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以前也罵過陳冠中,說他的那篇《一個香港人在北京-新浪網新春感言》肉麻骨痹,還提供一個中國科學院的連結。
剛剛重訪,文章不見了,網上好像也沒有其他地方可找到這篇寫於2004年,收入《我這一代香港人》(pp.227-229)的短文。一個在北京的香港人消失了,方草地可有興趣去找找?
----------
《一個香港人在北京-新浪網新春感言》後半:
當然,現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中國。我和其他在北京和上海的香港人一樣,看到祖國欣欣向榮,看到北京上海的繁華昌盛,看到無邊市場無盡商機。我們感激祖國對香港持續的特別照顧,並讓我們可以參與祖國的建設,真令我們汗顏。我知道其中不少香港人是由衷的想找機會來回饋報答祖國。
可是,我們這些來自前殖民地百年商埠的香港人,受限於自己的識見,是有點瞇住一隻眼睛來到大陸的,往往只顧看片面。譬如說,我們整天惦著看商機,看北京上海,那顧得上看大地上眾生的精彩與苦難?
以2003年為例。如果我們睜大眼睛,可看的事情可多了,看到中國人上太空也看到非典時期的上下一心,東北的契機,反腐的持續,三農問題得國家重視,憲政受討論,領導人對農民關愛,人民權益獲維護和公民意識有提升等等令人鼓舞的發展和真正的進步,若持之又恆,將為國族帶來祥瑞之氣象。同時,也有太多令人頹喪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們這些港商,台商和萬千外商看到沒有?難道我們只應用一隻眼睛看中國嗎?
放眼2004,我會想想,我對祖國有什麼貢獻。不要問祖國能為我做什麼,反問我們能替祖國做什麼。我會跟碰到的香港人台灣人,談商機之餘,兼談回饋社會,以酬祖國之恩。
陳冠中當年嗨賴賴的,緣何近日那麼冷靜深沉?
我是4月初在香港買「我這一代香港人」和「盛世」的。
回覆刪除老陳是我的中學同學,不過畢業後無來往。
看到新春感言那一段,真想嘔。
讀這種文章固然令人作嘔。
回覆刪除但我想,人在盛世,
有時或許不得不寫應酬文章。
但最令我不解的是,
陳冠中何以竟將之收入文集?
不管他有何值得批評之處,
陳冠中的社會觀察自有其獨到功夫。
我這一代香港人總體來說是本好書,
同名文章更是論香港人的力作之一。
收入一個香港人在北京,
就如華麗晚裝沾狗屎。
我對陳冠中不了解,以前沒讀過他的文章,不過我有一個普遍的經驗:許多外國人,包括香港台灣人,剛來到大陸,上海北京轉一轉,頓時覺得好到不行,發展太快了,如何如何。長期住下來,走的地方多些,就會有別的看法了。尤其是一些有左派情結的人,對資本主義不滿的人,昏了頭跑來認親戚,了解一點現實才會發現原來是牛頭不對馬嘴,此左不同於彼左,現行的制度比他們憎恨的惡劣的資本主義更惡劣。我想陳冠中多少也經歷了這樣的轉變。(曉莊)
回覆刪除答曉莊:
回覆刪除陳冠中是香港戰後一代的傳奇人物,文化界明星。他洋化小資,他“新左”,他聰穎。簡單一點說,他很“號外”(當然不是指墮落到不忍卒讀的今天的“號外”)。實際上,他就是“號外”創辦人。
他是否經歷了對盛世中國的憧憬與幻滅?很難說。雖然我一再拿他的一個香港人在北京指責取笑,但必須說明,很難說這文章代表他在21世紀初對盛世中國的看法。他為何寫此狗屎文章,又將它收入文集,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細閱我這一代香港人內的其他文章,比較公平點說,他那時在思索,他在以一個轉居北京的新左香港知識分子的角度在思索。書內的最後一篇文章,題為“顧左右而言他-歧路中國的絳樹兩歌”,可算是他當時思索的整理,跟今天的小說盛世內的冰火盛世計劃部分有脈絡相承。
同樣地,我始終認為盛世是一部小說(結構而言寫得很差的小說),不能只把它當作一部中國分析/預言文章,不應只把眼光放在冰火盛世計劃部分。尤其不應的,是把這一切當作陳冠中本人對今日中國的態度。至少這不可能是陳冠中本人對今日中國的態度的全部。
說了一堆廢話,只能說,要分析陳冠中對盛世中國的看法,沒那麼簡單,也不是我有能力辦到的。
給曉莊:不要再發懶了,快將你讀盛世的感觸,寫下來跟我們分享。
回覆刪除給槍槍:來去無踪的,等著你評盛世啊。
我也是北上工作的一份子之一,我在北京工作,認識了很多事情,之前也到過英國和菲律賓工作,所以在生活上的適應方面不成問題.我在那邊返香港教會,識左好多不同背景的香港人,好多都係半個老北京了,他們在北京安居樂業,投資買樓,仔女讀書...
回覆刪除大家如果有興趣知道更多,我知道尚書房有本"香港人生活在北京",我睇過好到題,值得買本睇睇
個作者係總商會幹事,佢個blog都記左好多生活小節.係www.mabelkwanys.com
d人話聽佢講買樓投資呀,進修呀,送仔女上去讀書都好arm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