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時代的噪音: Julian Barnes 寫 Shostakovich

Julian Barnes最新作品
The Noise of Time / 時代的噪音
屬傳記式小說
寫Dmitri Shostakovich(蕭士塔高維契)

中文讀者對文化人在中共政權下
如何「活著」的故事可能耳熟能詳
一般西方讀者對蘇聯極權統治下的文化人
認識估計不太多,且只限於抗爭者/受害者

蕭士塔高維契是文學小說好題材
他一生在蘇聯度過
作為古典音樂作曲家,名滿國際
可他既非抗爭者,又不主動攀附權貴
曾被打壓,作品無處發表,朋友避之則吉
後來平反,寫出更多一流作品
且加入共產黨,當黨內音樂界要職
為蘇聯說好話,譴責抗爭者/流亡者

蕭士塔高維契,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矛盾的人
是個音樂天分特高的懦夫?
還是常在作品或言行間偷放諷刺的異議者?
人言人殊,事實神話難分

Barnes寫Shostakovich
重點不在故事性,不在劇情張力
只在人性複雜的描繪,值得推薦
(但不要期望跟The Sense of an Ending相似的閱讀經驗

要批評的話,我得說
個人偏愛小說以情節/對白推動,讀者自行體會
不太喜歡作者做過多議論/解說

----------------------------------------

事實神話難分:

1936年,Shostakovich因Lady Macbeth of Mtsensk受批判(muddle instead of music)打壓,第二年底,交出第五交響曲,極受好評。向來一直有個說法,Shostakovich把樂曲題為"a Soviet artist's creative response to just criticism",向官方示好謀求翻身。在Julian Barnes的傳記小說中,他指出這句子其實來自一位傳媒人,不過Shotakovich本人也從沒否認就是了。
The Noise of Time: The Fifth Symphony's success was instant and universal. Such a sudden phenomenon was accordingly analysed by Party bureaucrats and tame musicologists, who came up with an official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to assist the Soviet public's understanding. They called his Fifth 'an optimistic tragedy'.


----------------------------------------

我的古典音樂藏碟不算多,他倒佔了不少:幾張(包括他自己彈奏的)鋼琴曲,Piano Trio 2,String Quartets 2 3 7 8 12,Violin concertos 1 2,Cello concertos 1 2。Symphonies則只有5 10 15。

Shostakovich的作品雖非前衛無調,但對一般古典音樂愛好者而言不易親近,頗為「難啃」。


但他也寫過不少電影配樂,如以下來自Gadfly的Romance就很悅耳:


Waltz No.2就更平易近人了,連Andre Rieu(和他的一眾粉絲)都喜歡呢! :-)


這位youtuber太有才了!這樣推廣蕭郎「難啃」交響曲就對了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