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小和:薩繆爾森,上帝派來的經濟學家
薩繆爾森也許不知道,當年他年輕有為,拿到1946-1947年度最佳論文和「大衛·威爾士獎」的時候,另外一位獲獎人,居然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他的名字叫做張培剛。在美國,「大衛·威爾士獎」歷來有小諾貝爾獎之稱,幾乎所有獲得這個獎項的學者,日後必定成為學術巨擘。可惜的是,中國人張培剛1949年回到中國之後,旋即被發配為某高校的基建工作人員,一輩子再也與經濟學研究無緣,而薩繆爾森在美國,卻左右逢源,才華橫溢,各項學術成就汗牛充棟。他不僅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不僅深深影響了美國經濟,而且正在影響著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經濟學人。
Samuelson的那篇得獎博士論文後來成了他的開創性著作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那張培剛,究竟何許人?
- 百度百科:張培剛
1934年武漢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
1941年考取清華庚款留美公費生;
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並於一年後轉入文理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經濟學學位;
194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46年張培剛回國,擔任母校武漢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7年,他的博士論文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農業與工業化)獲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最佳論文獎,並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科最高榮譽獎——「大衛·威爾士獎」,張老也成為目前為止亞洲惟一獲此殊榮的人
1951年秋至次年夏在北京中央馬列學院學習;
1953年調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任建院籌備委員會委員兼基建辦公室主任;
其後,套用大陸官方用語,張培剛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長年與專業無緣。文革結束後,1913年生的張培剛暮年重新被起用,在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成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關於張培剛在“新中國”的經歷,可參考發展經濟學之父張培剛:85歲當博導或張培剛,斷裂的人生)
(請用Pei-Kang Chang搜尋關於張培剛的英文資料)
Long time no contact! I just read this article and notice that there is a 張培剛 and realise again that I am such an ignorant pers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ated scholars, I am quite interested. Back in my sophomore year, I took a course in econ development, which was supposed for final year students. I did not have to take the exam but wrote an article instead. This was my very first "thesis" with some kind of extremely rudimentary analytical model. It's interesting. Back to 張培剛, I read a few articles about this gentleman, and again feel extremely sorry for his missing the opportunities to contribute during his golden years. Anyway, we are talking China. We are almost getting used to such tragedies...
回覆刪除很不幸地,由於張培剛回國後,即“長年與專業無緣”,故可以大膽的說,國際經濟學界早已無這一號人物,即使是讀經濟發展的,完全不知有Pei-Kang Chang一點也不出奇。
回覆刪除也很不幸地,像他一樣“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長年與專業無緣”的知識分子,不知凡幾,他們的經歷,讀多了難免有點麻木,覺得“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