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4

【上海蘇州2012】 何解太平天國忠王府很多牌匾對聯不用書法體

(注:為求簡潔,以下文字略有刪節,原文請看臉書討論,本篇及前篇留言)


網友Stannum在關於“蘇博及其他”相冊的留言中指出一個費解的現象:
Stannum:忠王府的牌匾和對聯竟然不是書法體,真不知算甚麼啊!

曾堯:Stannum兄好眼力,忠王府近大門那邊很多牌匾和對聯的確不用書法體,不知何解,快速google一下也找不到解釋。有待繼續研究。


在高人特多的臉書上提問,果然引起馮偉才兄的興趣:
馮:忠王府在文革時太平天國的牌扁等已被拆掉。現在看到的都是新修建的,依我看,用的可能是電腦打字,而不是毛筆字。

曾堯 對,那些牌匾對聯都是用印刷/電腦字體,而不是書法/毛筆字。問題是為何如此?為何獨獨在忠王府而不是其他古蹟看到?中國很多古蹟,都在近百年(特別文革期間)遭破壞。近年大體都是復修如舊(雖則水準參差)再開放。那是否意味,當年忠王府本來就是用很多印刷字體作牌匾對聯?還是另有原因?

馮:我09年去時看到門口太平天國四字,就覺得有點兒戲。如有留意,內裡有些地方的直橫對聯是用毛筆書寫的。我懷疑有些重建,即原來給完全破壞的地方,是重新修建時用印刷字體造的。看看戲台邊的直寫對聯是毛筆字,或可解釋兩者的分別。原址是拙政園一部份,我八十年代去時,還沒恢復忠王府的面貌。根據資料,其修建過程如下: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以中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中最完美的建築而評為"1949----1995中華之最"。為妥善保護這座具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建築,1951年至1975年,曾對其官署部分七次修繕,80年代也陸續將大門、儀門、兩廡、正殿、後堂、後殿等作了全面修葺,基本上恢復了忠王府官署建築的原貌。1993年起,再由國家文物局撥款,完成了中路官署建築和東路部分宅第建築的維修,使其更顯宏偉。

曾堯:修復時按道理說全部牌匾對聯配上書法體應該是簡易功夫,選擇印刷體實在令人費解。

馮:其實,近十多年許多古蹟翻新都有同樣問題存在的,主要是無知和商業掛帥造成(外判給裝修工)。像太平天國四字,當時是右向左寫的,而且是太平直排,天國橫排,平字也不是打字體。所以我一看門口的太平天國,就知道又是粗製濫造的翻新之作。


曾堯:對,那太平天國四字最可疑。從現存的太平天國銅幣看,一般沿用傳統,太平直排,天國橫排由右向左。今天忠王府大門的四個大字,反而依大陸排版慣例,橫排,由左向右,每兩字一行。


曾堯:百度百科關於忠王府的條目,附有一張照片,說是忠王府大門,上有忠王府牌匾,手寫字體,傳統由右向左。不知攝於何時,也不知是否忠於最原始的牌匾,但跟今天的忠王府大門牌匾很不用。今天用的,是印刷字體。




馮:清朝文物無論石琿或排扁,橫排字大都是右寫,左寫的幾可斷定是後人加上。忠王府的字如是原來墨迹,也可以是原字重排(有不少例子,方便今天閱讀習慣,尤其文革時期)。不過,看樣子,未必是原來墨迹,待查。

曾堯:馮兄的觀點我找不到理由不同意,但又總覺得未能完全信服。中國很多新近的“修復”景點,的確存在“粗製濫造”的問題,而忠王府滄桑變幻,要重建當初的模樣很不容易。但它既在世遺拙政園和蘇州最受歡迎新建景點蘇博中間,按道理不會出現“粗製濫造”的情況。況且,將印刷體全改為書法體又不特別花錢花力...

其後,文少(陳凱文)加入討論,馮兄和Stannum也續有回應:

文少:其實論字體的話,太平天國文件是慣用白體(即宋體)的,但字形則較扁平,要模仿有一定難度:


文少:而太平天國四字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天字上劃長下劃短:


文少:我反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天國甚少用顏楷體,但忠王府那些牌匾則一定是用了大陸電腦常用的宋體

馮:中國的事情有時"按理"未必講得通。忠王府歷經多次修建和文革的破壞,要恢復原樣不容易,能夠保存建築結構和彩繪,以及原來拙政園的特色已不簡單。如果八十年代是以拙政園的面貌出現,太平天國的東西後來“補充”也是可能的。附上原來忠王府外貌,即使有忠王府牌扁,應該不是這樣的。另外,十多年前的一幅戲台相,也沒有對聯和橫扁,顯然是後來所加。




馮:有興趣看太平天國/李自成文物照片的,可到這個網網頁看看: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馮:上面戲台圖片是有橫扁的,更早的戲台應該是這樣:


文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蘇州在1863年被清軍所佔後﹐忠王府則被改為江蘇巡撫衙門。是故﹐如果忠王府本來有牌匾的話﹐理應在那時已被拆毀﹐不可能留待文革才被破壞掉的。其次﹐究竟為何認定忠王府在文革時受過破壞呢﹖太平天國在中共官方史中定性為農民起義﹐具有神台級的歷史地位﹐即使文革出現過破四舊﹐但他們會走去破壞忠王府﹖我很懷疑。

曾堯:(不知跟討論有沒有直接關係)那個”涉嫌在沒有詳細歷史資料指引下粗製新建“的忠王府大殿,其(印刷體)對聯文字:“天擇流行恩深雨露 朝綱理治運轉乾坤”,原來也出現在位於南京的原太平天國天王府(後為清兩江總督府,今為總統府)的書房。參閱:南京游记之一:总统府、秦淮河

曾堯:忠王府正門一帶,乃根據不完整的原貌資料新建/修復這一點應無疑問。問題是何解很多牌匾對聯不用書法體而用上了極罕見的印刷體。是原貌如此,還是另有原因?

Stannum:我想牌匾用書法體,應該是一種常識吧,有看過古裝電視劇,無論大陸香港或台灣的,大概都不曾見過佈景用宋體字作對聯牌匾的吧?而且馮偉才先生更指出是由國家文物局撥款修整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真是耐人尋味。

馮:關於忠王府在文革時被破壤,可參看文革中被毁的文物(苏州拙政园门口高悬的“太平天国忠王府”的明牌和大厅里描绘李秀成召集军事会议情景的画也就成了为叛徒树碑立传的标记而被摘掉)。論文苏州忠王府建筑彩画艺术研究可看“研究目的和意義”一節。至於為甚麼忠王府被否定,是因為李秀成被視為“叛徒”

馮:軍事會議廳的原來佈置:



馮:關於忠王府的滄桑,一篇很好的參考材:全面保护苏州忠王府——苏州新博物馆选址及其出路

曾堯:通過馮兄及文少提供的連結,並延伸閱讀,這幾天來對忠王府的前世今生,和忠王府與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的相互關係有了進一步了解。接下來讓我們將眼光重新聚焦到原來的問題,那就是,“何解太平天國忠王府很多牌匾對聯不用書法體”。很不幸地,那些大討論對這小問題沒能提供較有力的直接的答案。相反,既然當初蘇博選址引起那麼多爭論,以致出現廢了忠王府傷了拙政園等批評,那麼,忠王府的修復工程和社會監察,絕不是那些全國為數不少快速上馬粗糙修建/新建收費古蹟景點可以比擬的。我總覺得,知得越多,越覺費解!

馮:忠王府的寫法是書法字,是六十年代蘇州博物館原來的牌匾(今天卻改用了印刷宋體)。其餘那些粗宋體階體的印刷字,除了上面提到的推論外,就無從解釋了。證諸門口太平天國寫法的無知,我還是相信無知和不認真是最大可能性。

3 則留言:

  1. 曾兄﹐太平天國在1863年被清兵剿滅的﹐而忠王府則被改為江蘇巡撫衙門﹐你認為那些原有的的忠王府牌匾當時仲有可能保住咩﹖

    既然你有睇百度百科﹐點解你會認為那些牌匾會等到文革先被毀呢﹖

    仲有﹐我覺得你唔太清楚中共的歷史觀囉﹐太平天國在大陸至今仍定性為農民起義﹐具有十分神檯級的正面地位﹐當時文革即使點搞破四舊﹐斷估都唔會搞到去忠王府囉﹖

    是故﹐忠王府的牌匾確實是後來重建的。事實上﹐忠王府自81年起﹐多次獲得撥款修葺﹐現在的那些牌匾和翻新﹐相信都是在改革開放後才搞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少加入討論,歡迎歡迎 :-)

      我說,“中國很多古蹟,都在近百年(特別文革期間)遭破壞”,指的是中國古蹟,非特指忠王府。

      忠王府正門一帶,乃根據不完整的原貌資料新建/修復這一點應無疑問。問題是何解很多牌匾對聯不用書法體而用上了極罕見的印刷體。是原貌如此,還是另有原因?

      我剛在臉書寫了一段新留言,抄錄如下:馮兄的觀點我找不到理由不同意,但又總覺得未能完全信服。中國很多新近的“修復”景點,的確存在“粗製濫造”的問題,而忠王府滄桑變幻,要重建當初的模樣很不容易。但它既在世遺拙政園和蘇州最受歡迎新建景點蘇博中間,按道理不會出現“粗製濫造”的情況。況且,將印刷體全改為書法體又不特別花錢花力...

      刪除
  2. 謝謝 Joe 師兄特意開文,解答小弟疑問。我想牌匾用書法體,應該是一種常識吧,有看過古裝電視劇,無論大陸香港或台灣的,大概都不曾見過佈景用宋體字作對聯牌匾的吧?而且馮偉才先生更指出是由國家文物局撥款修整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真是耐人尋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