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3

吃掉比利時

還有一星期就動身歐遊了,在香港停10天後歐洲第一站將是比利時(Bruges和Brussels)。比利時不是歐遊大熱點,我對這國家了解亦不深。奇怪的是,我雖對吃向來不甚講究,就比利時所知的似乎全跟吃喝有關。

青口 - 多年前到倫敦,親戚帶我們去吃Mussels,簡單的一大鍋,蕃茄湯底,配薯條,似乎是當時倫敦的飲食新時尚。後來才知道這是比利時名吃。我們在布里斯本,不時會買1公斤Mussels自煮,湯底有時是蕃茄,有時是泰式Lemongrass(自家種的),簡單好味道。

炸薯條 - 比利時的“French fries”,號稱正宗美味(French Fries? Non! Frites? Oui!)。我愛吃粗肥薯條,總覺得鞋帶薯條(即在麥當勞吃到的那種)不夠過癮。今次一定要嘗嘗比利時出品獨到之處。

鬆餅 - 印象中,第一次知道有Belgium Waffles這回事,是在日本東京。不過,如今熱潮已過,近年遊日本,已不容易看到這種又稱格子餅的街頭小吃。

啤酒 - 比利時啤酒,世界知名。我平常雖滴酒不沾,旅遊時(特別如果是在夏天)大多會嘗嘗當地口味。(在東歐很多用餐地點,啤酒幾乎較水還要便宜)。

Chocolate - 談到比利時旅遊手信,十之八九會是巧克力。我愛巧克力,但比利時以“有內涵”的Praline為主,而我喜歡的是又黑又硬“入口不溶”的純巧克力塊(德國出品向來合我口味)。比利時會給我一個巧克力驚喜嗎?

Brussels Sprout - 類似小型椰菜的東西,常用於西餐主菜伴碟,據說近千年前在比利時一帶生長,後來繁植全球。難吃極了!

----------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的朱曉紅寫的非主流化飲食-----吃在比利時,不無參考價值。不過,下面一段,嚇我一跳:

對中國人有特殊意義的另一家餐廳是位於布魯塞爾大廣場的“天鵝之家”(LA MAISON DU CYGNE)。當年馬克思從法國到比利時避難時,曾在這家咖啡館裏構思並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被米其林評為一星餐廳,主要以比餐和法餐為主,酒窖裏藏有7萬瓶尚好的葡萄酒可供選擇。菜的價格不便宜,然而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古色古香的17世紀建築以及它與馬克思的那段關聯讓中國遊客十分著迷。如果在這裡請客,還可以請音樂家現場演奏。喝著法國紅酒,吃著店家精心烹制的牛排,在燭光下聽著豎琴與長笛合奏的莫扎特音樂,應該極其符合當代中國小資的情調。客人們還可以在二樓陽臺上俯瞰大廣場全景,回想當年馬克思在這裡起草《共產黨宣言》的情懷……

甚麼年代了?馬克思呆過的咖啡館“對中國人有特殊意義”?奧運中華大觀園開幕式全不見馬跡啊!

2 則留言:

  1. 死窮鬼馬克思,自己不事生產,卻真的生了一大竇兒女。寫書咒罵資本家,卻一生受資本家老友恩格斯接濟才可過活。
    中國人受了馬列的洋罪幾十年,還不知痛悔。
    搔晒頭!

    回覆刪除
  2. 沒有馬克思就沒有新中國。可“開創漢唐以來未有之盛世”的新新中國就不願再提起馬克思了。這篇沒有注明寫作年份的文章真有點意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