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6

從來不是張迷

色戒:專訪王蕙玲 1 | 2 | 3 (藍藍的movie blog)

張愛玲的文字是華麗的,太多導演都急著捕捉或者複製潛藏在文字之間的意像,千言萬語都想要轉化成影像,所以我常說改編張愛玲的小說,就像面對著一次文字獄的挑戰:你一旦落進她的文字中,就如同坐進了監牢之中,再難翻轉脫身了。過去五十年來,喜愛張愛玲作品的文藝青年,少有人不活在張愛玲巨大的文字魅影之中的。

張愛玲每完成一個作品就像建立了一個廢墟,你只能去憑弔,不可能再造以取而代之的,她一造好文字堡壘,人就走了,但是殘影如廢墟卻一直在讀者眼前徘徊不去,任誰都不可能複製,李安與其他導演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從來不是張迷,從來沒有想過要複製張愛玲的文字影像,沒有膜拜之心,才能悠遊自在,才有可能重新創造小說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種生命。

張愛玲的原著就是淡淡幾筆,隱諱得很,張愛玲眼在制高點,心則在人間,她的文字帶著一股悠悠仙氣,讓人打不到摸不著,也像 一縷精魂,沒有起沒有落,沒有句號與逗點,精煉至極,其實她是挑剔自己到沒有人可以再挑剔她的地步,我們隨著文字底閃爍的光芒下探,才發覺那麼短短一篇小 說竟然黑到深不見底,文字的後勁更是震動了我們的五臟六腑,回想起這些年,我做張愛玲傳記到改編「色,戒」小說,一切真有鬼使神差的神奇感覺了。

----------

王蕙玲是懂得張愛玲的。跟李安不同,王蕙玲同時亦是個張愛玲迷。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李安、王蕙玲第三度合作的「色,戒」,或許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但它對「色,戒」原著以至張愛玲本人,是慈悲?是殘酷?人言人殊。我傾向後者。

----------

李黎:失色之戒 -- 李安VS張愛玲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易先生背叛了他的國家﹑背叛了救他的女人﹔王佳芝背叛了自己早先的愛國情懷﹑背叛了她的同夥﹔易和王在面對「愛﹑不愛」時其實都是自欺﹐在情感上背叛了自己。李安在一個訪問中曾說﹐他是回應張愛玲的「感召」(calling)而拍這部電影的﹐然而﹐在重新創造他的「色‧戒」時﹐李安多少也背叛了張愛玲。

4 則留言:

  1. 事先聲明,我不是張迷,又未看李安的電影.
    李黎那篇文,不斷對照小說及電影,即是不停抄書,真是無聊至極.
    說李安背叛張愛玲,太誇張了吧?小說寫得太隱晦,為讀者造就不少想像空間.單就王佳芝是否愛易先生,10個張迷評論員就有20種不同觀點.不見得他們就沒有「背叛」張愛玲.

    回覆刪除
  2. 李黎的觀點,的確有點過火,稍嫌fundamentalist,不少人在她網誌的留言已提到了。

    我呢,在《色‧戒》觀後中已提過我的矛盾觀點:

    「我愛電影,一向堅持只以影片本身作為評價對象,其他的不論。

    但我也愛文學,以致上述的堅持不能貫徹:在評價由我深愛的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時,我未能單看電影本身,還會考慮電影有否拍出原著的特色和風格。」

    我對於李安「強行」為觀眾道盡上文下理前因後果心路歷程,頗為不滿。

    其實,就像你對《沉默》改編電影的態度一樣,我是不該去看電影《色‧戒》的。

    我的矛盾,還有另一層面:《紅樓夢》是我最最最最深愛的文學作品,但我對任何形式的改編《紅樓夢》,絲毫不會動心動氣。何解?

    回覆刪除
  3. 因為你對色‧戒愛得不夠,哈哈.

    回覆刪除
  4. 你真了解我的言下之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