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自有其一定的文學價值。不過,它歷久不衰的受歡迎度,恐怕跟太宰治作為日本文壇傳奇人物,而《人間失格》雖是小說但實質是他自傳性質遺作有極大關係。故事主角不單跟太宰治生平極為相近,而且還在小說中不斷向讀者剖析他的人生態度。
不少讀者很感興趣的,是主角的下場跟太宰治的如何比較。現實中的太宰治跟崇拜他的女讀者雙雙跳河自殺(他一生中自殺過幾次,跟女人一同輕生也非首度),而小說主角卻是在注射嗎啡過量後被送進精神病院,出院後被送到鄉郊小屋靜養度餘生。
通過故事主角,太宰治自稱不配為人,是以人間失格。但讀者,特別是日本讀者,卻顯然在不能(或不願)自拔的沉溺中看到頹廢之美。隨著時光流逝,當太宰治從人變成死人再變成神話後,他其人及其生涯的“極致之美”越被渲染。這從今年年初推出的人間失格電影就最清楚不過了。
我倒很想從文學和心理的角度,了解太宰治為何將這個自傳體故事披上一層外衣,寫成是某人從酒吧老板娘處取得主角遺下的三本筆記和三張照片,決定原原本本將筆記發表,只加上一個序曲,一個終章。將來吧。
酒吧老板娘跟某人的對話:
- 我也是前陣子第一次全部讀完......
- 你哭了嗎?
- 沒,與其說是哭,倒不如說......不行!人變成那樣就已經不行了。
- 雖然當中也有些誇大的地方,但是好像連你都受到他相當大的傷害。若寫的全部是事實,而我又是他朋友的話,也許也會想到帶他去精神病院。
- 是那個人的父親不好......我們所認識的阿葉是非常正直,相當機靈的,若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