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0
2006-07-09
一周觀影讀書流水賬 9/7
說來慚愧,歐遊回來已近三週,不僅沒有休養生息,反而是晨昏顛倒地收看世界盃足球和溫布頓網球直播賽事,睡眠不足,沒精打采,觀影讀書少之又少。
觀影:
張藝謀 《千里走單騎》
Krzysztof Wierzbicki 《Krzysztof Kieslowski:"I'm So-so"》
Robert Schwentke 《Flightplan》
讀書:
《個人旅行:Yokoso曰本關西》
----------
《Krzysztof Kieslowski:"I'm So-so"》是關於奇斯洛夫斯基的一部紀錄片式電影。因為最近寫了幾篇關於 「奇斯洛夫斯基十年祭」的網誌,忽然心血來潮,拿來重看。
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面面俱圓,處處討好,本來沒有甚麼好談的。但片尾注明,日本部分由降旗康男執導,令我想起我曾寫過一段關於高倉健與降旗康男的網誌:
降旗康男導過四十多部電影,高倉健演過二百多部電影,其中二人合作過十七次,2001年的《螢火蟲》是最新近的例子。降旗康男、高倉健和《螢火蟲》的女主角田中裕子這個三人組合,曾在1985年的《夜叉》合作過。有趣的是,在兩片中高倉健都是扮演有沉痛過去,現今只想過平淡無聞生活的漁民。
在《千里走單騎》中,高倉健仍是扮演「有沉痛過去,現今只想過平淡無聞生活的漁民」(妻子去世,老父不為兒子原諒,遠走漁村,孤單渡日)。
觀影:
張藝謀 《千里走單騎》
Krzysztof Wierzbicki 《Krzysztof Kieslowski:"I'm So-so"》
Robert Schwentke 《Flightplan》
讀書:
《個人旅行:Yokoso曰本關西》
----------
《Krzysztof Kieslowski:"I'm So-so"》是關於奇斯洛夫斯基的一部紀錄片式電影。因為最近寫了幾篇關於 「奇斯洛夫斯基十年祭」的網誌,忽然心血來潮,拿來重看。
降旗康男導過四十多部電影,高倉健演過二百多部電影,其中二人合作過十七次,2001年的《螢火蟲》是最新近的例子。降旗康男、高倉健和《螢火蟲》的女主角田中裕子這個三人組合,曾在1985年的《夜叉》合作過。有趣的是,在兩片中高倉健都是扮演有沉痛過去,現今只想過平淡無聞生活的漁民。
在《千里走單騎》中,高倉健仍是扮演「有沉痛過去,現今只想過平淡無聞生活的漁民」(妻子去世,老父不為兒子原諒,遠走漁村,孤單渡日)。
2006-07-08
A rare visit to The Lake House
I seldom go to the movies these days, may be once a year. And I almost never watch any Hollywood movies in a cinema. So why The Lake House?
Well, the motoring association I belong to sent me an email some days ago asking whether I would like to win a double pass to this movie. Normally, I am no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enters into any lucky draws. But since all I needed to do was to respond to the email, I did it, withou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what the movie was about, except knowing instantly from the movie poster that it would be a silly romantic story.
Now I wouldn't call the original a masterpiece, but it was definitely one of the better products from an industry on its ascendency. Beautifully shot, harmless to watch, all in all decent entertainment for two hours or so.
Is the Hollywood adaption better? I'll know after Monday night. But it seems from reading reviews on IMDb and Rotten Tomatoes that the audience quite liked it, while the critics found it too silly. Could this be the new Somewhere in Time?
(photo credit: Yahoo! Movies)
2006-07-07
回首看,五年網誌書寫生涯
網誌寫了足足五年,應是時候作個小小的回顧了。
且慢,我不是在三月份時才寫過JTBlog曾堯角落三歲了!(摘錄如下)嗎?何以忽然又說五年回顧?
今天是JTBlog曾堯角落三歲生辰小日子。
三年前的今天,我還在香港居住,過著專業人士上班一族生涯。今天我在澳洲布里斯本終日懶懶閒。
三年前的香港,正活在SARS的陰影下。這網誌的第一篇正式文章,正與此有關。
2004年4月,新增joetsang@downunder網誌,專注澳洲生活小事。
三年來,JTBlog曾堯角落不斷娛己,有否娛人不得而知。
是這樣的。我的網站已有超過十年的悠長歷史,但由誕生至今天,都是以專頁為主,即是說,我的網頁大都是關於特定題目,不時更新的。其中中港台新聞和Garden Inspired by the Music of Bach即為二例。
但我這個人是網上訊息發燒友,每天在網上去去這,逛逛那,搜尋訊息,自得其樂。有時在網上找到自已喜愛的訊息,希望與人分享,但這些訊息又不屬於任何專頁的題目。怎辦?
五年前的七月,我終於以土法煉鋼的精神,自製了一個網誌:將發掘到的訊息,以Catch of the Day(可譯作「當日時鮮」)為名,放在joetsang.net首頁的下方,過後由新的取代舊的。至於所有出現過的Catch of the Day,則以專頁形式留存,以倒時序排列。
現今的JTBlog曾堯角落,乃是網誌軟件出現後的替代品。
總括而言,我在網誌上寫的,大多是納納雜雜,無關痛癢的網上遊蕩紀綠。重在分享捕穫,不重議論。
其後,我在2004年時又建立另一個網誌,以日誌形式處理專題 - 澳洲生活點滴:joetsang@downunder。JTBlog曾堯角落則一如既往,納雜無聊。
----------
在這篇短文中,我曾兩次用了「納雜」這個常用廣東話詞語。其實「納雜」一詞,極易望文生義,大意為收納雜碎,相信一般讀者不難理解。
令我感興趣的,是「納雜」這詞在日常廣東話中,基本上是作形容詞用,就像我寫到的:「我在網誌上寫的,大多是納納雜雜,無關痛癢」。至於有動詞含意的,我們一般另用「拉雜」一詞(例如拉雜成軍)。「納雜」和「拉雜」,意思相近,國粵語發音相近,但在廣東話中,又顯然是兩個不同詞語。究竟,「納雜」/「拉雜」的詞源在那裡?
我在北大中文論壇中,發現了相關討論:原來在漢樂府詩《有所思》中,有以下兩句:
在白話文中,「拉雜」最早在《儒林外史》和《野叟曝言》中出現過:
看來,「拉雜」一詞,是其來有自,而「納雜」則純是廣東話口語用法。再者,「拉雜」已有「納雜」的含意。至於為何在廣東話中,既有「拉雜」又有「納雜」,而兩者又不混用?我不知道,留待日後發掘吧。
且慢,我不是在三月份時才寫過JTBlog曾堯角落三歲了!(摘錄如下)嗎?何以忽然又說五年回顧?
今天是JTBlog曾堯角落三歲生辰小日子。
三年前的今天,我還在香港居住,過著專業人士上班一族生涯。今天我在澳洲布里斯本終日懶懶閒。
三年前的香港,正活在SARS的陰影下。這網誌的第一篇正式文章,正與此有關。
2004年4月,新增joetsang@downunder網誌,專注澳洲生活小事。
三年來,JTBlog曾堯角落不斷娛己,有否娛人不得而知。
是這樣的。我的網站已有超過十年的悠長歷史,但由誕生至今天,都是以專頁為主,即是說,我的網頁大都是關於特定題目,不時更新的。其中中港台新聞和Garden Inspired by the Music of Bach即為二例。
但我這個人是網上訊息發燒友,每天在網上去去這,逛逛那,搜尋訊息,自得其樂。有時在網上找到自已喜愛的訊息,希望與人分享,但這些訊息又不屬於任何專頁的題目。怎辦?
五年前的七月,我終於以土法煉鋼的精神,自製了一個網誌:將發掘到的訊息,以Catch of the Day(可譯作「當日時鮮」)為名,放在joetsang.net首頁的下方,過後由新的取代舊的。至於所有出現過的Catch of the Day,則以專頁形式留存,以倒時序排列。
現今的JTBlog曾堯角落,乃是網誌軟件出現後的替代品。
總括而言,我在網誌上寫的,大多是納納雜雜,無關痛癢的網上遊蕩紀綠。重在分享捕穫,不重議論。
其後,我在2004年時又建立另一個網誌,以日誌形式處理專題 - 澳洲生活點滴:joetsang@downunder。JTBlog曾堯角落則一如既往,納雜無聊。
無聊小統計:
Catch of the Day - 2001年7月至2003年4月 - 107篇
JTBlog曾堯角落 - 2003年3月至今 - 867篇
joetsang@downunder - 2004年4月至今 - 276篇
JT's Euro06 Trip - 2006年4月至今 - 29篇 (臨時網誌,即將取消)
Catch of the Day - 2001年7月至2003年4月 - 107篇
JTBlog曾堯角落 - 2003年3月至今 - 867篇
joetsang@downunder - 2004年4月至今 - 276篇
JT's Euro06 Trip - 2006年4月至今 - 29篇 (臨時網誌,即將取消)
----------
在這篇短文中,我曾兩次用了「納雜」這個常用廣東話詞語。其實「納雜」一詞,極易望文生義,大意為收納雜碎,相信一般讀者不難理解。
令我感興趣的,是「納雜」這詞在日常廣東話中,基本上是作形容詞用,就像我寫到的:「我在網誌上寫的,大多是納納雜雜,無關痛癢」。至於有動詞含意的,我們一般另用「拉雜」一詞(例如拉雜成軍)。「納雜」和「拉雜」,意思相近,國粵語發音相近,但在廣東話中,又顯然是兩個不同詞語。究竟,「納雜」/「拉雜」的詞源在那裡?
我在北大中文論壇中,發現了相關討論:原來在漢樂府詩《有所思》中,有以下兩句:
聞君有他心 拉雜摧燒之
在白話文中,「拉雜」最早在《儒林外史》和《野叟曝言》中出現過:
《儒林外史 第五十二回》 「只見他兩手扳著看牆門,把身子往後一掙,那垛看牆就拉拉雜雜卸下半堵。」
《野叟曝言 第六十一回》 「秋香,你說話也要想一想兒,怎這樣拉拉雜雜的。」
《野叟曝言 第六十一回》 「秋香,你說話也要想一想兒,怎這樣拉拉雜雜的。」
看來,「拉雜」一詞,是其來有自,而「納雜」則純是廣東話口語用法。再者,「拉雜」已有「納雜」的含意。至於為何在廣東話中,既有「拉雜」又有「納雜」,而兩者又不混用?我不知道,留待日後發掘吧。
2006-07-06
Creative industries: Hong Kong and Pearl River Delta
Shall try my best to read it and write comments here. My best is usually not very good though.
(photo credit: Creative Industries, Hongkong Post Stamps, 7/05)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