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8

中國天朝下 沒有香港人的!

重讀陳冠中的《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我沒有此書,讀的是網上找來,2010年《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研討會的發言摘錄)。

其實,文章早已讀過,但自己的政治學根底太差,且當時著眼點在香港,天朝主義的一般論述似懂非懂地掃過。這次重讀,得著頗多。

強世功與天朝主義論者借用了一些西方漢學家的說法,即中國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種文明。…強世功說“按照傳統的政治理念,國家不是一個法律建構的實體,而是一個文化或文明實體。…文明國家的政治理念超越了憲法國家或法治國”。

傳統政治思考就是指“中國古典的封建政治原則”、“儒家的政治理想”。至於儒家是指政治的儒家,其根本在於捍衛政治實體。

強世功認為政治儒家不能與政治實體分開(根本上要捍衛政治實體),而它的政治理想是封建。他說:““封建”的政治思路源於夏商周,尤其以儒家所推崇的周公禮制為典型,強調周天子之下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各地由地方的宗族貴族實行自治。…如果說郡縣思路強調“一國一制” 下的統一性和均質性,那麼封建思路則強調“一國多制” 下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體現在國家政制結構上,基本上形成對中心內陸實現郡縣制的直接控制,對四海邊疆采取封建制的間接控制的思路。正是這兩種治理思路的有效組合,隨著中心的文化和力量的不斷強盛,就會形成對邊疆地區緩慢的中心化或郡縣化過程,中國的治理版圖也隨之不斷擴大。…這稱治理模式在清代發展到了極致。”。

這段話要注意幾點:一、封建的間接控制緩慢但單向的轉為郡縣的直接控制;二、中國版圖隨之而擴大;三、這一模式以清代為極致。

“蠻夷”們大概會比較擔心這種“差距格局”是臨時性和可變的,通過教化可以把他們納入禮儀之邦,天下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許多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是上世紀下半葉才成為有清楚疆域的民族國家,即與中國有著同等性質的民族國家。但天朝主義的論述試圖改變中國的國家性質,由疆域清晰的民族國家轉為一個疆域模糊(可大可小)的天朝。

在強世功的話語脈絡裏,中華文明復興的最核心是中國天朝的復活,也就是一個非民族國家的“文明國家”的崛起,封建的天下體系的再現。


想想,復活的中國封建天朝對邊疆地區的間接控制緩慢但單向的轉為郡縣的直接控制,很難不覺得香港喪鐘已然響起。

再看近日熱門話題「沒有香港人的!」,真的膽戰心驚!

小學生在重複抄寫「我是中國人」後,在創作句子欄寫下:「我是香港人」。

老師紅筆狠批:「沒有香港人的!


--------------------

那個文章嘴臉可憎的林沛理教訓大家,佔中最重要的政治後果,是北京不得不調整其香港政策:北京收回香港之後,對香港人在政治上採取高度克制的不干預政策,在經濟上不斷輸送利益。可是,這套重實利、非意識形態、施恩望報的籠絡政策卻被「佔中」重重打了一記耳光。

他提醒即將消失的「香港人」,中國天朝當今習天子絕不容許不跟隨黨的主旋律唱歌起舞,香港人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深信不疑,過度的自信令他們心存僥倖,一次又一次挑戰大陸的底線和容忍限度。這很不智。北京沒有像整肅大陸異見人士那樣整肅佔中人士,全因為「一國兩制」這把保護傘。問題是當一國不被承認,兩制還可以維持下去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