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

"天時"的厲害

陳丹青:荒廢集:選擇上海與上海的選擇

1927年,魯迅先生來上海定居,至今八十年了。中國這麽大,當年魯迅先生為什麽選擇上海?

又要說到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魯迅選擇上海,就是選擇"地利"--當然,魯迅能在中國成全他自己,"天時"第一要緊。

譬如解放後逼著孩子們念他的文章,念得最多的兩篇,一是《紀念劉和珍君》,一是《為了忘卻的紀念》,這兩篇文章要是換了天時,魯迅就未必寫得出來,寫出來,也休想發表--請願學生劉和珍與四十幾位小青年,被大兵鎮壓,打死了,魯迅在文章裏說,那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這樣的紀念文章,這樣的說法,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直到今天新世紀,全中國還是沒人敢寫,寫了,也不給你發表。《為了忘卻的紀念》,寫魯迅幾位年輕朋友怎樣半夜裏給拉出去槍斃,魯迅怎樣逃亡,還為此作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吟罷低眉無寫處",意思是寫了也無處發表,其實不久還是發表了,兩年後收入他的新書《南腔北調集》,公開發行了。這樣的文章,這樣的書,換了天時,在五六十年代,在七八十年代,直到今天新世紀,全中國還是沒人敢寫,寫了也不給你發表。

有人會說,沒關系,可以到香港發表呀,可以拿到網上去呀,是的,時代不是一點沒進步,但這點進步,頂多也就是拿到香港去,拿到網上去。在我們的時代,誰要是遭遇同樣的事情,全中國千千萬萬紙面媒體、視頻媒體,照樣不容他寫,不給他發。

這就是"天時"的厲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