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5

今天一口氣讀了鍾曉陽的《遺恨傳奇》...

... 就像張愛玲的《半生緣》一樣,書中充滿壓抑、無奈、欲理還亂的感情牽引,但稍嫌角色間的關係過份糾纏不清,而整體張力卻不足。坦白說,鍾曉陽自《停車暫借問》叫人眼前一亮後,往後的作品每下愈況,往往給我一種「槁木死灰」的感覺。

----------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王家衛近年的兩部「花樣年華」,字幕工作都是由鍾曉陽負責的。如果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字幕獎項的話,鍾曉陽應是當然之選。

----------

鍾曉陽起初不叫鍾曉陽,而叫鍾殘醉。那時候她大概十七八歲,正四處投稿,寫詩也寫小說,詩是白話卻又押韻那一種,小說則是才子佳人故事 ... (發哥哥,前後左右網)

我認為哀歌大概是她人生和創作的重大轉捩點,甚至認為這應該是她親身經歷的故事。過去她的年輕和早熟,所有的故事都帶著張愛玲的影子,只有這個故事讓人覺得最貼她的身心 ... (Souseki's 主義)

王德威以為鍾曉陽是「今之古人」,能用現代小說的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愫 ... (李宜芳,香港女作家在台灣──談鍾曉陽的《哀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