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1

仿藤橋 仿仿藤橋

祖谷是日本知名的秘景,而祖谷溪谷上的かずら橋(藤橋)又是日本三大奇橋之一,不少人遠道而來,為的就是過過橋,過過癮。

過藤橋為何會過癮?且看野茂英雄的介紹:

平安時代以來征戰不斷的源氏與平氏兩大家族的鬥爭,終於在西元1185年3月24日長門的壇之浦戰役中由源義經率兵殲滅平氏家族,隨而在鐮倉建立幕府政權而告一段落。落敗的平氏遺族相傳躲入了四國的祖谷山區,因此祖谷現今仍存在許多平氏家族落難的傳說與典故。 ... 最具故事性的景點就是「かずら橋」了。位於西祖谷山村,橫跨祖谷溪谷的這座藤蔓搭建的橋,相傳就是十二世紀時平氏遺族為了逃避源氏追殺,躲入祖谷深山中所搭建的橋。之所以用藤蔓搭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隨時砍斷藤蔓,阻止敵兵追殺。

橋建於溪谷高處,腳底藤蔓疏疏落落,橋身搖搖晃晃,其險可想而知。更不要說過橋時可能有人會砍斷藤蔓,置你於死地!

不用怕,一條每天數以百計遊客通過的橋,當然不可能真的是藤橋。今天的かずら橋,其實是一條仿藤橋,藤蔓其外,鋼筋其中,腳踏的是木條而非藤條,安全得很。

在跟大家分享我的過橋經歷前,我想先談另一條かずら橋:不是在更深山,遊人較少的東祖谷的二重かずら橋(我沒有去過),而是遠在高松市的かずら橋。

它就在高松市,屋島山麓的四國村內。

四國村可說是四國傳統民房博物館,內收三十多間「移築復原」的民家、官家、糖屋、醬油屋、燈台及農村歌舞伎舞台等建築物。かずら橋就在入口處不遠。四國村網頁沒有對橋詳加介紹,想來這條仿橋,僅是為提高入場客遊玩興趣而建的。

我是先遊四國村,後來才到祖谷。抱著入村費已付,不過白不過的心情,我當是預習,踏足而過。

我膽子大,不畏高,且橋身不長,離水面不遠,過橋理應輕而易舉。但結果,部分橋程,我還是利用扶手方才步過。原因是:腳底木條間的空隙粗密不一,不小心不行。再者,雖只有我一人步過,仍覺得橋身搖晃。一向膽小的她步過時,情況更為狼狽。 (右圖:四國村藤橋,木條間空隙粗密不一→)

一星期後,一個天色陰沉下著雨的早上,我站在祖谷的かずら橋前,只覺橋身較長,且離溪谷很遠(根據資料,橋長45米、寬2米、高15米),看來挑戰性更高。她說不想再貼錢買難受,不過橋了。那我自己過吧。


(祖谷的藤橋,比四國村的離地高得多,挑戰畏高者)


哈,原來,過這條真正的仿橋,易如反掌。原因是:腳底木條間的空隙粗密一致,無需特別小心。再者,當時雖不只我一人同時步過,橋身基本文風不動。看來,在設計建造這條仿橋時,因應過橋人數可能很多,已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我說,這次容易得多,不如你也過吧。她說,如果容易得多,更無必要再付錢過橋。吹脹!


(木條間空隙粗密一致。過橋者絡繹不絕。雨大了,人更多,撐傘舉步)




祖谷的かずら橋,是以原來的藤橋為藍本建的仿橋。四國村的かずら橋,是以祖谷かずら橋為藍本建的仿橋嗎?看來未必。我認為,它也是以原來的藤橋為藍本建的另一條仿橋。與祖谷的相比,四國村的在某程度上跟我想象中的原來的藤橋,更為接近。即是說,我在四國秋悠遊旅程中過了兩條仿藤橋,而非一條仿藤橋和一條仿仿藤橋。

嫌祖谷山長水遠的話,去高松四國村的かずら橋玩玩也不錯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