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廁,十本書寫不完。
打算重訪(我不太喜歡的)威尼斯,近日做功課,發現公廁新事物:公廁通行證!
話說威尼斯持續下沉,原因小半天災,大半人禍。人禍,不單是自作孽搞到全球暖化水位上升,更慘是遊客多如蝗蟲,踩沉水城。有見及此,威尼斯當局推出Venice Connected網站,以折扣價錢出售transport pass,museum pass之類東西,折扣多少視乎旺淡季或週中週末,條件是遊客要提早預訂,而且要訂明到達日期,所有通行證必須當日啟用,不能更改。估計當局希望通過此網站服務鼓勵遊客在“非繁忙時間”到訪,而且可以比較有效預計每天到訪旅客總數吧。
回到正題。在林林總總通行證中,赫然發現有所謂公廁通行證!以9月底一個平日計,原本3歐羅的1天公廁通行證減至2歐羅,7天通行證由9歐羅減至7歐羅。
且慢高興!!!
跟交通證不同,買了公廁通行證不代表在有效期內任意通暢。規例訂明,持1天公廁通行證者,只能免費進入公廁兩次。七天的,10次而已,即每天平均不到一次半。
超過限額,怎辦?光顧咖啡廳博物館順便方便一下,拿出零錢逐次付費(1.5歐羅),以急為由強行闖入,或旁若無人河邊解決,自行決定。
(使用者抱怨,威尼斯公廁只得幾個,而且位置不適中,拿著公廁通行證有時得物無所用)
2010-07-25
2010-07-24
不是我的家
我在老來傾向那一邊的留言討論中,提到大學畢業踏足社會後,很快產生一種像Jim Croce唱New York's Not My Home一樣的“香港不是我的家”的感覺。
純樸鄉下仔Jim Croce到紐約謀音樂發展機會,不久發覺孤單無奈格格不入,領會紐約不是他的家,於是歸田園居,並在後來寫下這首歌。
(Jim Croce - The Official Site)
(Songfacts: New York's Not My Home by Jim Croce)
Well things were spinnin' round me, and all my thoughts were cloudy
And I had begun to doubt all the things that were me
Been in so many places, you know I've run so many races
And looked into the empty faces of the people of the night
And something is just not right ... 'cause I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I'm so alone
Don't you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Cause New York's not my home
Though all the streets are crowded, there's something strange about it
Lived there 'bout a year and I never once felt at home
I thought I'd make the big time, I learned a lot of lessons awful quick
And now I'm tellin' you, that they were not the nice kind
And it's been so long since I have felt fine ... that's the reason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I'm so alone
Don't you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Cause New York's not my home
跟Jim Croce不同,我不是要get out of香港返回一個熟知而美好的地方。我當時只是覺得,世界上也許有比香港美好一點的地方...
談到“不是我的家”,自然也要提提羅大佑。他在鹿港小鎮中,訴說“台北不是我的家”:
(部分歌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迎空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的少作,稍嫌作態,也有“參考”Jim Croce的痕跡。此外,其實羅大佑既不是鹿港人,也不是鄉下仔,甚至作曲時根本未去過鹿港。據他在《童年》一書夫子自道,他大六那年從台中上台北見習,驚覺農村景觀迅速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個花花世界,令他覺得有一種失去純樸生活的感覺,於是借題發揮,以一個來自鹿港的夢碎人的口中呼喊:台北不是我的家!
離鄉別井,到大都會碰機會,除了高呼大都會不是我的家外,同樣可以大喊鄉下仍是我的家!澳洲仔Peter Allen遠赴美國闖天下,雖然歌唱成就有限,但他作的曲,卻一再被別人唱紅,算是當時的樂壇名人。1980年,他唱作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結果紅遍祖家30年!
曾堯角落:百看不厭好廣告
I've been to cities that never close down
From New York to Rio and old London town
But no matter how far or how wide I roam,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I'm always travelIing, I love being free
And so I keep leaving the sun and the sea
But my heart lies waiting over the foam,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spinning 'round the world
Away from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but as the world gets older and colder
It's good to know where your journey ends
Someday we'll all be together once more
When all of the ships come back to the shore
I'll realise something I've always known,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當然,信神的會跟你說,整個世界都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很遠很遠...
--------------------
Home is where you heart is
此心安處是吾家
純樸鄉下仔Jim Croce到紐約謀音樂發展機會,不久發覺孤單無奈格格不入,領會紐約不是他的家,於是歸田園居,並在後來寫下這首歌。
(Songfacts: New York's Not My Home by Jim Croce)
Well things were spinnin' round me, and all my thoughts were cloudy
And I had begun to doubt all the things that were me
Been in so many places, you know I've run so many races
And looked into the empty faces of the people of the night
And something is just not right ... 'cause I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I'm so alone
Don't you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Cause New York's not my home
Though all the streets are crowded, there's something strange about it
Lived there 'bout a year and I never once felt at home
I thought I'd make the big time, I learned a lot of lessons awful quick
And now I'm tellin' you, that they were not the nice kind
And it's been so long since I have felt fine ... that's the reason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I'm so alone
Don't you know that I gotta get out of here
'Cause New York's not my home
跟Jim Croce不同,我不是要get out of香港返回一個熟知而美好的地方。我當時只是覺得,世界上也許有比香港美好一點的地方...
談到“不是我的家”,自然也要提提羅大佑。他在鹿港小鎮中,訴說“台北不是我的家”:
(部分歌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迎空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的少作,稍嫌作態,也有“參考”Jim Croce的痕跡。此外,其實羅大佑既不是鹿港人,也不是鄉下仔,甚至作曲時根本未去過鹿港。據他在《童年》一書夫子自道,他大六那年從台中上台北見習,驚覺農村景觀迅速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個花花世界,令他覺得有一種失去純樸生活的感覺,於是借題發揮,以一個來自鹿港的夢碎人的口中呼喊:台北不是我的家!
離鄉別井,到大都會碰機會,除了高呼大都會不是我的家外,同樣可以大喊鄉下仍是我的家!澳洲仔Peter Allen遠赴美國闖天下,雖然歌唱成就有限,但他作的曲,卻一再被別人唱紅,算是當時的樂壇名人。1980年,他唱作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結果紅遍祖家30年!
I've been to cities that never close down
From New York to Rio and old London town
But no matter how far or how wide I roam,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I'm always travelIing, I love being free
And so I keep leaving the sun and the sea
But my heart lies waiting over the foam,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spinning 'round the world
Away from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but as the world gets older and colder
It's good to know where your journey ends
Someday we'll all be together once more
When all of the ships come back to the shore
I'll realise something I've always known,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
當然,信神的會跟你說,整個世界都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很遠很遠...
--------------------
Home is where you heart is
此心安處是吾家
假大空經濟學?
大家可能知道,經濟學分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前者(即Microeconomics)研究的是個人的經濟行為,後者(即Macroeconomics)看的是總體的經濟表現。
經濟學雖然好像也理應跟民生民眾息息相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門“科學”發展至今,一般人(即使是其他領域的學者)幾乎一定讀不懂經濟學者的學術文章。
近日,美國眾議院科技委員會底下的一個小組為經濟學舉行了一場聽證會,找來五位學者為“建構一門與現實世界攸關的經濟科學”(Building a Science of Economics for the Real World)發表意見。聽證會的由來,是因為政客覺得在當前經濟危機下,理該審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期許與缺失(examine the promise and limit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 theory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這幾篇發言,雖不算上乘之作,但也不無洞見。再者,篇篇易懂易明,美國政客跟我們這些小市民讀來應有得著。其中特別推薦Robert Solow的精簡發言。不要看Solow已80多歲,從發言看,這位為現代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立下汗馬之功的元老級學者思路仍很清晰。
宏觀經濟學=假大空經濟學?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脫離現實自說自話的數學遊戲?自己下結論吧。
經濟學雖然好像也理應跟民生民眾息息相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門“科學”發展至今,一般人(即使是其他領域的學者)幾乎一定讀不懂經濟學者的學術文章。
近日,美國眾議院科技委員會底下的一個小組為經濟學舉行了一場聽證會,找來五位學者為“建構一門與現實世界攸關的經濟科學”(Building a Science of Economics for the Real World)發表意見。聽證會的由來,是因為政客覺得在當前經濟危機下,理該審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期許與缺失(examine the promise and limit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 theory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這幾篇發言,雖不算上乘之作,但也不無洞見。再者,篇篇易懂易明,美國政客跟我們這些小市民讀來應有得著。其中特別推薦Robert Solow的精簡發言。不要看Solow已80多歲,從發言看,這位為現代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立下汗馬之功的元老級學者思路仍很清晰。
宏觀經濟學=假大空經濟學?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脫離現實自說自話的數學遊戲?自己下結論吧。
Economic theory is always and inevitably too simple; that can not be helped. But it is all the more important to keep pointing out foolishness wherever it appears. ... I do not think that the currently popular DSGE models pass the smell test. They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whole economy can be thought about as if it were a single, consistent person or dynasty carrying out a rationally designed, long-term plan, occasionally disturbed by unexpected shocks, but adapting to them in a rational, consistent way. I do not think that this picture passes the smell test. The protagonists of this idea make a claim to respectability by asserting that it is founded on what we know about microeconomic behavior, but I think that this claim is generally phony.
The point I am making is that the DSGE model has nothing useful to say about anti-recession policy because it has built into its essentially implausible assumption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thing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to do. I think we have just seen how untrue this is for an economy attached to a highly-leveraged, weakly-regulated financial system. But I think it was just as visibly false in earlier recessions (and in episodes of inflationary overheating) that followed quite different patterns. There are other traditions with better ways to do macroeconomics.
One can find other, more narrowly statistical, reasons for believing that the DSGE approach is not a good way to understand macroeconomic behavior, but this is not the time to go into them.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remains as to why the macroeconomics profession led itself down this particular garden path. Perhaps we can come to that later.
The point I am making is that the DSGE model has nothing useful to say about anti-recession policy because it has built into its essentially implausible assumption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thing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to do. I think we have just seen how untrue this is for an economy attached to a highly-leveraged, weakly-regulated financial system. But I think it was just as visibly false in earlier recessions (and in episodes of inflationary overheating) that followed quite different patterns. There are other traditions with better ways to do macroeconomics.
One can find other, more narrowly statistical, reasons for believing that the DSGE approach is not a good way to understand macroeconomic behavior, but this is not the time to go into them.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remains as to why the macroeconomics profession led itself down this particular garden path. Perhaps we can come to that later.
2010-07-22
老來傾向那一邊
林老(林行止)臨老左傾。用他自己的話說:「西哲」說年輕人大多傾向社會主義,成熟後大都成為資本主義信徒。筆者的思想歷程剛相反;這三四十年看到太多不公平現象,思想自然微微向左傾斜!
究竟那個西哲,說過甚麽?各有說法。比較流行的版本是:30歲前不是社會主義者,無情;30歲後還是社會主義者,無腦。即是說,年青人思想多較左傾,但會隨年月增長漸向右移。
這說法當然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我覺得比較接近“真理”的說法應該是,年青人思想一般較偏激較理想化,然後慢慢現實起來。
其實,細心想想,當代“正統”經濟學說也是一套非常偏激非常理想化不顧現實的思想體系。所以,有人年青時偏執地信奉這套學說,老來漸漸修正,實不足為奇。臨老右傾,見得多。臨老左傾,也不怪。
----------
至於我自己,深愛自由包容痛恨極權,經濟學上可算屬於市場派,但對當代“正統”經濟學很不以為然,也不會迷信市場萬應萬靈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政府規範調節市場,分配收入福利,一般抱正面態度逐一審視。
至於隨著歲月傾向那一邊?再向左多走幾步。不喜歡今日的香港,也不想再做香港人。
究竟那個西哲,說過甚麽?各有說法。比較流行的版本是:30歲前不是社會主義者,無情;30歲後還是社會主義者,無腦。即是說,年青人思想多較左傾,但會隨年月增長漸向右移。
這說法當然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我覺得比較接近“真理”的說法應該是,年青人思想一般較偏激較理想化,然後慢慢現實起來。
其實,細心想想,當代“正統”經濟學說也是一套非常偏激非常理想化不顧現實的思想體系。所以,有人年青時偏執地信奉這套學說,老來漸漸修正,實不足為奇。臨老右傾,見得多。臨老左傾,也不怪。
----------
至於我自己,深愛自由包容痛恨極權,經濟學上可算屬於市場派,但對當代“正統”經濟學很不以為然,也不會迷信市場萬應萬靈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政府規範調節市場,分配收入福利,一般抱正面態度逐一審視。
至於隨著歲月傾向那一邊?再向左多走幾步。不喜歡今日的香港,也不想再做香港人。
2010-07-21
林老左傾 未為晚也
香港應否訂定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應定在甚麽水平?爭論不已,但以林行止昨天的為何應定較高的最低工資最值得細讀和思考。
林行止和他創辦的信報過往堅持放任市場經濟信念,反對一切“干預市場運作”的政府政策。今天,林行止改變立場,不只支持訂定最低工資,而且認為最低工資應定在較高水平,在我看來,林老臨老左傾,未為晚也。香港從來都是法治自由盛裝之下巧取豪奪投機倒把的社會,只是於今尤烈而已。
延伸閱讀:
- 練乙錚:法定最低工資是劫中產濟赤貧
- The Economist: End of an experiment
林行止和他創辦的信報過往堅持放任市場經濟信念,反對一切“干預市場運作”的政府政策。今天,林行止改變立場,不只支持訂定最低工資,而且認為最低工資應定在較高水平,在我看來,林老臨老左傾,未為晚也。香港從來都是法治自由盛裝之下巧取豪奪投機倒把的社會,只是於今尤烈而已。
為什麼筆者會作出這種違反經濟學原理的價值判斷?答案是香港社會愈來愈不公平,雖然「不公平」是驅動社會進步、刺激經濟向前的原動力,但在社會貧富兩極化已趨極端而且大企業佔盡優勢的現在,不以立法手段平民憤,恐怕會種下更深的禍根。
在《信報》前三十年,筆者義無反顧地維護具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僅追隨先進文友,不甘後人積極地把西方有關學說引介給本地讀者,在壯大此間資本家演變至後來有點強取豪奪的生意經營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近年香港社會上上下下已為資本家控制,經營環境自由盡失,資本家的醜陋面貌早於無意間流露,他們不為幾乎是世界最少稅項和最低稅率以及不徵收遺產稅而「感恩」...,反而憑藉坐大的財勢,不惜出盡合法欺詐手段榨取最大利潤……。
太多法定的專利和財雄勢大的無形壟斷,令香港的商業競爭只存在很低如街邊小販(如果尚未為超市趕絕的話)的層次,根本上香港已失去自由市場競爭的活力(還說什麼實施最低工資令香港自由失色!),這樣的「營商環境」,會使資本主義香港慢慢退化;而與此同時,「社會負擔」則不斷加諸香港低下階層肩上;他們的收入僅堪糊口,可是,所有加價加費以至五花八門的間接稅都衝着他們而來,在這種情形下,你還能不要求把「最低」工資定在勞工團體定下的水平嗎?
「西哲」說年輕人大多傾向社會主義,成熟後大都成為資本主義信徒。筆者的思想歷程剛相反;這三四十年看到太多不公平現象,思想自然微微向左傾斜!
延伸閱讀:
- 練乙錚:法定最低工資是劫中產濟赤貧
- The Economist: End of an experiment
2010-07-19
(搞笑仿背包客棧論壇發問)一天遍遊荷蘭行程順不順,趕不趕,車費能再壓下去嗎?
遊荷蘭,不外乎Amsterdam,The Hague,Rotterdam,Utrecht,Delft,Leiden, Haarlem,Gouda等地方?
畢竟時間有限歐羅太少,一天廉價遊8大城鄉可能嗎?我做了點功課,覺得應該可以的。
聽人家說,荷蘭鐵路基本上以路程長短決定票價。買一張票,可以任意在中途站下車。那我就清晨出發,買一張Amsterdam到Rotterdam的單程票。不要買快車,又貴中間又只停Schiphol機場。買那個1小時10分到達的普通班次,二等,13.3歐,中間停Haarlem,Leiden,The Hague,和Delft。每站停留1小時左右奔景點,視乎下一班時刻而定。回程買一張經Utrecht的單程票,15.6歐,途中還會停Gouda。
這樣,不到30歐就可以一天遍遊荷蘭(當然還是很貴,但我是非不得已不想逃票的人)。請教各位大大,行程順不順,趕不趕,車費能再壓下去嗎?每個地方有甚麽不去終身遺憾的景點?甚麽地方值得停留超過1小時?Amsterdam那部分,清晨還是半夜狂奔比較好?
View Larger Map
畢竟時間有限歐羅太少,一天廉價遊8大城鄉可能嗎?我做了點功課,覺得應該可以的。
聽人家說,荷蘭鐵路基本上以路程長短決定票價。買一張票,可以任意在中途站下車。那我就清晨出發,買一張Amsterdam到Rotterdam的單程票。不要買快車,又貴中間又只停Schiphol機場。買那個1小時10分到達的普通班次,二等,13.3歐,中間停Haarlem,Leiden,The Hague,和Delft。每站停留1小時左右奔景點,視乎下一班時刻而定。回程買一張經Utrecht的單程票,15.6歐,途中還會停Gouda。
這樣,不到30歐就可以一天遍遊荷蘭(當然還是很貴,但我是非不得已不想逃票的人)。請教各位大大,行程順不順,趕不趕,車費能再壓下去嗎?每個地方有甚麽不去終身遺憾的景點?甚麽地方值得停留超過1小時?Amsterdam那部分,清晨還是半夜狂奔比較好?
View Larger Map
2010-07-18
觀讀聽 10-07-18
機票已訂,下一步訂酒店和安排具體行程。
讀:
- William Bonner, Addison Wiggin: The New Empire of Debt(債台高築的大美帝國興衰史。不無創見,行文囉唆)(Google Books)
- 夏樹靜子:午夜的賀電(四部短篇推理合集)
我用漢語拼音打中文字。上面打“推理”兩字時,誤把tuili打成duili,於是“推理”變“堆理”。想想也不無道理。
讀:
- William Bonner, Addison Wiggin: The New Empire of Debt(債台高築的大美帝國興衰史。不無創見,行文囉唆)(Google Books)
- 夏樹靜子:午夜的賀電(四部短篇推理合集)
我用漢語拼音打中文字。上面打“推理”兩字時,誤把tuili打成duili,於是“推理”變“堆理”。想想也不無道理。
2010-07-15
Euro2010 機程
剛訂了機票
10-9-8 家-香港
10-9-14 香港-Amsterdam
10-10-12 London-香港
10-10-19 香港-家
歐洲行程,暫定Amsterdam,Berlin,Veneto和Sicily。
10-9-8 家-香港
10-9-14 香港-Amsterdam
10-10-12 London-香港
10-10-19 香港-家
歐洲行程,暫定Amsterdam,Berlin,Veneto和Sicily。
2010-07-12
Australia winning the 2022 World Cup? Now that's a 35.5 billion dollar question!
難得坦白
在為我的談Jetstar(捷星)航空網文增添資料時,偶然走進Jetstar雜誌網頁。
且看他們怎樣自我介紹Jetstar雜誌:
唯一機上免費娛樂,其他一切都要money money money!
----------
不知Jetstar肯不肯從善如流,把這本“唯一機上免費娛樂”雜誌變成反向收費:在訂票時提供選擇,不要Jetstar雜誌,票價減幾毛錢?
:-)
且看他們怎樣自我介紹Jetstar雜誌:
The dedicated inflight magazine for the Australia/Pacific region is the only complimentary entertainment onboard Jetstar Airways
唯一機上免費娛樂,其他一切都要money money money!
----------
不知Jetstar肯不肯從善如流,把這本“唯一機上免費娛樂”雜誌變成反向收費:在訂票時提供選擇,不要Jetstar雜誌,票價減幾毛錢?
:-)
2010-07-11
觀讀聽 10-07-11
明天早上世界杯煞科!60多場賽事,完全沒看的3-4場,超快速看的大概20場(悶死人不賠命),快速看的大概20場,其餘20場,算是聚精會神看的吧。
我是希望荷蘭德國爭標的。不為甚麽,只為重演1974年決賽。1974年,是我作為電視球迷的第一屆世界杯,也是現代足球誕生的一屆。西班牙對荷蘭,跟上屆法國對意大利一樣,只是一場不可不看但其實沒甚麽值得看的世界杯決賽。
我是希望荷蘭德國爭標的。不為甚麽,只為重演1974年決賽。1974年,是我作為電視球迷的第一屆世界杯,也是現代足球誕生的一屆。西班牙對荷蘭,跟上屆法國對意大利一樣,只是一場不可不看但其實沒甚麽值得看的世界杯決賽。
我在外交部工作的日子:你也可以當間諜!
看美俄交換間諜新聞,羨慕人家當間諜刺激好玩,又有機會成為“交換生”嗎?你也可以當間諜啊!
點擊上圖登入澳洲機密情報局ASIS網頁的招聘欄,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工作?上星期我讀The Australian那份週中隨報附送的消閒消費雜誌Wish時,竟也在封底內頁看到ASIS的全彩招聘廣告!你看,他們真的求才若渴。
其實很久以前已經想寫一篇關於間諜的趣文,但又懶。
我從前在澳洲外交部當過小卒,對間諜工作勉強可說有丁點了解。其實,澳洲從來都有ASIO(國內情報)和ASIS(外國情報)兩個情報組織。ASIO較公開,ASIS過往則神神秘秘,也不怎麽受政府及公眾監管。冷戰結束後,情報工作慢慢正規化,今天ASIS不只有公眾面目,更公開招聘。
1993-96年,我當外交小卒時,ASIS還是實存名無,政府對它的存在與工作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更不評論。那時,外交部還在舊址,是個長長矮矮的大樓。入職後不久,收到一通電話,來自“四樓”,索取我們小組的一本經濟研究報告。我問同事,“四樓”究竟是甚麽部門。原來如此。
後來,接觸過好幾個ASIS員工,不也就是人一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的名片,只有名字和聯絡電話,沒有組織名稱。如此而已。
比較有趣的是,我在外交部那幾年,正值澳洲政府和公眾對ASIS的不受監管很有意見,一直在施加壓力,要ASIS“改革開放”。外交部員工工作守則之一,是不需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試圖知道。所以,這些風風雨雨,我是不理不知的。唯一一次被逼“知道”,是ASIS在面對公開一些秘密檔案的壓力的那段日子,某天上班,大堂有點凌亂有些水漬。同事告知,昨晚“四樓”起火,消防人員曾經到場,僅燒了一批文件。明白。
關於spies,我還知道更多spicy料嗎?不予置評。
點擊上圖登入澳洲機密情報局ASIS網頁的招聘欄,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工作?上星期我讀The Australian那份週中隨報附送的消閒消費雜誌Wish時,竟也在封底內頁看到ASIS的全彩招聘廣告!你看,他們真的求才若渴。
其實很久以前已經想寫一篇關於間諜的趣文,但又懶。
我從前在澳洲外交部當過小卒,對間諜工作勉強可說有丁點了解。其實,澳洲從來都有ASIO(國內情報)和ASIS(外國情報)兩個情報組織。ASIO較公開,ASIS過往則神神秘秘,也不怎麽受政府及公眾監管。冷戰結束後,情報工作慢慢正規化,今天ASIS不只有公眾面目,更公開招聘。
1993-96年,我當外交小卒時,ASIS還是實存名無,政府對它的存在與工作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更不評論。那時,外交部還在舊址,是個長長矮矮的大樓。入職後不久,收到一通電話,來自“四樓”,索取我們小組的一本經濟研究報告。我問同事,“四樓”究竟是甚麽部門。原來如此。
後來,接觸過好幾個ASIS員工,不也就是人一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的名片,只有名字和聯絡電話,沒有組織名稱。如此而已。
比較有趣的是,我在外交部那幾年,正值澳洲政府和公眾對ASIS的不受監管很有意見,一直在施加壓力,要ASIS“改革開放”。外交部員工工作守則之一,是不需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試圖知道。所以,這些風風雨雨,我是不理不知的。唯一一次被逼“知道”,是ASIS在面對公開一些秘密檔案的壓力的那段日子,某天上班,大堂有點凌亂有些水漬。同事告知,昨晚“四樓”起火,消防人員曾經到場,僅燒了一批文件。明白。
關於spies,我還知道更多spicy料嗎?不予置評。
蔣勳細說寒食帖
(07-11增補) 蔣勳導讀 《蒼涼的獨白書寫 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 經典3.0 (蔣勳 蒼涼的獨白書寫《蘇東坡寒食帖》演講視頻)
- aNobii頁
國立故宮博物館:
- 典藏精選 寒食帖
- 大觀 北宋書畫 寒食帖 (無障礙版)
(04-14原稿) 聯合報今天刊出蔣勳談寒食帖的最終篇。難得好讀!
全部四篇:
- 寒食帖(一)
- 寒食帖(二)
- 寒食帖(三)
- 寒食帖(四)
2010-07-10
2010-07-07
雞肉牛油果水菜三文治 (Chicken Avocado & Mizuna Sandwich)
昨天午餐吃雞肉牛油果水菜三文治(Chicken Avocado & Mizuna Sandwich)。
本篇無圖!主要講材料:
雞肉,是手撕浸雞(poached chicken)肉
麵包,用的是rye bread(譯作裸麥或黑麥包)
水菜,自家種的
牛油果,當造便宜,各大超級市場有售
其他材料:紅洋蔥,蕃茄,Dijon mustard
浸雞:沸水後熄火。放入全隻走地雞(free range chicken)浸30分鐘。將水再燒沸,熄火,再浸30分鐘即成。起皮撕肉。水中放甚麽材料,各師各法,不是重點。重點是好雞,不肥,不太大,1.5公斤左右。雞湯可留作一般用途。
自家水菜,絕對新鮮無農藥。
我最怕牛油,所以也怕牛油果(光是名字已覺嘔心),從前不肯嘗試。勉強試過後方覺相逢恨晚。
Rye bread,性格演員,並非人人喜歡。
----------
(07-09補加) 兩天後的三文治午餐,也是rye bread,也是浸雞肉(少量+炒洋蔥),也是水菜。另加火腿,煎蛋,紅椒。
本篇無圖!主要講材料:
麵包,用的是rye bread(譯作裸麥或黑麥包)
水菜,自家種的
牛油果,當造便宜,各大超級市場有售
其他材料:紅洋蔥,蕃茄,Dijon mustard
浸雞:沸水後熄火。放入全隻走地雞(free range chicken)浸30分鐘。將水再燒沸,熄火,再浸30分鐘即成。起皮撕肉。水中放甚麽材料,各師各法,不是重點。重點是好雞,不肥,不太大,1.5公斤左右。雞湯可留作一般用途。
自家水菜,絕對新鮮無農藥。
我最怕牛油,所以也怕牛油果(光是名字已覺嘔心),從前不肯嘗試。勉強試過後方覺相逢恨晚。
Rye bread,性格演員,並非人人喜歡。
----------
(07-09補加) 兩天後的三文治午餐,也是rye bread,也是浸雞肉(少量+炒洋蔥),也是水菜。另加火腿,煎蛋,紅椒。
2010-07-06
談 Jetstar (捷星)航空
Jetstar(捷星)其實不是一家航空公司,而是幾家以Jetstar為名的廉價航空公司(budget airline)的合稱。他們的共同點,是以Qantas(澳航)為主要股東,逐漸邁向以統一Jetstar品牌推廣業務,而且可在同一jetstar.com網站訂票。
- 以澳洲為基地的Jetstar Airways(簡稱為Jetstar),是Qantas的子公司,飛澳洲國內,紐西蘭國內(09年6月開始),和澳洲-國際(紐西蘭,東南亞,日本)航線。航班編號為JQ。
- 以星加坡為基地的Jetstar Asia Airways/Valuair,飛亞洲城市間航線。航班編號為3K或VF。
- 以越南為基地的Jetstar Pacific,飛越南國內和越南-泰國航線。航班編號為BL。
- 以日本為基地的Jetstar Japan,已於2012年中開始營運,初期專注日本國內航線(東京成田,大阪關西,福岡,那霸,札幌,名古屋等),逐步開展其他國內甚至國外航線。航班編號為GK。
- Qantas與中國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以香港為基地的廉價航空Jetstar Hong Kong/捷星香港,到目前(2013年中)為止,還未獲准營運。
--------------------
Jetstar Australia我光顧過很多次(澳洲國內,澳洲-紐西蘭,和澳洲-日本航班),但中文讀者較感興趣的Jetstar Asia(捷星)和Jetstar Japan則只分別坐過一次。由於三者嚴格而言屬不同公司,因此,我對一家的意見,未必完全適用於另一家。總體而言,從未有過不愉快的經驗。Jetstar屬廉價航空,且票價一般較競爭對手低,服務當然不能過份苛求。況且,一般我們所說的航空及機艙服務,Jetstar都有提供,只是不是免費,即不包含在機票價格內而已。另外,除Melbourne#外,Jetstar都是飛主要的國內和國外機場。Jetstar向來用距離Melbourne市區較遠的Avalon機場,但最近越來越多轉用Melbourne的主要(即Tullamarine)機場。乘Jetstar進出Melbourne的旅客務須留意行程細節。
就我個人而言,航空公司最重要的是安全,準時,舒適,服務友善,其他的我不太介意。以這四點論,Jetstar遠在合格以上。不過,據本地Choice月刊的乘客滿意度調查,Jetstar的得分,持續低於國內其他對手,僅高於剛打進市場的Tiger Airways。(我也曾光顧過Tiger的澳洲國內線,票價便宜得驚人,搭乘經驗覺得還可以)
另外,Jetstar有一個壓倒性的優勢,令我非光顧不可,就是它飛日本!而且票價廉宜得難以置信!以近期而言,只要經常留意它的減價推廣,Gold Coast往返東京或大阪機票,經常可以A$400-500買到。07四國,08山陰山陽,09信越北陸,11日本台灣和13台灣日本遊,我都是乘Jetstar直往。
相關文章:
- 曾堯角落:一艙兩制
- Wikipedia: Jetstar Airways
- Jetstar雜誌:澳洲版 | 亞洲版
----------
顧名思義,廉價航空的機票很廉宜。不過,作為消費者,不要單看吸引人的票價就不由分說地購票。要弄清楚,那家廉價航空是否值得光顧,正如在“貴價航空”當中,大家都會探討那家優良那家不濟一樣。
另外,購票前要弄清楚買的票種和相關條款(轉名,轉航班,取消,行李)。不然的話,可能花了錢卻得物無所用,又或者,要多花金錢更改票種票期等等。過往比較習慣跟航空公司或旅行社訂位不用即時開票可以候補的遊客,面對經常限時推出超優惠機票要顧客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決定行程即時付款開票的Jetstar(捷星)或AirAsia(亞航)等廉航,有時會犯上頭腦發熱(即所謂“搶”票),過後後悔的弊病。
- Jetstar/捷星的最新票種及相關規定:Fares and Bundles
Jetstar的基本票價,只包含7或10公斤手提行李(carry-on baggage【注】),不含托運行李(checked baggage)。如須托運行李,應在購票時選擇加購15-40公斤重量。
訂票後發現需要更重的托運行李,應在出發前經call centre或網頁付錢補購(每公斤價錢會較訂票時貴),出發時在機場補辦亦可,不過價錢更貴。
不要過分相信運氣。行李重量超過標準,要有被罰款的準備。(這類罰款也是廉航的收入來源之一!)
【注】7或10公斤手提行李,視乎航線規定。Jetstar Pacific航線為7公斤,其餘都是10公斤。(參考:Jetstar.com: Carry-on Baggage官方條文)
----------
跟其他廉價航空一樣,Jetstar提供的是點對點的服務,若乘客的旅程涉及轉機(即使是轉乘另一班Jetstar航機),除非特別注明,一般行李不會直掛。乘客需自行提取行李再check in。
若因廉航航班延誤甚至取消導致顧客錯過轉機班機,“貴客自理”!
即使甚麽原因,若遲到機場趕不上廉航航班的check in時間,“貴客自理”!
不要說廉航沒人情味,實情是,過往我們乘搭“貴價航空”,那人情味是用錢買來的,計入票價之中。廉航事事講求效率,流水作業,不會以你為尊。
----------
值得一提的,是Jetstar有所謂price beat guarantee的競爭方法。如你能在電話訂票時指出,其他航空公司在同一日期同一航線的票價較低的話,Jetstar會以較低票價再低10%的價錢提供給乘客。
當然,這price beat guarantee附有很長很有限制性的規條,要取得票價優惠殊不容易。
若想輕易找出某一日子前後各兩星期某航班的每天最低票價,以作參考比價的話,只需在網頁上登入“Lowest Fares Finder"頁即可。
----------
原來雖屬同一母公司,Jetstar和Jetstar Asia就機上吃自帶食物有不同規定。前者容許,後者禁止,見背包客棧討論條目。AirAsia也禁止機上吃自帶食物。由於我坐Tiger Airways澳洲國內線時也不見禁止吃自帶食物的規定,因此,可以大致假定,澳洲國內廉價航空公司一律不會禁止在機上吃自帶食物,但亞洲區內的則會明文禁止。(但據說執行並不嚴格)
個人認為,文明社會,所有遊戲都有遊戲規則。玩前已知規則的話,一是覺得規則不合理不玩,一是遵守規則參與遊戲。
----------
關於廉價航空,最常見的問題恐怕要算:如何才能買到廉宜機票?我的意見是,“越早買越便宜”未必適用於廉價航空,越逼近越難買便宜票反倒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
最簡單的答案是:趁減價促銷買便宜票!減價促銷不時出現,所以最佳戰略應是經常留意網站動態。另外,以Jetstar為例,逢星期五下午有所謂Friday Frenzy促銷,有限航線有限日期,如果剛好適用於你的行程的話,你走運了。
此外,Jetstar Australia剛推出所謂Hot Fares票種,看來應是以便宜票價,促銷一些近期出發的航班。能否找到寶藏,尚待觀察。下筆時,Jetstar Asia似乎沒有相同促銷票種。
(2009-4-24初稿,2013-6-17最後更新 | 讀者們,雖說購票前先在網上爬文很有用處。不過,爬文-包括本文-看到的未必正確,即使正確,讀的人未必一定能無誤地理解寫的人的意思。所以,切記,一切應以Jetstar網站內的條文為準。)
- 以澳洲為基地的Jetstar Airways(簡稱為Jetstar),是Qantas的子公司,飛澳洲國內,紐西蘭國內(09年6月開始),和澳洲-國際(紐西蘭,東南亞,日本)航線。航班編號為JQ。
- 以星加坡為基地的Jetstar Asia Airways/Valuair,飛亞洲城市間航線。航班編號為3K或VF。
- 以越南為基地的Jetstar Pacific,飛越南國內和越南-泰國航線。航班編號為BL。
- 以日本為基地的Jetstar Japan,已於2012年中開始營運,初期專注日本國內航線(東京成田,大阪關西,福岡,那霸,札幌,名古屋等),逐步開展其他國內甚至國外航線。航班編號為GK。
- Qantas與中國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以香港為基地的廉價航空Jetstar Hong Kong/捷星香港,到目前(2013年中)為止,還未獲准營運。
● Jetstar目前經營從澳洲Gold Coast和Cairns,直飛東京成田和大阪關西。Jetstar Asia則營運新加坡-台北桃園-大阪關西航線。
● 我的2011年末日本台灣遊,就是全程飛Jetstar(Gold Coast-大阪-台北-大阪-Gold Coast)。
● 2013台日遊,除澳洲來回日本還是坐Jetstar Airways外,還首次乘坐Jetstar Japan(札幌-東京)。至於大阪-台北來回(還有大阪-札幌),則首次乘坐Peach/樂桃。
--------------------
Jetstar Australia我光顧過很多次(澳洲國內,澳洲-紐西蘭,和澳洲-日本航班),但中文讀者較感興趣的Jetstar Asia(捷星)和Jetstar Japan則只分別坐過一次。由於三者嚴格而言屬不同公司,因此,我對一家的意見,未必完全適用於另一家。總體而言,從未有過不愉快的經驗。Jetstar屬廉價航空,且票價一般較競爭對手低,服務當然不能過份苛求。況且,一般我們所說的航空及機艙服務,Jetstar都有提供,只是不是免費,即不包含在機票價格內而已。另外,除Melbourne#外,Jetstar都是飛主要的國內和國外機場。Jetstar向來用距離Melbourne市區較遠的Avalon機場,但最近越來越多轉用Melbourne的主要(即Tullamarine)機場。乘Jetstar進出Melbourne的旅客務須留意行程細節。
就我個人而言,航空公司最重要的是安全,準時,舒適,服務友善,其他的我不太介意。以這四點論,Jetstar遠在合格以上。不過,據本地Choice月刊的乘客滿意度調查,Jetstar的得分,持續低於國內其他對手,僅高於剛打進市場的Tiger Airways。(我也曾光顧過Tiger的澳洲國內線,票價便宜得驚人,搭乘經驗覺得還可以)
另外,Jetstar有一個壓倒性的優勢,令我非光顧不可,就是它飛日本!而且票價廉宜得難以置信!以近期而言,只要經常留意它的減價推廣,Gold Coast往返東京或大阪機票,經常可以A$400-500買到。07四國,08山陰山陽,09信越北陸,11日本台灣和13台灣日本遊,我都是乘Jetstar直往。
相關文章:
- 曾堯角落:一艙兩制
- Wikipedia: Jetstar Airways
- Jetstar雜誌:澳洲版 | 亞洲版
----------
顧名思義,廉價航空的機票很廉宜。不過,作為消費者,不要單看吸引人的票價就不由分說地購票。要弄清楚,那家廉價航空是否值得光顧,正如在“貴價航空”當中,大家都會探討那家優良那家不濟一樣。
另外,購票前要弄清楚買的票種和相關條款(轉名,轉航班,取消,行李)。不然的話,可能花了錢卻得物無所用,又或者,要多花金錢更改票種票期等等。過往比較習慣跟航空公司或旅行社訂位不用即時開票可以候補的遊客,面對經常限時推出超優惠機票要顧客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決定行程即時付款開票的Jetstar(捷星)或AirAsia(亞航)等廉航,有時會犯上頭腦發熱(即所謂“搶”票),過後後悔的弊病。
- Jetstar/捷星的最新票種及相關規定:Fares and Bundles
Jetstar的基本票價,只包含7或10公斤手提行李(carry-on baggage【注】),不含托運行李(checked baggage)。如須托運行李,應在購票時選擇加購15-40公斤重量。
訂票後發現需要更重的托運行李,應在出發前經call centre或網頁付錢補購(每公斤價錢會較訂票時貴),出發時在機場補辦亦可,不過價錢更貴。
不要過分相信運氣。行李重量超過標準,要有被罰款的準備。(這類罰款也是廉航的收入來源之一!)
【注】7或10公斤手提行李,視乎航線規定。Jetstar Pacific航線為7公斤,其餘都是10公斤。(參考:Jetstar.com: Carry-on Baggage官方條文)
----------
跟其他廉價航空一樣,Jetstar提供的是點對點的服務,若乘客的旅程涉及轉機(即使是轉乘另一班Jetstar航機),除非特別注明,一般行李不會直掛。乘客需自行提取行李再check in。
若因廉航航班延誤甚至取消導致顧客錯過轉機班機,“貴客自理”!
即使甚麽原因,若遲到機場趕不上廉航航班的check in時間,“貴客自理”!
不要說廉航沒人情味,實情是,過往我們乘搭“貴價航空”,那人情味是用錢買來的,計入票價之中。廉航事事講求效率,流水作業,不會以你為尊。
----------
值得一提的,是Jetstar有所謂price beat guarantee的競爭方法。如你能在電話訂票時指出,其他航空公司在同一日期同一航線的票價較低的話,Jetstar會以較低票價再低10%的價錢提供給乘客。
當然,這price beat guarantee附有很長很有限制性的規條,要取得票價優惠殊不容易。
若想輕易找出某一日子前後各兩星期某航班的每天最低票價,以作參考比價的話,只需在網頁上登入“Lowest Fares Finder"頁即可。
----------
原來雖屬同一母公司,Jetstar和Jetstar Asia就機上吃自帶食物有不同規定。前者容許,後者禁止,見背包客棧討論條目。AirAsia也禁止機上吃自帶食物。由於我坐Tiger Airways澳洲國內線時也不見禁止吃自帶食物的規定,因此,可以大致假定,澳洲國內廉價航空公司一律不會禁止在機上吃自帶食物,但亞洲區內的則會明文禁止。(但據說執行並不嚴格)
個人認為,文明社會,所有遊戲都有遊戲規則。玩前已知規則的話,一是覺得規則不合理不玩,一是遵守規則參與遊戲。
----------
關於廉價航空,最常見的問題恐怕要算:如何才能買到廉宜機票?我的意見是,“越早買越便宜”未必適用於廉價航空,越逼近越難買便宜票反倒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
最簡單的答案是:趁減價促銷買便宜票!減價促銷不時出現,所以最佳戰略應是經常留意網站動態。另外,以Jetstar為例,逢星期五下午有所謂Friday Frenzy促銷,有限航線有限日期,如果剛好適用於你的行程的話,你走運了。
此外,Jetstar Australia剛推出所謂Hot Fares票種,看來應是以便宜票價,促銷一些近期出發的航班。能否找到寶藏,尚待觀察。下筆時,Jetstar Asia似乎沒有相同促銷票種。
(2009-4-24初稿,2013-6-17最後更新 | 讀者們,雖說購票前先在網上爬文很有用處。不過,爬文-包括本文-看到的未必正確,即使正確,讀的人未必一定能無誤地理解寫的人的意思。所以,切記,一切應以Jetstar網站內的條文為準。)
2010-07-04
觀讀聽 10-07-04
世界杯八強賽全部結束。都說天王球星表現欠佳。但很奇怪,雖然天王球星全是前鋒或進攻型中場球員,個人認為,綜合今屆世界杯所有隊伍,表現不濟的不是進攻,反而是防守,特別是賽前被捧為強隊的防守線可說不知所謂。德國是例外。
Wimbledon只剩下男單決賽今晚舉行。我不太看男單賽事,因為太長太悶。不留意網球新聞的人未必知道,今屆Wimbledon的其中一場男單賽事,創下史上最長紀錄:打了三天,超過11小時方分出勝負!
讀方面,主要還是旅遊資訊。
The Ascent of Money還不錯,有點像上了一堂金融歷史課。正在讀Yves Smith的ECONned。跟早前Robert Skidelsky的Keynes: The Return of the Master一樣,本書對現今主流經濟學炮轟甚烈。
- Niall Ferguson
- Yves Smith's naked capitalism
- Robert Skidelsky
Malcolm Gladwell,紅得發紫。讀他的成名作The Tipping Point,不是不好,不是沒有創見。不過,短短一篇essay就能交待的概念,他偏要寫成一本書。這次讀Outliers,我覺得創見幾近零。要成功,天分不是一切,還需天時地利人和跟努力配合,如此而已,亦屬老生常談。Gladwell偏要用他的生花妙筆,旁徵博引,洋洋灑灑寫個幾百頁!
- gladwell dot com
Wimbledon只剩下男單決賽今晚舉行。我不太看男單賽事,因為太長太悶。不留意網球新聞的人未必知道,今屆Wimbledon的其中一場男單賽事,創下史上最長紀錄:打了三天,超過11小時方分出勝負!
讀方面,主要還是旅遊資訊。
The Ascent of Money還不錯,有點像上了一堂金融歷史課。正在讀Yves Smith的ECONned。跟早前Robert Skidelsky的Keynes: The Return of the Master一樣,本書對現今主流經濟學炮轟甚烈。
- Niall Ferguson
- Yves Smith's naked capitalism
- Robert Skidelsky
Malcolm Gladwell,紅得發紫。讀他的成名作The Tipping Point,不是不好,不是沒有創見。不過,短短一篇essay就能交待的概念,他偏要寫成一本書。這次讀Outliers,我覺得創見幾近零。要成功,天分不是一切,還需天時地利人和跟努力配合,如此而已,亦屬老生常談。Gladwell偏要用他的生花妙筆,旁徵博引,洋洋灑灑寫個幾百頁!
- gladwell dot com
2010-07-03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Free access to all issues of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since 1999.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EP) attempts to fill a gap between the general interest press and most other academic economics journals."
Related:
- Econ Journal Watch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EP) attempts to fill a gap between the general interest press and most other academic economics journals."
Related:
- Econ Journal Watch
2010-07-0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