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5

華語流行音樂無法跨越的高峰?

近日看的戲和讀的書大多是平庸之作,倒是聽的歌確是極品。可惜,這些歌曲都是廿多年前的舊作。可能我已老了,總覺得當年的高峰是從此無法跨越的了。

我說的,是同樣在80年代初推出的羅大佑首三張大碟和蘇芮的首三張大碟。

羅大佑是無需多作介紹了。他的「之乎者也」和「未來的主人翁」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開創性經典。我曾說過,華語流行音樂到羅大佑手上,「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指的就是他的這首兩張大碟。

在第三張大碟「家」,羅大佑很明顯地企圖求變,開創另一局面,但成績參差,尤其是碟的第二面(即所謂「西面」),聽來總是別別扭扭的。其後他暫停創作一段時候,到復出後卻只變為一個音樂工廠裡的巧匠。

至於蘇芮,她不是羅大佑一類的音樂創作人,故此「蘇芮」在80年代初的光輝表現,其實是創作班底和歌者的相互配合的成果。「搭錯車」,一部不怎樣的電影,卻衍生了華語樂壇第一張真真正正的電影原聲大碟,而且也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張。雖然蘇芮當時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手,但作曲班底卻包括了台灣當時的好幾位音樂才子:李壽全、羅大佑、梁弘志、和侯德健。

到了「驀然回首」,作曲陣容除了上張的李壽全和梁弘志外,又加入了邰肇枚、李學書和曹俊鴻。大碟明顯走的是「高格調流行音樂」方向,結果叫好又叫座。在幾個月後推出的「蘇芮3」裡,蘇芮和曹俊鴻再度攜手,這次眼界更高更遠,野心勃勃。「塵緣」一曲,長達9分鐘,在當時,甚至現在,都是極為冒險的舉動。如果要我三選一的話,「蘇芮3」是當然的首選,可惜對整體市場而言,它是「曲高和寡」之作。此後的幾年,蘇芮雖還是出碟不絕,但整體水準和受歡迎度,與當年相比,難免有天壤之別。

「蘇芮3」唱片內,有這麼的一段文字:

人們的掌聲是絕對的,永遠只伴隨著「最好」而來。

台灣的聽眾普遍具有一項耐人尋味的特色,那就是現實絕對的現實。在台灣的歌壇,沒有任何一個歌星擁有他真正的的歌“迷”。盛況空前,與門可羅雀,都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在同一個歌星身上。

...

面對這個現實的事實,該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每一張新唱片都要比前一張更好。

一條艱苦而孤獨的路 一條別無選擇的路

對於蘇芮而言,這種感覺毋寧說是更強烈的。

...

事實上,從「一樣的月光」到「驀然回首」近百萬張的銷售量,對她是一種太大的壓力而根本不是憑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呢?該用怎樣的心血與努力才能突破自己呢?

然而,她已別無選擇。她不能失敗,失敗就是淘汰 ...

----------

在我心目中,羅大佑/蘇芮後的華語音樂大碟,能稱得上經典的,只有崔健的「一無所有」/「解決」和王菲的「浮躁」。想想,「浮躁」的出現,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可悲。

----------


塵緣
作曲:曹俊鴻
作詞:陳克華

再一次睜開雙眼 所有活過的感覺又悄悄回來
愛過 哭過 付出過
都過去而未逝去 都還留在心頭不曾遺落
語言已不夠使用 聽我用感覺為你唱歌
啊...

也許早晨不太快樂地清醒 也許睡前需要一點酒精
啊...
情緒萬種 為何只剩一種痛
忘了曾經有過的感動 忘了伴我孤獨的初衷

劃根火柴 在你看不見自己的時候
點支香煙 看它能支持多久的寂寞
沏一壺茶 在被遺忘的人生角落
餘味總是冰冷苦澀
品嚐世事的起起落落
品嚐世事的起起落落

在風中 我只有隨著時間擺動
在雨中 我有過相遇也有過分手
在街頭 人們總是低頭匆匆走過
偶抬頭 分不出哪裡是自己的天空

我只能永遠飛翔 像失足的鳥終生不能著陸
我在黑夜的曠野 尋找奔赴黎明的歸路
我站在終點吶喊 再重新來過容我回頭

我只有闔上雙眼 讓活過的感覺又悄悄離去
不想 不說 不難過
我像是失落什麼 (並肩走過)
又像是與什麼錯過 (為你停留)
像是不能再錯 (不必回頭)
又像是無所謂對錯 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說
啊...
(放手一搏 可以從頭 啊...)

不容許絲毫猶豫 要一步一個腳印
永遠不會再度遭遇 把握時機奮力一擊
這次我贏得勝利 我就贏得我的未來
這次我贏得自己 我就贏得我的過去

將故事忘記留下意義 為所有的夢想找出結局
讓生命衝擊不留餘地 將一生的愛還諸天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