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a Picard,妙人也。長期在法律界工作,自言求知慾極强。60歲退休後埋首研究古時倫敦人過活細節。10年後以Samuel Pepys的日記為基礎寫成Restoration London,詳述17世紀中的倫敦人的日常生活。2000年出版Dr. Johnson's London,旁徵博引,以近乎百科全書形式鉅細無遺地向今人講解四分一個千禧前的倫敦的社會和生活面貌。(近年又再出版Elizabethan London和Victorian London)
或許不少讀者可將Dr. Johnson's London當普通書一樣從頭讀到尾(雖說它是百科全書體,但章節之間還是有連貫性的),我則不能。我只當它是一部工具書,選擇性地閱讀。
早前我寫過飄香之城和飄香之城2,講的是古時都會的屎尿處理問題。以下是從Dr. Johnson's London抽取的相關資料:
18世紀中的倫敦,人口估計六十至七十萬,已超越君士坦丁堡、北京、開羅、巴黎和拿波里,成為世界大都會。大部分街巷論理有人每天收集垃圾,但實情是,將垃圾隨意倒出馬路的情況十分普遍。而所謂垃圾,自然也包括屎尿在內。
(左圖為William Hogarth的Night的局部 - 中「頭獎」。18世紀初作品。原圖)
我在飄香之城2中提到巴黎雖早已明文規定不准當街傾倒糞便,但違規者眾。從樓上傾倒至街中也很普遍,路人常有中「頭獎」的機會。倫敦的情況也是一樣。原來當時較富裕的家庭有所謂cess-pit(密封的糞桶)的装置,定期由「夜香」員入夜後進屋更換。問題是,這是一項付費服務,窮人那有這種閒錢,於是眼不見為淨,倒出家門外,一了百了。
書中也提到,倫敦居民為保護自來水管,不致在嚴冬爆裂,多用大量馬糞覆蓋保暖,令街道非常碍眼,入夜後路人也常有中「脚獎」和滑倒的機會。
● 曾堯角落: 飄香之城 | 飄香之城2
● Literary London, warts and all: Interview with Liza Picard (John Cunningham, The Guardian, 4/8/01)
● Liza Picard: Restoration London: Everyday Life in the 1660s
● Liza Picard: Dr. Johnson's London: Everyday Life in London in the Mid 18th Century
● Liza Picard: Elizabeth's London: Everyday Life in Elizabethan London
● Liza Picard: Victorian London: The Life of a City 1840-1870
● Wikipedia: Great Stin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