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7

天才少年 感悟紅樓

半年前,在本角落臉書連結了楊照的一篇文章,題為「竟然至今未曾讀完紅樓夢」。

我雖身為紅迷,對此文可沒發表甚麼偉論。因為,讀書是很主觀的事情,我狂喜紅樓,你「竟然至今未曾讀完」,都是人之常情,不需甚麼理由,也無須大驚小怪的。

(「竟然至今未曾讀完紅樓夢」一文,我是從楊照的奇摩部落格讀到的,現已刪除,但收錄在他跟馬家輝胡洪俠合著,新近出版的《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Ⅱ》。我沒有此書,幸好該文曾登在晶報上)

人生畢竟有些事,是沒什麼道理的。例如,我至今未曾讀完過《紅樓夢》。不只沒讀完,而且讀過的段落遠少過還沒讀過的,更麻煩的,很難解釋為什麼會這樣。

上了國中之後,我從姐姐的《中國文化教材》課本裡,讀到了「四大小說」的說法。 ... 自以為讀過那麼多傳統小說,「四大」竟然有兩大,我根本沒碰觸過!

可是剛買來的《紅樓夢》, ... 我耐著性子讀最前面空空道人的故事,背了那首有趣的「好了歌」,再往下,讀到寶玉和襲人「初試云雨情」,真的沒辦法了,那文字、那情節,實在太隱諱了,我只好闔上書封,告訴自己:再過一陣子,一定回頭來把它啃完。

然而,再過一陣子, ... 我接觸、並迷上了台灣當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迷上了現代詩。 ... 我遠離了傳統小說。 ... 不只提不起勁再讀傳統小說,甚至還後悔了自己曾經耗費在傳統小說上的時間,因而也就很快忘卻了曾有過要回頭讀《紅樓夢》的自我承諾,如此一錯過,之後三十多年,竟然也都沒有出現讓我非得好好讀完《紅樓夢》的充分、強烈理由,於是持續錯過,直到今天。

年青時翻開《紅樓夢》開首幾回,覺得不好看,以後又從未出現過要把它讀完的理由,於是直到今天。這樣的經歷,豈只其他千千萬萬人有過,簡直是數千萬甚至上億人有過,本來沒有甚麼值得討論的。

可是,今天偶然在豆瓣上,讀到另一篇文章,題為「天教好花亮(一台灣中學生寫的)」((一台灣中學生寫的)估計應為轉貼者加上,並非原文副題):

往年對紅樓夢是總堅不下心思來讀的, ... 這個夏天,也說不清是紅學的潮還是定了心要看紅樓夢在先,反正是一時都一併風起了。起頭還怕和人家說在讀紅樓夢,怕被笑做是湊個熱開,可是過了幾天,也忘了是怎麼起的,便要忍不住說昨天讀到哪裡不得了了,說著說著擊起掌來助口齒的不清。

紅樓夢原本是口齒不清的好。我一面讀一面也來見證自己。

(略去中間約5000字)

芒種時眾花皆謝,花神退位,看完紅樓夢,只道是冷靜裡一坯淨土掩風流,我左想右想全是自己。

當然閒話還是一種必要的心情。

驚奇的是,轉貼者在後面提供資料:

※本文錄自《三三集刊‧補天遺石專輯》。作者李明駿,筆名楊照,此是作者高三時候的作品。

咦?聲稱「竟然至今未曾讀完紅樓夢」的楊照/李明駿,原來高三時把書看完,並寫出高水平的感悟文章,「芒種時眾花皆謝,花神退位,看完紅樓夢,只道是冷靜裡一坯淨土掩風流,我左想右想全是自己」。神童也!只是長大後似乎有點失憶 :-)

--------------------

上文貼出後,想想,理應查證一下,是否真有「天教好花亮」此文,又是否出自楊照手筆。

原來答案不難找,的確是楊照/李明駿的作品:

茉莉二手書店--珍品拍賣--補天遺石(三三集刊第27輯)民國70年1月初版

在拍賣頁上,傅月庵/蠹魚頭如是說:

蠹魚頭評註:此【三三集刊】第27集,刊名《補天遺石》,一聽便知是《紅樓夢》專輯。朱西甯、朱天文、袁瓊瓊、丁亞民、仙枝都寫了相關文章, ... 其它文章,最有意思的,當屬李明駿,即日後的楊照所寫的〈天教好花亮〉看他一整個「胡蘭成腔」,好不辛苦地唱將起來,不由得讓人大笑。少作無須悔,蓋盡皆日後成長的養分也。單純的時代裡,以文會友,如切如磋,也許稚嫩,卻看得到青春飛揚。相形之下,今日躲在電腦前猛發文的文學少年,竟難說是幸或不幸了?一代人作一代事,寫一代文章。此即是也。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