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晚,開始聽音樂的時候,Bob Dylan已成過去式的傳奇人物。我對他的經典名曲雖是耳熟能詳,但對Bob Dylan本人的認識卻始終朦朦朧朧。印象中,Bob Dylan就是美國六十年代爭取民權反對戰爭洪流中的頭號創作歌手。隨著熱血年代的告終,Bob Dylan亦漸被遺忘...
直到聽了Bob Dylan Live 1966: The "Royal Albert Hall" Concert,才知道有此當年事...
Martin Scorsese執導的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雖是傳記電影,主要著眼點卻在1961-1966間Bob Dylan的音樂路,以The "Royal Albert Hall" Concert為導引和結尾高潮:
年輕鄉下仔Robert Zimmerman隻身闖蕩紐約。短短幾年間,成了民歌手Bob Dylan,再成了萬人擁戴的抗爭歌曲英雄Bob Dylan。
但Bob Dylan拒絕永遠扮演樂迷心目中的Bob Dylan。對於未來音樂路,他自有主張。他不要被定型為抗爭歌曲英雄,也不要被定型為民歌歌手。
對於轉用電吉他,高唱搖滾樂,反認他鄉是故鄉的Bob Dylan,樂迷不能接受,樂評人不能接受,很多民歌同路人不能接受。Bob Dylan也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嗤之以鼻。
1966年,Bob Dylan展開世界巡迴演唱,形式定為每場上半場木吉他個人演唱,下半場電吉他伴樂隊玩搖滾。
電影最後高潮,播出Bob Dylan在英國Manchester的Free Trade Hall演唱會:下半場唱完Ballad of a Thin Man後,在一片觀眾的不滿聲中,突然有人高叫"Judas!"。
手持電吉他的Bob Dylan還擊,"I don't believe you... You're a liar!...(轉身對樂隊說)Play it fucking loud!...",唱出最後一曲Like a Rolling Stone。
(那場“決裂”演唱會的錄音,幾年後地下流出,迅即成為經典。但不知何故,bootleg錄音將表演場地誤作London的Royal Albert Hall。所謂習非勝是,到1998年推出正式版本時,唱片公司索性將之稱為The "Royal Albert Hall" Concert。)
--- PBS: American Masters: Bob Dylan ---
--- safari underground: 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 (卜戴倫飄流半生) [2005] ---
--- Wikipedia: Bob Dylan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