
這,可是二三十年前出生的優質老貨
體積特大,用滾珠的
須定期清潔滾珠和滾軸的
年輕人,你見過沒有?
肯定你沒見過!!!


哈哈,自己都覺得可笑!

“老”老鼠用了超過半年,還活著,但定位準繩度近日跌到低谷

唯有扭開蓋掩清潔滾珠,接著老眼昏花地以牙籤慢慢剔除滾軸污垢

哼,小手術完成後,老鼠年輕了幾十年,操作精準,可謂生龍活鼠!

張愛玲不想,當然也不出?

馮睎乾:賢妻的偏見

抄開首幾句:

前年冬我受宋以朗所託,把錢鍾書致宋淇的信札帶到北京,送給楊絳先生留念。半年後楊先生走了,未幾收到吳學昭女士(楊先生的遺囑執行人)電話,告訴我錢、宋二先生的信,決不出版,言下之意,是希望我們也不要公開。楊先生不想,當然不出。

楊絳不想,宋以朗當然不出。

那,張愛玲不想公開/出版的,出不出? (曾堯角落:評宋以朗出版張愛玲《小團圓》小說的決定


真偽莫問 過癮就好?!

就知道一定有人會這樣說!

臉友轉述村上春樹寫的,關於他和夫人陽子當年的愛情故事。 
我(疑心故事純屬杜撰)留言:故事可能非出自村上手筆 
果不其然,接著就有另一人(非原貼臉友)留言:即使這個故事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真的,我們一生也要當幾回百分之百的儍瓜,相信世界上還有百分之百這件事。

網上世界,真假何須問,要緊是讀了覺得爽快/暖和,總之,過癮就好?!


得承認,在這方面,我有潔癖。

大家分享哲理金句浪漫故事奮戰人生,好啊。

但如果分享的是所謂曼德拉的哲理金句,村上春樹的浪漫故事,或巴菲特的奮戰人生,我會首先自問,真的嗎,是他們的真實經驗/句語嗎?若不是,我會希望分享者不要冠上真實人物名字。

2017-05-27

重讀(?)小王子

不能停下來,絕對不能讓近期罕有的讀書熱情冷卻!下一本,重讀(?)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

在重讀後面加問號,是因為翻開此書重讀,卻覺得非常陌生,猶如初讀。奇怪,究竟是讀過但“老懵懂”完全忘掉,還是過往“充大頭鬼”跟人說早已讀過其實在撒謊(最後連自己也信了)?

... ...

我明白了。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我曾拿起這書,讀了幾頁,放棄了。

後來別人問我有沒有讀過小王子,我這個扭曲人性的成年人說讀過了讀過了當然當然,久而久之,這謊話連自己都信以為真。

今天,我沒說謊真的真的讀了小王子,讀完了。我不喜歡這書!

2017-05-26

(香港灣仔史) 龍頭鳳尾

馬家輝的龍頭鳳尾,好壞參半。

他寫香港灣仔史(這部由30年代中寫到日佔時期,下一部估計以戰後作背景),尤其集中於幫會和政治,資料紮實,顯然下過一番功夫。

文字上他加入大量廣東話尤其粗口(主要用於對白),題材上寫幫會頭目跟洋警同性戀情,都別開生面,值得一讚。

廣東話粗口部分,我是香港人看得懂(雖然個人憎厭講粗口),其他讀者不知會否感到障礙(雖然有註解),進而覺得“隔”,我不知道。總體而言,尚算成功。

從文學角度看,同性戀部分比較生硬。寫戰前香港龍頭大佬跟鬼佬警察秘密搞基熱戀,不易處理,個人認為馬家輝努力可讚但不算成功(要詳細評述恐怕要花很多筆墨,總之作為讀者的我覺得難以信服/代入)。尤其敗筆的是,馬家輝描述主人翁陸南才心思的文字很文藝/哲理腔,但因陸本人是個幫會頭目,終日江湖打拼領導嘍囉,跟這種腔調不符。於是書中常見一番思索感懷後,筆鋒一轉,陸自言“是鳩但”(這三字詞在書中經常出現,是陸的口頭禪,註解說明“是但”即“隨便”,是鳩但即以粗口表達隨便啦)帶過,重回日常事務。

最後的生死高潮尤其不受控制,個人認為作為小說,是“衰收尾”,令整體失分。


- 歷史就是賓周(王德威為龍頭鳳尾寫的序)


(我在臉書討論上說,覺得馬家輝未能成功地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中,融匯他個人的兩面性格:一面文藝哲思,一面粗鄙淫褻)

2017-05-22

好好笑,極不情願的安可

Martha Argerich/Charles Dutoit的Tchaikovsky第一鋼琴協奏曲(1970錄音)已成經典。

2014年,Argerich(時年73歲)又跟她前夫兼幾十年指揮老搭檔在Verbier Festival合作,現場彈奏柴1。


Argerich多次謝幕,但無意安可。最後......(好奇的話,請從39:55開始看)

2017-05-21

這兒是哪兒? Here, by Richard McGuire

臉友貼旅遊照片,有時我會留言問:這兒是哪兒?臉友提供答案後,假若我追問,這兒今天是這兒,但從前是哪兒?這兒曾經是個什麼地方?將來又會變成那個地方?臉友一定會罵我瘋子不再理睬吧!

其實我在想,該怎樣介紹剛讀完的漫畫奇書,Richard McGuire的 Here(這兒)。一本大約200頁的漫畫(估計而已,因為書沒有頁碼,不知總頁數),幾乎都是左右頁才一格漫畫,在同一點望向同一方向,大部分年份(書沒有頁碼,但左上角都有年份)是在某房子內望向一個角落,這就是書名的由來。年份不同,屋內裝修擺設不同人物事態不同。

不過也不一定,百多年前,這兒還沒有房子,不過一片草地,視線望著的,是遠處另一房子。再幾百年前,什麼房子都沒有,但有土人出沒。一百萬年前?洪荒一片。

同樣,幾十年後,幾百年後,一百萬年後,滄海桑田變幻是永恆。

這書的實驗性不僅在此,最特別的,是時間不順序任意跳躍,而每一大圖(即某一年),上面可能加插一或多張不同年份的小圖。


讀畢,即使你在腦中重整時序,也不能串成傳統意義上的“故事”。就好像,作者替幾百萬年來的這兒,拍了大量快照,然後亂抽一些出來結集成書(所以讀者不跟書的順序,仁意亂翻也無不可)。


看了一部實驗性就是一切的電影,有人狂呼被騙,有人大讚厲害。看了Here,反應同樣會很不同。我欣賞水平淺薄不去發掘深層意義,不斷自問,就這樣?就這樣?


即使大讚的,大抵也會認為,這種實驗漫畫,原創的是天才,不可能有人跟風,跟風了也只會被罵庸才。但也不一定,故技可重施,只要是同一人:這本2014年出版,厚重精美的Here,是作者將自己二十多年前的創新但簡短同名漫畫擴充而成(還有他以同一但簡化了的概念製作的The New Yorker封面)。


(若問,Here難懂嗎?我會說,並不難“懂”,至少表面如此。即使我儘量細心閱讀,一兩小時已讀完,反倒疑心太易“懂”,所以才會不斷自問:就這樣?就這樣?)


參考:
- The New Yorker: Time, Remixed | Cover Story: Richard McGuire's "Time Warp"
- Harper's Magazine: Time Out of Joint In Richard McGuire’s Here
- Wired: 5 Reasons to Read the Time-Traveling Graphic Novel Here

2017-05-20

格非 望春風

讀格非長篇小說新作,望春風,充滿期待。

他的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三部曲,是我近二三十年讀過最好的小說。我瘋狂得隨即重讀一遍。

未知能不能寫點讀後感。簡單地說,喜歡格非江南三部曲的不會對望春風失望。

那麼熱那麼 冷

王定國以精雕細密文字,寫鬱結心靈卑俗世情。

讀到第三本,中篇小說集那麼熱那麼 冷(之前讀了誰在暗中眨眼睛和敵人的櫻花),開始有點吞不下這濃重苦澀味。


(臉友告知,原來台灣文化部繼去年以閱讀時光為總名將十部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電影後,今年推出第二輯,其中一部就是王定國收在誰在暗中眨眼睛短篇小說集中的妖精)

2017-05-18

內陸秋葉自駕游簡介及旅照

早前提到,我將內陸自駕游延後一周,以期配合秋葉盛況,並將Toowoomba部分拆出,成為一天往返小旅行。

配合我們的旅行偏好,6晚只停4個點,分別為:Stanthorpe,Armidale(2),Coffs Harbour(2),Ballina。

最後一晚的住宿點,曾考慮再三,最終放棄較內陸的城鎮Lismore。Ballina/Byron Bay去年已到訪,這次本應跳過,但Lismore非以景觀聞名,三月暴雨又造成重大破壞滿目瘡痍,權衡下決定重訪Ballina(宿一宵而已)。

最終5月初出發的7天內陸秋葉自駕游,已然完成。秋葉主要集中在New England區(又稱New England High Country區:網頁/臉書頁)。第二天從Stanthorpe開始駛進這個內陸山區,陰雨天氣,Tenterfield和Glen Innes的葉況也不妙,有過氣之感,心裡痛罵自己把旅行延後,多此一舉。幸好,到了最主要賞秋葉的Armidale,適逢其會,滿眼秋色。

硬要比較的話,只能說紐西蘭Queenstown/Arrowtown一帶的秋葉優勝得多。不過,駕著自家爛車出遊,從內陸到沿海玩一周返家,十分輕鬆自在。


行程/車程:
(D1) 取道Scenic Rim中心小鎮Boonah,經Falls Drive(Carr's Lookout,Queen Mary Falls等景點)前往Killarney。走風景小路Settlers Route前往Warwick,再往Stanthorpe
(D2) 離開Stanthorpe,到Granite Arch看巨石,然後一直駛過New England Highway的城鎮(Tenterfield,Glen Innes,Guyra)到達Armidale
(D3) Armidale及周邊(Uralla,Gostwyck,Dangars Falls)
(D4) 經Waterfall Way(Ebor Falls,Dangar Falls等),Bellingen和Urunga前往Coffs Harbour
(D5) 休息日,Coffs Harbour及周邊玩樂
(D6) 啟程分兩天歸家。首日遊Look At Me Now Headland,Grafton,Ulmarra,夜宿Ballina
(D7) 不走沿海高速公路,經Murwillumbah返回Queensland,停Natural Bridge和Mt Tamborine兩景點返家


旅照:點擊大圖進入相簿

Falls Drive, Settlers Route, Warwick


Stanthorpe, Granite Arch


Tenterfield, Glen Innes, Guyra


Armidale


Uralla, Gostwyck, Dangars Falls


Waterfall Way


Coffs Harbour


Urunga, LAMN Headland


Natural Bridge, Mt Tamborine

2017-05-15

This Little Bird ... 無腳,只能一直一直飛 ...

This little bird
He flies so high up in the sky
Out of reach of human eye
And the only time that he touches the ground
Is when that little bird dies.




阿飛正傳:
無腳的雀仔
只能一直一直飛
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
就係佢死的時候

2017-05-01

磨砂玻璃上的小蛾


這伏在磨砂玻璃上的小蛾,不知屬何品種,但跟我慣常看到/拍到的有點不同。

牠的腳和觸鬚粗壯多毛,且兩前腿在靜止“站立”時明顯向前向外伸出。

光線透過磨砂玻璃,讓我的小蛾照忽然多了一份藝術感!







曾堯角落 其他蛾照:
- 把小蛾拍成怪獸 | 玻璃窗上的黃蛾 | 美蛾 | 看似貝殼鑲玉胸針的小蛾 | 小青蛾 | 婆婆的斗篷 | 小蛾


------------------------------

(同場加映:二月拍到不知何故沒有上傳的美蛾)



------------------------------

(同場再加映:哥拍的 叫美感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