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1

飄來飄去 就這麼飄來飄去 ...

木下諄一的《蒲公英之絮》算不上傑出小說,但讀後有所感。

先介紹作者和小說內容。木下諄一,日本出生及受教育,居住台灣20年後以中文撰寫《蒲公英之絮》。書中五名日本人,因不同原因,現居台北(如蒲公英之絮般 隨時間的風飄蕩著 在空中流浪、遠渡重洋 落腳在--台北)。他們身處“這裡”,心中總還有個“那裡”,那個魂/根之所在,更不時自問:自己是誰?會往哪裡去?最終,作者借竹本(五人之一)之口,道出「人與城市之間的緣分」的哲理:緣分盡了自然會離開,緣分仍在會留下來,時間長短就看緣分深淺。與其為自己無法掌握的“命運”煩惱,不如活在當下更努力完成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

- 蒲公英之絮隨風紛飛 木下諄一落腳在臺北

我的有所感,其實是因為無所感。我大陸出生,從嬰兒至而立之年在香港度過,之後移民澳洲(中間“回流”香港幾年),算得上書中所說的蒲公英之絮。但上述五人所感所惑的,我幾乎毫無體驗。究其原因,是自己從不把國,族,群之類概念放在眼內。我就是我也只是我,經自己選擇,腳踏處是吾家,無所謂魂/根在那,或是否“旅居”目前落腳的地方。

至於我不國不族不群的性格從何而來,老實說還不曾搞清楚,也應該沒有單一原因。小時候父母的熏陶是重要因素。另外,成長期(70年代)香港的獨特環境很奇妙很無根:中國,遙遠的可怕的所在;英國,殖民地主,不恨但也絕不親;香港,跟今天不同,那時的香港意識非常薄弱。至於從高中開始,把青春花在《紅樓夢》,深受“賈寶玉精神”感染,跟不國不族不群性格有無直接關係,留待將來有空慢慢參詳。

4 則留言:

  1. 用了羅大佑的歌詞當標題呢!

    回覆刪除
  2. 定文章標題真頭痛
    唯有亂來
    像那篇拾花入夢記讀後感
    內文易寫標題難定
    唯有簡單用拾花入夢四字
    那像你那麼有文采
    以圖證夢猶麗色

    回覆刪除
  3. 如果這樣叫文采,大哥的標準也太低了.^^
    話說回來,羅大佑的早期我非常非常喜歡,青春舞曲後就不愛了.我那張羅大佑海報帶著瘋狂小故事,等有空回老家找出來,拍了照,再一起告訴你們.

    回覆刪除
  4. 等著等著
    跟你一樣
    覺得羅大佑離台後
    無甚足聽

    回覆刪除