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4

側看新加坡李家爭吵

李瑋玲指責兄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濫用職權無所顧忌,在李光耀去世僅一年後就搞出這麼個紀念名堂來... 假若當局就是想弄出個朝廷來的話,我作為李光耀的女兒,絕不允許李光耀的名字被一個不孝之子玷污。」(原文:"has no qualms abusing his power to have a commemoration just one year after LKY died... if the power that be wants to establish a dynasty, LKY's daughter will not allow LKY's name to be sullied by a dishonourable son."),李顯龍發表聲明回應,認為妹妹的指稱「完全不屬實」。

對於這段擺上檯面的李家爭吵,大家應已讀過相關報導,了解來龍去脈:

- BBC: 李家兄妹爭吵引發新加坡反思紀念李光耀 | Lee family spat fuels Singapore debate on founder's legacy
- mothership.sg: ST’s decision not to publish Lee Wei Ling’s commentary escalates into family feud
- Channel News Asia: Lee Wei Ling's accusations 'completely untrue': PM Lee
- 多維新聞/曹鳴:李顯龍兄妹內訌 新加坡如何續寫傳奇
- 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 “I always try to stick by the truth,” Lee Wei Ling


不出所料的話,李家爭吵應已到此為止,李顯龍想來不會依過往李光耀父子對其他個人或媒體指控/暗示「新加坡成為李家皇朝」的強硬慣例,通過新加坡司法制度控訴妹妹吧,而李瑋玲既已把心中鬱結爆發隨後將原文刪掉,估計也會收手。誰是誰非,大家自有看法。

不過,我覺得從側面觀看,也頗有趣。

大家都知道,李光耀信奉優生學,那麼龍生龍,一代偉人之子當然又是一代偉人,是否這個原因令他深信只有顯龍才配當他以後的新加坡總理(雖然結果勉強加插了一位過場的作棟)?

今天,李光耀已然去世,而六十過外屆退役之年的李顯龍,心底裡究竟怎麼看他父親李光耀當年一意扶植他成為新加坡“dynasty”(借用李瑋玲的字眼)下任領導人的呢?

都說,李顯龍全靠自己的實力,通過新加坡「任人唯賢」(meritocracy)制度登上總理之位,而太太何晶恰好也同樣地通過這新加坡優良制度掌管淡馬錫控股,夫妻掌控新加坡政治經濟命脈。

李顯龍的政治人生,看似成功,然而,代價還是要付出的。他任內穩健有餘建樹不足,任何人提到李顯龍,永遠不會忘記他是一代偉人李光耀之子。或許本身極有才華不靠父蔭今天也能在其他領域成為一代偉人的顯龍只能永遠是光耀之子,活在光耀光環的陰影下。不管他喜歡與否,現實如此。

今天的新加坡畢竟不是金家朝鮮,所謂“dynasty”及其延續言過其實,不是一人的意願就能推動,即便這“一人”是李顯龍。

把目光拉遠的話,李顯龍不過也只是過場人物,新加坡的後李光耀年代才剛開始...

2016-04-13

爵士小號手 Ibrahim Maalouf

我在上文(時代的噪音: Julian Barnes 寫 Shostakovich)末段轉貼一段二次創作視頻:Beyonce隨著Shostakovich的第十交響曲起舞!

這當然只是搞笑。本文要介紹的是爵士小號手Ibrahim Maalouf。不過,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還是先從Beyonce說起吧。

話說,Ibrahim Maalouf曾將Beyonce的Run The World (Girls)改編成爵士小號作品,並拍成故事MTV,背景是種族隔離的未來法國:

(音樂部分從1:15開始)


Beyonce原曲

不過,想了解一般吹奏原創作品的Ibrahim Maalouf的真正實力和創作源流的話,請看他的Beirut和Kalthoum - Introduction(Maalouf是黎巴嫩裔法國人):

Beirut MTV


精彩現場版

Kalthoum - Introduction

精彩現場版


- Allmusic: Ibrahim Maalouf
- YouTube: Ibrahim Maalouf Official

2016-04-12

時代的噪音: Julian Barnes 寫 Shostakovich

Julian Barnes最新作品
The Noise of Time / 時代的噪音
屬傳記式小說
寫Dmitri Shostakovich(蕭士塔高維契)

中文讀者對文化人在中共政權下
如何「活著」的故事可能耳熟能詳
一般西方讀者對蘇聯極權統治下的文化人
認識估計不太多,且只限於抗爭者/受害者

蕭士塔高維契是文學小說好題材
他一生在蘇聯度過
作為古典音樂作曲家,名滿國際
可他既非抗爭者,又不主動攀附權貴
曾被打壓,作品無處發表,朋友避之則吉
後來平反,寫出更多一流作品
且加入共產黨,當黨內音樂界要職
為蘇聯說好話,譴責抗爭者/流亡者

蕭士塔高維契,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矛盾的人
是個音樂天分特高的懦夫?
還是常在作品或言行間偷放諷刺的異議者?
人言人殊,事實神話難分

Barnes寫Shostakovich
重點不在故事性,不在劇情張力
只在人性複雜的描繪,值得推薦
(但不要期望跟The Sense of an Ending相似的閱讀經驗

要批評的話,我得說
個人偏愛小說以情節/對白推動,讀者自行體會
不太喜歡作者做過多議論/解說

----------------------------------------

事實神話難分:

1936年,Shostakovich因Lady Macbeth of Mtsensk受批判(muddle instead of music)打壓,第二年底,交出第五交響曲,極受好評。向來一直有個說法,Shostakovich把樂曲題為"a Soviet artist's creative response to just criticism",向官方示好謀求翻身。在Julian Barnes的傳記小說中,他指出這句子其實來自一位傳媒人,不過Shotakovich本人也從沒否認就是了。
The Noise of Time: The Fifth Symphony's success was instant and universal. Such a sudden phenomenon was accordingly analysed by Party bureaucrats and tame musicologists, who came up with an official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to assist the Soviet public's understanding. They called his Fifth 'an optimistic tragedy'.


----------------------------------------

我的古典音樂藏碟不算多,他倒佔了不少:幾張(包括他自己彈奏的)鋼琴曲,Piano Trio 2,String Quartets 2 3 7 8 12,Violin concertos 1 2,Cello concertos 1 2。Symphonies則只有5 10 15。

Shostakovich的作品雖非前衛無調,但對一般古典音樂愛好者而言不易親近,頗為「難啃」。


但他也寫過不少電影配樂,如以下來自Gadfly的Romance就很悅耳:


Waltz No.2就更平易近人了,連Andre Rieu(和他的一眾粉絲)都喜歡呢! :-)


這位youtuber太有才了!這樣推廣蕭郎「難啃」交響曲就對了 :-)

鹹濕狄青?

嘻嘻,以為《狄青夜闖三關》係鹹濕歌:
醉了怎禁風霜冷,半靠檀郎伴我行
飄搖欲倒,似花枝半殘,大醉昏昏倦了秋波眼 
公主,你醉嘞,好咯
【滾花】 綵鳳夢迴人半醉,虎將星夜下三關

亦舒301

原來,倪女士已出到第301本書 (灑花!)
書名叫紅樓夢裏人
寫紅樓夢的散文集 (全文

20多年前她出過另一本紅樓夢書
叫癡情司,作品編號120
小說類,改寫紅樓夢

2016-04-08

翻陳冠中舊賬

猜猜,誰寫的?
當然,現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中國。我和其他在北京和上海的香港人一樣,看到祖國欣欣向榮,看到北京上海的繁華昌盛,看到無邊市場無盡商機。我們感激祖國對香港持續的特別照顧,並讓我們可以參與祖國的建設,真令我們汗顏。我知道其中不少香港人是由衷的想找機會來回饋報答祖國。 
可是,我們這些來自前殖民地百年商埠的香港人,受限於自己的識見,是有點瞇住一隻眼睛來到大陸的,往往只顧看片面。譬如說,我們整天惦著看商機,看北京上海,那顧得上看大地上眾生的精彩與苦難? 
以2003年為例。如果我們睜大眼睛,可看的事情可多了,看到中國人上太空也看到非典時期的上下一心,東北的契機,反腐的持續,三農問題得國家重視,憲政受討論,領導人對農民關愛,人民權益獲維護和公民意識有提升等等令人鼓舞的發展和真正的進步,若持之又恆,將為國族帶來祥瑞之氣象。同時,也有太多令人頹喪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們這些港商,台商和萬千外商看到沒有?難道我們只應用一隻眼睛看中國嗎? 
放眼2004,我會想想,我對祖國有什麼貢獻。不要問祖國能為我做什麼,反問我們能替祖國做什麼。我會跟碰到的香港人台灣人,談商機之餘,兼談回饋社會,以酬祖國之恩。
- 相關臉書討論


約十年前講香港的下一個十年。猜猜誰說的?
這幾年越來越多港人是親中的。這是順理成章的,不親中親誰?我相信,以後絕大部份的政治人物都是親中的,親中與否將不是一個對立的選項,因此不必再成為一個分化性的政治議題。 
同時,普選按基本法實現後,反對普選就是反對基本法,因此贊成或反對普選,以至加快或延後普選,也不再是政治爭論焦點,到時候所有政治人物都成了民主派,民主也不是個正面或負面的標簽。 
其實,回歸十年後,親中和民主這兩個訴求和價值觀在香港都已經相當穩固,故此它們作為政爭的議題也都快將完成歷史任務,可以攜手鞠躬,光榮退出香港的政治舞台。拜基本法之賜,現在香港終於循序漸進到了超越過渡期、進入正常期的契機。 
以前香港是殖民地,殖民地沒有光榮可言。現在香港是中國的成員,可以光榮了。 
下一個十年,香港應該可以做到:中國的一份子、為內地的現代化和改革開放作出貢獻、繁榮、安定、法治、自由、民主、和諧、善治、公正、環保、節能、宜居、好玩,一個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世界城市。到時候我相信很多港人、國人也會跟我一樣覺得與有榮焉。
- 相關臉書討論


翻陳冠中舊賬,不是為了什麼特別原因,而是幾天前太座忽問,想讀陳冠中,我推薦那本?我說,不計小說的話,可選我這一代香港人或下一個十年。

下一個十年,啊,現在人人談十年,談的就是香港的下一個十年啊!

雖然陳冠中約十年前(他作為香港文化商人跟定居的北京還在蜜月期?)寫過好些淺薄擦鞋文章,正如我之前所說,他是享盛名的香港知識分子,他最好的東西還是非常好的。

- 相關臉書討論

2016-04-03

艋舺龍山寺:吳昌碩寫「情空小劫 道託踈狂」?

臉友提到,台北萬華(艋舺)龍山寺內,有清末大書法家吳昌碩石鼓文八個大字石刻:「情空小劫,道託疏狂」


我留言表示懷疑。以下是我的留言擴充版:

我的不負責任胡亂猜想:

為何是「情空小劫,道託踈狂」?原文出自石濤一幅山水畫上的配詩,其中兩句為「忘情空小劫,有道託踈狂」。張大千也畫過一幅仿石濤筆意,也是配上同樣詩句。

吳昌碩是個頗傳統的書畫家,不太像會神思一發,減去兩句開首的「忘」和「有」字,自成妙句。雖然毫無實據,我覺得較可能的解釋是,吳昌碩原本寫的是「忘情空小劫,有道託踈狂」,後來轉刻在龍山寺時,不知何故,弄掉了兩句的開首字。


背景資料:

- 呂克明:遊龍山寺記 五 (pdf檔)
後殿左翼門柱上,可見清末大書法家吳昌碩(1844-1927)的石鼓文字跡。「壬戌(1922)清明節」、「情空小劫,道託疏狂。」和「七十六歲老人吳昌碩」題款。典故來自石濤(1642-1707)畫中詩:「忘情空小劫,有道託疏狂。」情空,放空性情;一增一減間,曰:「一小劫」;道託,即「導託」是寄託、引領之意;疏狂,恣情享受、狂放不羈。這兩小句是說:「漫漫長長的閒暇時間裡,總希望能有一種寄託與擁有,於是再也不想約束自身,就縱情的享受人生吧!」禪意八字,道出老翁的勸勉。
- 老實說,我覺得上面對「情空小劫,道託疏狂」的解說屬強解。


-----------------------------------------

(附錄:去年底拍的艋舺龍山寺夜照)







雙十窗

繼早前PC升格,昨天也把手雞提升到微軟十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