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

我內向,但跟「內向世代」沒有共鳴

差點被陳冠中裸命後,翻書櫃,隨便找部小書消磨時間。

這書很小(袋裝書),很薄(一百多頁),N年前買的。萬象文庫,「內向世代」小說選,李永熾編。一切都很陌生。收入日本「內向世代」流派六部短篇小說,作者是:小川國夫,後藤明生,黑井千次,阿部昭,坂上弘,古井由吉。不只從未讀過(我不常讀日本文學),連名字通通都沒聽過。

來,開始!

(上面是我在臉書寫的“啟動”文。為何?除了讓我的臉書頁有點動態外,更重要的是,我這個人非常欠耐性,書覺得不好隨時放棄,或丟下忘記掉。寫了“啟動”文,就有一種壓力,督促自己,要有始有終)

--------------------

李永熾的導讀(日本現代文學與「內向世代」)頗長,像上了一堂課,對日本近代/現代文學源流有了初步認識。

--------------------

全書讀後,應該說,我雖內向,寧願避開人群,跟社會/政治保持一定距離,但不屬「內向世代」,讀了這幾篇日本「內向世代」小說沒有共鳴。最有得著的,還是那篇導讀。

何謂「內向世代」?本來打算為導讀寫摘要,但又恐力有未逮,所以找來三條現成的簡介:
尤其禮:「內向世代」一詞來自日本文藝界...「內向的世代」(内向の世代)。大概在...一九七0年產生的名詞,這個時代的代表作家及文藝評論家認為,與其著眼於現實的環境,不如著眼於自己的「內面」,表現的是一種屏棄ideology,尋求個人的自我內面性,亦為封閉的傾向。
劉夏如:日本現代文學史1970年代「內向の世代」...,雖然強調自我文學的純粹性,但只關心自己的存在與內面價值、缺乏由外圍或他者的角度來理解世界,喪失介入社會運作機制的勇氣與熱情。
黃錦樹:黃錦樹曾經以「內向世代」來稱駱以軍等上世紀90年代冒起的作家,借用的是日本「內向世代」作家的稱號。「『內向世代』是日本戰後第二代、第三代的作家,他們不比戰後第一代的作家那樣,處於一個崩塌社會,價值毀掉,而是到了一種內化階段。」駱以軍說,就像他自己也處於這麼一種狀態:「我不理解邪惡,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子,充滿了迷惑。」

李永熾認為,「內向世代」興起的社會背景,乃七十年代日本從戰後廢墟進入經濟騰飛消費主義抬頭時期,天皇/國家絕對權力瓦解,傳統家庭制度崩壞,和理想主義隨著學生運動的失敗退潮。

李又提到,選取的六名「內向世代」代表性作家,都是1927-1937年出生,小時在軍國主義統治下度過,中學以後卻是接受新式的民主教育,青年期又經歷高度成長的洗禮...

看看書內的作者簡介,我發現這幾位「內向世代」作家,豈止接受新式的民主教育,簡直全是在東京接受一流教育的頂尖精英:

- 小川國夫:東京大學文學院,中途退學,轉往巴黎大學就讀
- 後藤明生:早稻田大學畢業
- 黑井千次: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
- 阿部昭:東京大學法國文學系畢業
- 坂上弘:慶應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
- 古井由吉:東京大學德國文學系畢業,並在研究院取得碩士學位

精英出身作家,跟他們的「內向世代」傾向,到底有甚麼內在關連或影響,則不是我能夠說明的了。

--------------------

日本文學中,讀得較多的只有村上春樹。1949年生的他雖然比「內向世代」作家年輕得多,經歷應自不不同,但我覺得前期的他,其實滿「內向世代」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