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9

後現代的村上春樹從楊照筆下「通過」

亂談幾句楊照《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的讀後感。

- 2008年,楊照在誠品講堂中分析導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用他自己的話說,「除了大家原本輕易可以看到的那條幻化光彩的大街之外,我們繞進一家擺滿希臘神話與悲劇的店舖,一家卡夫卡作品專門店,一家由大江健三郎的文學心靈組構起來,似夢似真的幽微四國森林,以及一家以村上過去小說作品打造的紀念品舖,看看這樣的遊逛能產生什麼樣對於《海邊的卡夫卡》不同的閱讀經驗。」

- 本書以那課程為基礎整補,前面加入一篇總序,後面附上他的其他村上研究短文。從序清楚可見,出版此書的目的,不單只為談村上春樹的一部小說,而是進而全面分析村上春樹的小說藝術。更確切地說,他要找出村上春樹的小說的深層意義。

- 一邊讀此書,一邊冷汗直流。真的,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理解力弱,眼界不高,讀了幾乎白讀,從此再不敢說自己看過大部分村上春樹的作品了。楊照讀得通,讀得透,不單能從村上不同小說間互相參照,也對一些村上作品或明或暗引用的典故瞭如指掌。

- 這書,我在自己的aNobii書櫃中罕有地給了5顆星!

- 不過,在我眼中,這麼一部絕佳好書,其實只是很成功地分析了村上春樹的某一方面。這可能是個主要方面,甚或最重要的方面,但絕對不是全貌。

- 此話怎說?先引幾段楊照在序中對村上春樹的總結:

二十年讀下來,我很確定:村上春樹是個死心眼的小說家。不管他寫什麼樣的小說題材,一旦被他寫了,那小說就帶有濃厚的「成長小說」性質。不過,他寫的,不是少年如何在社會中成長,懂得如何活在社會裡;毋寧是少年如何對抗社會而成長,認知自己的夢想,以及願意為這夢想承擔責任、付出代價。

所以他的小說裡,會一直出現「勇氣」、「強悍」這樣的字眼。 ... 這種勇氣、強悍的追求,是成長的關鍵,村上春樹如是堅持,而且堅持:這種勇氣、強悍的追求,是人生唯一最重要的事,至少是小說碰觸人生唯一最重要的主題。

村上春樹真正創造的奇觀,不是那些幾百萬幾千萬的銷售數字,而是不懈、不停地書寫了三十年成長奮鬥經驗,始終在少年與成人的邊境上徘徊,拒絕正式進入成人的領域,一個執迷於要勇敢、強悍活著的永遠的少年。

- 讀過此書,或聽過講堂的都會有很深印象:楊照從《海邊的卡夫卡》入手,通過分析希臘神話(特別是伊底帕斯)中人對抗命運,既無可奈何又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悲劇精神,和卡夫卡與大江健三郎如何從文學探討人生意義,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永遠的少年精神!

- 然而,村上春樹30年來,真的一直在寫「永遠的少年精神」嗎?既好像是這樣,至少是好像越來越這樣,但又並不完全如此。從《聽風的歌》的「我」,到《挪威的森林》的渡邊,跟「永遠的少年精神」,是同一面貌嗎?恐怕不是。

- 關於這點,楊照其實在書中也曾論及。他指出,村上春樹是日本文學的異鄉人,也是日本文學最矚目的後現代作家。村上小說的主角,很多都對任何千奇百怪的人和事覺得無所謂,不驚訝不動心,一切一切,都只在他們身上「通過」。

- 楊照放棄更深入探究村上春樹的後現代性,我猜測,是因為這跟作為公共知識分子講社會擔當的楊照的人生取向相距太遠。自覺或不自覺地,這與「永遠的少年精神」不符的村上春樹另一面,在楊照筆下「通過」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